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務專區分類: 

《因為愛, 讓他好好走:一位重症醫學主任醫師的善終叮嚀》

當面對死亡課題時,無論如何都要救到底,那是愛嗎?黃軒醫師以17則善終故事,分享他的體悟:適時放開急救的雙手,善待生命的脆弱。身為家庭照顧者的作家江映瑤也將藉此書,分享她陪伴罹癌的妹妹、認知功能下降的媽媽及臥床多年的父親走過臨終的旅程。

主持人|中華民國家庭照顧者關懷總會 陳維萍監事
主講人|作家 江映瑤
出 版|寶瓶文化

 

-誠品書店總店區資深企劃 李絲絲-
這次家總的喘息學院讀書會,要導讀「因為愛,讓他好好走」,黃軒醫師著,寶瓶文化出版.這是一本講「善終」的好書,書的摺頁有黃軒醫師的九個叮嚀,句句懇切,也讓我觸景傷情:
§ 有時候,難以放手或不願放下,讓病人離開的反而是家人。
§ 我們每個人都應該把死亡當作一件人生大事,一再討論才對。
§ 放棄急救,並不是放棄治療,而是在生命最後的關頭,不再讓生命,受盡人為的摧殘。
§ 一般人往往不知道醫療是有極限的。以為只要同意所有治療,病人就可以活下去。
§ 一般人會說,準備好了退休生活、準備好了養老金等等,卻都不會去說,已準備好自己的善終。
§ 從來沒有,或很少陪伴病人的家屬,常常會在最後一刻,對醫師表達「救到底」的決定,以平撫自己內心的愧疚或虧欠感。
§ 真正的善終應該不只是肉體痛楚的解決,還要包括心中的感受。例如,協助病患完成他的心願,讓他們在最後的一段路有人陪伴、不孤單等。
§ 一個人要善終,平靜地離開人世間,至少要三組人馬有共識才行。第一:自己心靈上的準備,第二:家人或親朋好友,第三:醫療人員。
§ 死亡就是要不停地練習面對,因為誰都逃不過呀!不過,這一生什麼最難練習?也是死亡。

我對醫護人員永遠心懷感激,因為九年前我的父親、四年多前我的母親,都在醫院中離開人世,在臥床期間受到醫護人員許多的幫助,所以我感同身受.
而本書作者台中慈濟醫院重症醫學科主任黃軒醫師,十五年來在急診室,在加護病房,陪伴了一千多位臨終病人,視病猶親,盡力救護每一位病人,寫成十七個泫然欲泣的善終故事,而這些善終,需要太大的勇氣,與心情糾結的拉扯,醫師、護理師、社工師、家屬、看護,甚至警察……,都是書中的真實故事的主角。

「是否要救到底?」這樣的情境我也曾經歷過,九年前我的父親因休葛蘭氏症引起的肺部纖維化,不到一年的光景就瀕臨死亡威脅,縱使我在一開始就簽署了放棄急救,但在爸爸臨終最後一刻的當下,還是拜託了醫護人員做CPR急救壓胸!事後想想,那樣的決定真的太困難了,放手的太不容易了!如今想起,很不應該,我不該讓父親痛苦,內心充滿自責。於是在看著黃軒醫師醫治與陪伴的個案,心情上的轉折起伏是大的,往事歷歷在目,救到底是一種不捨?還是減少了自我虧欠?

書中有一個案例是一位四十五歲的罹患肺癌的爸爸,最後能為他簽屬善終決定的,只有他居住遙遠,年邁的、目不識丁的母親,因為小孩未成年,妻子智能不足,這樣的感覺我也有,我也是一個人決定父母當時離世時間點的人,除了我,沒有別人了。

什麼是愛?如今看來,是陪伴、是將心比心、是自我調適。在黃軒醫師每一篇的沉痛書寫中,我們一定要能面對「善終」這件事,不避諱,才能讓台灣醫療推動善終這件事觀念進步。

 

本系統已提升網路傳輸加密等級,IE8及以下版本將無法支援。為維護網路交易安全性,請升級或更換至右列其他瀏覽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