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務專區分類: 

《手足風險:當我們慢慢變老,兄弟姐妹究竟是我的資產,還是負債?找回親情與現實的平衡點》

在高齡化、不婚化、少子化日趨嚴重的現代社會,兄弟姐妹未來很可能會變成「稀有動物」。但比起父母、另一半與孩子,他們或許才是這輩子和我們相處最久的人,儘管如此,我們卻很少將手足之間的關係攤在陽光下討論。或許是基於家醜不外揚,也或許是因為清官難斷家務事,然而一旦邁入中年,當父母老邁、手足未婚,兄弟姐妹之間的差距與矛盾便會漸漸浮上檯面,教人不得不正視。

長照浪潮來襲,父母的老年照護,手足間如何分擔責任?又或者,需要照顧的人是自己的兄弟姊妹,當父母過世後,誰該接手照顧?知名作家蔡詩萍以他多年來的社會觀察,共同探討華人社會相當普遍的手足風險議題。              

主持人|中華民國家庭照顧者關懷總會 陳景寧秘書長
主講人|台北之音電台台長、知名作家 蔡詩萍
出 版|聯經出版社
 

-誠品書店總店區資深企劃 李絲絲-
我有一位好友,他們皆是已邁知命之年的三兄弟。他們父母健在,但近年多病痛,常進出醫院;三兄弟偕同妻小,都扛起了照顧父母的責任,從不推諉,出錢出力,下班後輪流睡醫院陪伴,讓雙親感到安慰。兄弟之間感情也好,平時不打擾彼此的生活,但一旦誰有難,拔刀相助的總是兄弟,這當然是一個很好的手足互助的例子。

但我也聽過一家有六個兄弟姊妹,但面對要照顧父母的責任,卻跑得比誰都遠,老邁雙親,最後果然雙雙進了養老院。台灣已屆高齡化社會.在上一個世代多子化,形成目前中老年手足也多,但這是個助力還是阻力?在現今社會變遷,價值觀的急遽轉化之下,已很難定論。

看到「手足風險」這本日本翻譯作品,瞥見斗大的副標—「當我們慢慢變老,兄弟姊妹究竟是我的資產,還是負債?找回親情與現實的平衡點」,不覺心驚!

我自己的狀況是,父母已逝,唯一的弟弟是身心多重障礙患者,在工作,與照顧弟弟的時間分割中,已填滿我的生活,每每下班後盡是疲憊,仍要面對來自唯一手足可能丟出來的不定時炸彈。 可能我的個性比較逆來順受,目前尚能獨力照顧、獨自忍受,但看了這本書也不禁深思,未來我也年老體衰,手足情要怎麼顧全?有什麼解決之道呢?

「手足風險」是照顧父母的另一人生功課,當然,近年小孩生得少,未來也許不會有太多的「手足」問題發生,但現階段的手足風險,已經是必須面對的事實。

作者平山亮是日本家庭學系博士,古川雅子則是關心社科,書寫失智症等議題的日本作家,他們皆是六年級生,書中盡知他們對手足所帶來風險的精闢觀點;但台灣與日本的相異點又在哪裡?

「中華民國家庭照顧者關懷總會」邀請作家蔡詩萍前來分享,他是多子家庭的代表,並面臨照顧長者的課題,蔡詩萍老師對自身面臨的手足風險為何?

 

 

 

本系統已提升網路傳輸加密等級,IE8及以下版本將無法支援。為維護網路交易安全性,請升級或更換至右列其他瀏覽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