勞動部「多元陪伴照顧服務試辦計畫」上路 家庭臨時性照顧多一項選擇,價格略低於自費服務,成效待觀察
勞動部「多元陪伴照顧服務試辦計畫」上路...
By dai / 4 月 08
與其說她是個好照顧的失智症患者,不如說她的女兒黃容在這幾年間,已經掌握了生活的節奏,讓媽媽每天在溫馨的互動下,享受快樂的生活•以下是她居家照顧的祕訣:
1.說故事:黃媽媽喜歡活潑可愛的人物及 動物,黃容於是善用小朋友喜愛的繪本,以活靈活現的方式講解內容,吸引她專注聽講,然後再請媽媽說故事。雖然媽媽不識字,記性又極有限,但對看圖說故事卻 有一套,有時雖偏離主題,卻總能發揮天馬行空的想像力,說出一個讓彼此樂在其中的情節。母女倆散步時,也會利用對沿途事物的觀察,藉由彼此的對話,編出一 套生動劇本。
2.寫名字:每天在家練習書寫自己的名 字,待外出參與活動時,便能自信的簽下自己的名字,能自我完成這項工程一直是黃媽媽最引以為傲的事。到了疾病的中度,記性更差的她會不由自主的在名字 「紅」的部首下,畫上超過3個點,甚至於6個點。女兒有時會開玩笑地說:「你是不是牙齒不多,所以多畫了幾顆?」然後兩人就相視開懷大笑。
3.數數目:黃媽媽年輕時在市場做生意,練就一套計算和記電話號碼的本領。隨著記憶力和認知能力的退化,黃容交互利用不同方式,讓媽媽背誦從1到100的數字。加上簡單加減法運算,讓過去熟悉的能力,不致太快流失。
4.做勞作:利用剪紙或畫圖上色,增進手部靈活度,更能促進手眼協調。即使作品剪裁失誤或顏色區塊不分,黃容仍以讚許的態度,持續鼓勵老人家參與不同素材的活動。
5.轉移注意力:失智症患者隨著腦部的退化,不免有躁動或情緒失控的情況發生,此時轉移注意力是不二法門。黃容會將媽媽喜歡的物件擺在旁邊,吸引她轉移焦點把玩。
6.家人機動補位:當照顧者與患者陷在糾 結的情緒時,若有另外一個家人適時和平的介入,對於化解當時的困境會有很大的幫助。黃容感謝爸爸在媽媽中重度時,也常扮演了潤滑角色。印象比較深的一次是 媽媽想要攻擊她誤認為壞人的照服員而不肯吃飯,黃爸就說:「我們先吃完飯才有力氣去踢她。」順勢而推,問題就消失了。
黃媽在罹病6年後,終因心臟病而辭世。對黃容而言,媽媽對生命的熱情,是一顆神奇的火種,點燃了她樂觀的個性,並積極設計適合媽媽的照顧模式。因為她體認 到降低對長者表現的要求,正是提升他們自尊及增進生活愉悅度的關鍵。而那些用具和經驗,已成美好的紀念和回憶,她也陸續將這些點滴轉化成文字,發表在相關 報章,更因此撫慰了她和爸爸失親後的傷慟。
<本文作者:巫瑩慧為文字工作者>
<本專欄反映專家意見,不代表本社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