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翼視野:正視長期照顧體系中的勞動權利

台灣立報

郭耀中

馬英九執政團隊連任總統至今,多次宣稱長期照顧為其施政重點,然而《長期照顧服務法》草案才剛送進立法院,《長期照顧保險法》還處於修擬階段,相關配套也遲遲無法提出。台灣長期照顧體系的歷史與未來發展,無法脫離移工處境不談,不如趁此階段將移工的休假等勞動權利納入保障,以避免長照系統上路後,徒增更多弊病。

2003年時任國策顧問的劉俠意外往生,肇因於照顧者看護移工薇娜長期沒有休假喘息,引發精神喪失所導致。此案發生後引起許多聘僱外籍看護的雇主恐慌,主流觀點卻忽略劉俠與薇娜良好的僱傭關係。台灣國際勞工協會(TIWA)於當時率先呼籲重視外籍看護工的勞動條件,並聯合推動《家事服務法》。移工長期對台灣經濟和社會照顧有重大貢獻,但是他們的工作條件卻總是在社運團體不斷爭取下,才獲得主管機關牛步地改善。

目前台灣的看護移工有20萬以上,約佔照顧體系28%的人力。這些看護移工為台灣需要受照顧的家庭共同分擔平均10年、每日超過14小時的看護時間。這些被視為便宜、耐操的看護移工,由於其流動、沒有公民身份的特質,無法得到基本休假的保障。台灣移工聯盟(MENT)兩年舉辦一次的移工遊行主題,從2007年「我要休假」、2009年「還沒休假」、到了2011年還是「血拼休假」,即可窺見勞動主管機關對於移工休假權的重視程度。

台灣政府邁入高齡化社會後,才開始關注長期照顧的問題,這已經不是新聞。其中又引發長期照顧商品化或壽險化的疑慮、現金給付可能拉高的貧富差距與性別壓迫,這其實仍舊反映政府將社會福利視為填補家庭與經濟發展的施捨思維。在其他國家/地區施行的前車之鑑下,目前台灣政府的長照體系制訂思維,卻仍將社會福利與勞動權利分開處理,企圖將照護移工排出長期照顧人力的保障。政府若真有心,就應該慢下來面對照顧提供者的差異與需求,在架構下將社會福利的推動與勞動權益的保障當作同一件事,才得以建立永續的長照系統。

12月15日兩年一度的移工大遊行將要登場,今年遊行主題為「不要血汗長照、我要社服健全」。在建立長期照顧體系的爭議中,我們看到的是相對優勢的團體漠視弱勢群體的勞動權利,因為擔心此舉延誤、複雜化取得利益的進程。然而人民與政府在社會場域的鬥爭,必須從保護最低階、弱勢的照護工作者做起,才有機會避免弱弱相殘的情事不斷上演。

(台大城鄉所博士生)

最新消息分類: 
本系統已提升網路傳輸加密等級,IE8及以下版本將無法支援。為維護網路交易安全性,請升級或更換至右列其他瀏覽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