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健雜誌]這裡的日托照顧讓長輩迫不及待想參加

  • 文章出處:康健雜誌202期
  • 2015.09.01
  • 作者 : 陳俊辰

一下火車,屏東市區藍天開闊,因為7層樓以上的房子極少。搭上汽車才10分鐘地景已變,兩邊農田處處。

屏東看似資源寡少,但當地已長出獨特的日間托老服務模式,「在地人照看自己的長輩」這個全台灣的長照大夢想,正在國境之南逐步成形。

屏東的日托中心2014年3月首設於萬丹鄉,到2015年7月底已擴展到4鄉共6個中心,還有3家年底前開張。來到長治鄉,日托的輕度失能老人家正和社區 關懷據點的健康老人一起練舞,喧笑聲中潭頭村村長邱清春說,一開始風氣保守,很多老人不願離開自家,尤其是男性,後來慢慢說服他們參加。83歲的黃阿嬤每 天由兒子送來中心,她笑說,這裡很好,一屋子老人家還常聊得太開心忘了睡午覺。

屏東的日托照顧員全是在地人,就像熟絡的老鄰居一樣親切。台灣各地日照中心受限於必須符合住宅類營建法規,以及需同時聘用護理、照顧及社工人員兩大關卡, 一來鄉間社區難跨門檻,二來為降低人力成本,常找外來醫護團隊進駐,但外人不知道潛在個案在哪,老人也容易誤會要被送去「老人院」,產生強烈抗拒。

屏東縣副縣長吳麗雪比照日照規格,一手催生自給自足、可複製的日托系統。吳麗雪指出,自給自足才能永續經營,不受政府財源箝制;能複製,才能遍地開花。她堅信:幫老人家出門交朋友遠比送進老人安養護機構更健康,因此跑遍全屏東,和社區「搏感情」,全面翻修在地照顧網。

第一個難關是場地。吳麗雪時任社會處長,「我們有社區活動中心、關懷據點啊!就從這裡開始做,」他們評估3條件,一是鄉鎮公所社會課對社區輔導的能量夠不夠;二是當地據點發展成不成熟;三是因需要護理人員,所以當地衛生所也要能配合。最後選定由萬丹鄉率先開跑。

人才在地,才是長遠大計

第二個難關是人才。吳麗雪找來各地村長、社區理事長,請他們選出社區志工中活躍、也有意願將照顧作為正職的人,受訓後取得照服員證照。接著這些志工轉職成 由社區(非縣政府)聘用的全職員工。第一年由縣政府全額補助2名照服員薪水。老人繳交的月費(2000~4000元)全交給社區發展協會,最終目標是日托 和縣府預算脫鉤。

 
最新消息分類: 
本系統已提升網路傳輸加密等級,IE8及以下版本將無法支援。為維護網路交易安全性,請升級或更換至右列其他瀏覽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