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來照顧我?】長期照顧 一夜好眠也難求

呼叫政府

每當陽光正好時,總能在公園裡看見老人家們聚在一塊聊聊天、曬曬太陽的畫面,行動不便的老人家,多由外籍看護協助著。而這群能享受日頭的長者們多可算是幸運的族群,因為更多我們沒見到的家庭,是無力聘請他人來照顧,甚至被照顧者是長年臥床、無法踏出家門的。

經濟長年低迷,台灣早已從男主外、女主內的傳統,轉變為夫婦兩人都需出外工作的情況。隨著人口高齡化與少子化,年輕一代負擔的責任越顯沉重,根據「中華民國家庭照顧者總會」的資料,全台灣有長期照顧需求的家庭約有70萬,其中由家屬自行照顧者約佔65%、聘請移工照顧者約佔28%。尤其親自照顧者,在經濟、工作、看護的多重壓力下,甚至連喘息的機會都不能有。

「照顧」是一項艱鉅的任務,針對不同狀況的被照顧者,需有各種不同方向的細節處置,而我們對於專業的醫療知識、護理技巧,卻總是如此陌生。在醫院裡,醫生、護士未必能有足夠時間為家屬做充分的解釋;在網路上、書籍裡的內容,若無人帶領操作,照顧者或許難以確認自己做的是否正確無誤。

因為錯誤的照護方式與疏漏,而造成被照顧者的不適或病症惡化的案例不在少數,大家當然都不希望造成憾事,卻常常苦無資訊。就連親自照顧,都未必能盡善盡美,更別說交由他人時,是否能妥善交辦各種重要細節,讓被照顧者的生活有更好的品質?

民國八十九年,台北市家庭照顧者關懷協會成立,他們已預見這是一個嚴重的漏洞,在醫院資源終止後,與在家照護間的落差足以讓人無所適從。不論是家屬本身或聘請外勞,在照顧的過程中,總是有許多需要解決、卻不知如何求助的問題。十多年來,他們運有限的人力與資源不斷耕耘,試圖指出整個體系的癥結點。

 

照顧大不易 小傷不顧成大病

北市家協的方榮平督導曾在醫院擔任護理人員,而後轉換跑道,進入居家護理的領域,接觸了許多個案,也發現在家庭環境裡的照護與在醫院中有許多落差,是在醫療場域裡較難想像到的細節。

今年初,一名家屬來電通報,家裡的外籍看護逃跑,而他們發現老先生的身上有許多傷口,不知如何處理。北市家協的人員首次到個案家中訪視時,發現老先生骨瘦如柴,身上有褥瘡與大大小小的瘀傷,一度懷疑是家暴案件。經過了解,原來家屬並不清楚如何照顧臥床的老人,也不曉得該囑咐看護注意那些細節,造成老先生臀部有碗口大的褥瘡傷口怎麼也好不起來。

家協人員評估後,建議他們讓老先生做清創手術,而這個個案家協前後探視了五、六次,才放心離去,手術後也有保持聯絡。其實在更早以前,家屬帶老先生就醫時,因為不曉得褥瘡的嚴重,而未和醫師說清楚臀部的傷口;加上醫生囑咐他們替其他傷口換藥時,也沒有詳細解說換藥方式,造成後續狀況嚴重惡化。

方督導表示,「換藥」聽起來簡單,事實上光是要完整的解說流程與注意事項,起碼需要二十分鐘,而在醫院中,家屬幾乎不可能和醫護人員交談如此長的時間。門診時,護理人員也許有基本的衛教指導,但往往非常不夠,只能做基本的提醒,加以現今人力缺乏的情況,就更加困難了。

「褥瘡」是臥床病患常常出現的病症,看似是臥床經驗中的一個小失誤,若處理不當,卻容易演變成敗血症、感染等症狀。其他像是關節僵硬、肌肉萎縮、指甲嵌入肉裡等,這些問題都是需要被家屬重視的,才不至於讓小傷拖成大病。

 

「抽痰」、「導尿」會犯法? 法規漏洞多

在照護技巧中,翻身、肢體活動都是較簡單的,但打胰島素、測血糖就令許多人卻步了,更別說像抽痰、導尿等侵入性的醫療行為,不僅難度高,更因法規的疏漏而有犯法疑慮,常常造成被照顧者家屬很大的困擾。

《醫師法》和《護理人員法》相關條款中,規定「護理人員才能為被照顧者抽痰、導尿;雇主不得指派未具護理人員資格的外籍看護工、本國病患服務員為被照顧者執行屬醫療行為的抽痰、導尿工作,否則將觸犯法令。」

事實上,居家被照顧者高達70萬人,根本不是所有家庭都有能力聘請具護理資格的看護,但需要抽痰、導尿的被照顧者可不算少數,結果演變成全國相關的家庭、機構泰半違法。

針對這個缺口,方督導也認為法令應放寬標準,另訂新規:比方經過專業的訓練與考核,讓有需要的家庭成員可在家操作,如此一來也不會讓無數家庭憂心忡忡,卻不知如何是好。

長照工作壓力沉重 照顧者嘆:沒時間睡覺

在接觸了眾多個案後,方督導更深切明白,居家照護的細節繁瑣、拿捏困難,常常因為「疏忽」或「過當」造成被照顧者的不適,許多資訊上的缺乏,也讓家屬們在照顧上多有不安。

有一戶人家的老先生,其實已相當病重,身體虛弱不堪,但家人希望可以維持生活起居的基本型態,於是常常讓看護移動老先生。其實這對老先生的身體都是負擔,連坐在輪椅上,他都會因無法支撐住自己而往下滑。經過訪視,方督導也發現這戶人家中的動線並不流暢,常常會造成照顧上的疏忽,也讓老先生的移動更加辛苦,因而需要改進。

有個案例家住高樓,患者長期有水腫問題,但行動不便難以任意就醫,讓家屬相當困惑是否該大費周章去看醫生,最後經判斷原是心臟出了問題;還曾有案例因為兒女怕長者的復健不徹底,交代看護人員需大力拍背,每日勤做復健,結果過度的折騰讓老人家難以承受。

從家中動線、裝潢、無障礙設施,到飲食、醫療行為、照護技術甚至是精神上的安撫陪伴,每個照顧者家庭莫不是耗費極大心力。紅十字會會長陳長文曾說:「長期以來,台灣需要長期照護的聲音始終不是這麼大,是因為沒心情、沒時間,也沒機會……這群人都快喘不過氣來了,哪來時間講話。」

去年,呼叫政府曾針對長期照護撰寫了【呼叫熟齡社會】與【讓我照顧你】專題;今年,我們將和您一起為照顧者們發聲,在辛勞的長照工作中,連一覺好眠都難求的他們,不得不問:「誰來照顧我?」

最新消息分類: 
本系統已提升網路傳輸加密等級,IE8及以下版本將無法支援。為維護網路交易安全性,請升級或更換至右列其他瀏覽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