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顧者關懷月暨家總25周年系列活動》
照顧沙龍「國家、家庭與長期照顧」專題演講_講座整理

家總25周年慶生會系列首場活動_照顧沙龍「國家、家庭與長期照顧」專題演講已於11/16(二)晚間圓滿結束。活動由家總理事長、中山醫學大學醫學系副教授郭慈安博士主持,國立師範大學人類發展與家庭學系林如萍教授和成大醫院老人醫院籌備處醫務秘書劉介修醫師主講,國立台北護理健康大學長期照護系陳正芬教授與談,並與所有與會者交流對話。

郭慈安理事長於沙龍開始時,向所有與會者介紹照顧資源,期許照顧者能聰明使用資源協助自己,不再成為苦情的照顧者。

林如萍教授開頭就用「照顧是愛的勞務」來引導思考,是這個「勞務」代表了「愛」,還是提供「勞務」才叫「愛」?「愛」與「勞務」可以被分開嗎?家庭與國家可以有不同的分工與可能嗎?如果照顧是家庭的典型功能,當人口家庭結構改變的過程中,家庭和國家該如何重新定位?

高齡、少子女的社會中,扶幼比持平,扶老比持續上升,總扶養比仍是持續在增加的狀態,家庭功能面臨挑戰。在資源有限的狀況下,民眾對「養老」與「育幼」的態度又是什麼?是否出現了「代間傾斜」?

依據2011年台灣社會變遷調查第六期第二次「家庭組問卷」資料,運用類型分析的統計策略加以探討,台灣民眾對於代間照顧責任的看法。研究發現:台灣民眾對於「老人照顧」及「兒童照顧」、「家庭」與「國家」責任分工的態度可區分為四個不同的類型。將「家庭」(主要是家庭責任) --「國家」(主要是國家責任)視為連續光譜的兩端,第一個類型是「家庭中心型」:一成五的民眾認為老幼照顧皆為家庭的責任;第二是「家庭育幼型」,超過四成的民眾認為:家庭的主要責任是照顧兒童,老人照顧則應由家庭與政府協力;第三是「福利協力型」,有二成五的民眾傾向由國家與家庭共同分擔老幼照顧責任;第四個類型是「社會養老型」,約一成五的民眾認為:老人照顧主要應該是政府的責任。整體來看,「照顧老人」民眾的看法偏向家庭與國家責任一半一半,「照顧小孩」則偏向是家庭的責任。過去從政治經濟學模式的「自利假設」(self-interest)出發,主張:年長者比較贊成國家應該提供老人照顧。但林如萍教授的研究,發現了不僅於政治經濟學模式的說法。臺灣民眾對國家福利政策的態度,並非僅是因個人情境、需求而傾向於「自利」。當人們越看重孝道、家庭代間關係越佳,則對於代間照顧的態度越傾向於「家庭中心型」--視老幼照顧皆為家庭的責任。換言之,孝道文化規範與家庭互動經驗都是影響民眾對國家福利政策態度的關鍵因素。在當代臺灣社會中,民眾傾向家庭照顧兒童,將資源放在孩子身上看似「代間傾斜」的結果,是「養兒防老」的想像嗎?林如萍教授指出:更深一層的文化意涵,可解讀為「善盡家族傳承的『世代接力』模式」。

值得你我思考的是:民眾的態度影響政策,而政策也影響民眾的態度。林如萍教授也引述「照顧鑽石」(Care Diamond)的概念架構以及歐盟的相關研究結果,提出照顧政策的再思維,「國家福利制度」、「市場化-營利組織」、「第三部門」及「家庭」等四個管道高度關連,互相影響。強調「愛的勞務」的本質以愛為核心,國家提供照顧協助並不會取代家庭功能,而是幫助家庭在照顧中有更多愛的可能。

劉介修醫師以兩個問題帶領與會者思考,從「照顧者」與「被照顧者」的角度來看待「長期照顧」是有多麼不同。當問題是「如果父母需要照顧,您會怎麼安排?」現場與會者的回答有「由老伴互相照顧」、「由子女照顧」、「由看護照顧」等等,照顧方式許多種。而當問題是「如果您需要照顧,您會怎麼安排?」,與會者的回答清一色是「選擇一個好的養護機構」。

劉醫師提出長期照顧治理的五項挑戰:「跨越傳統公、私界線的多(跨)部門治理」、「跨越傳統的社會政策領域-長照不(只)是醫療」、「非傳統的服務對象-當我們都成為弱勢」、「誰(應該)來照顧?-照顧責任的文化想像與制度安排」、「多元的照顧場域與服務/支持型態」。同時也以「長照服務的錢從哪裡來?」、「是市場機制?還是福利?」、「外籍看護工的聘僱制度,是國家的責任?還是雇主的責任?」、「照顧者津貼?是發給誰?」、「有償照顧安排假嗎?」等五個面向來呼籲探討對話。最後強調當國家負擔更多的care責任,家庭才能夠更caring。

陳正芬教授回應林如萍教授依據調查得知的民眾看法,進一步提出隨著三代同堂居住型態減少,年長者獨居、子女與父母不同住的「居住安排」增加,其實已經用行動「選擇」了顧小難顧老。而子女數下降,年長的「資深公民」想的是「我不想成為孩子的負擔」。

顧小難顧老,國家的法定責任又為何?照顧者與照顧接受者相互依賴,可近的照顧資源是不是一個可能的解方?如果全由家庭或全由國家照顧有困難,那一半一半呢?陳正芬教授也提出「伴照顧」讓照顧有選擇、有陪伴的新概念,這會不會是在困難選擇中的一個新的發想?強調8050世代,我們應該有更多元的視角與思維來面對家庭照顧,台灣要發展出屬於自己的「照顧鑽石」。

家庭及社會變遷快速,我們需要不斷翻轉新觀念,包括「零家庭照顧者」、「新三不長照」、「長照新家人關係」等,孝道文化和政策制度也是交錯影響著你我的老後,讓我們一同關心。

 

延伸閱讀(由林如萍教授提供):

Lin, J. P., & Yi, C. C. (2019). Dilemmas of an aging society: Family and state responsibilities for intergenerational care in Taiwan. Journal of Family Issues, 40(14), 1912–1936

https://doi.org/10.1177/0192513X19863204

 

本系統已提升網路傳輸加密等級,IE8及以下版本將無法支援。為維護網路交易安全性,請升級或更換至右列其他瀏覽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