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推動長照2.0,其中一項服務為向前延伸醫院出院準備服務,近日研擬加強推動。中華民國家庭照顧者關懷總會吐槽,該服務推了20多年沒成效,連網路公布的22家教學醫院出院準備服務資訊也「二二六六」,導致有長照需求的病人與家屬,出院後得經歷平均3個月混亂期,有家屬乾脆一肩扛起照顧責任而辭職,是國家勞動力的損失。
台北醫學大學今天舉辦「2017新長照時期服務發展之挑戰與因應」論壇,邀請家總秘書長陳景寧說明「長照個案出院準備之家庭需求與挑戰」。
陳景寧指出,衛生署(今衛福部)1993年起推動出院準備服務,去年納醫院評鑑規範,健保署也論案支付1500元鼓勵執行。但該會網路調查,337名曾有家人住院的民眾,出院返家最需傷口照護,其次就是長照資訊。可是醫院執行出院準備服務,卻以院內的預約回診為主,外部長照資源占比只約1成。
況且,有聽過「出院準備服務」的民眾不到4成,每家醫院的出院準備服務做法也各異。她曾遇過一名獨生子阿龍,因母親突然癱瘓,出院不知如何求助,傻傻出院後折騰一段時間才找到長照服務,卻也因此離職。
陳景寧感嘆,勞動部提供的統計資料中,有231萬名國人都有大小不一的家庭照顧責任,其中17.8萬人因此影響到工作,有13.3萬人和阿龍一樣離職,「若有好的出院準備服務,就有機會降低照顧離職率。」
陳景寧說,現階段的醫院出院準備缺乏明確收案標準和服務流程,出院準備小組的服務人員也各有不同,衛福部應訂定明確收案標準、建立SOP、加強院內宣導、增使用者回饋系統並推廣民眾教育,出院準備服務才能讓民眾「有感」。
此外,衛福部照護司力推「出院準備友善醫院認證」計畫,最快4月底上路,陳景寧說,資源有限下,有效策略應是讓醫院能有效辨識長照需求者,妥善轉介給地方政府的照管中心,且應以「轉介命中率」作為獎勵條件,避免無效轉案。
陳景寧也建議,教學醫院所收的重症病人多,也是長照個案最主要來源,由教學醫院先做好出院準備服務,就能形成「典範行銷」,促使醫院在品牌競爭壓力下,有動能投入執行。
家總指出,網路公布的22家教學醫院出院準備服務資訊「二二六六」,導致有長照需求的病人與家屬,出院後得經歷平均3個月混亂期,有家屬乾脆一肩扛起照顧責任而辭職,是國家勞動力的損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