勞動部「多元陪伴照顧服務試辦計畫」上路 家庭臨時性照顧多一項選擇,價格略低於自費服務,成效待觀察
勞動部「多元陪伴照顧服務試辦計畫」上路...
By dai / 4 月 08
中央日報 (2015-07-22 02:03)
「居家臥病長者壓瘡的形成,是完全可以避免的」。基隆市立仁愛之家養護大樓督導林素雲21日在臺北市「居家長者照顧技術」講座中強調,只要照顧者掌握護理技巧與原則,遵守翻身照顧SOP標準作業流程,長者除了可以遠離壓瘡,也可以避免併發症的發生。
「居家長者照顧技術」是「居家高齡長者生活照顧」系列講座之第4場次,由臺北市陽明老人公寓聯合恆安照護集團、亞東技術學院護理系及臺北護理健康大學護理系專業師資,與士林區富光里辦公處共同舉辦,地點在富光里民活動中心。
林素雲指出,為臥病在床長者翻身,是有護理技術與方法的,而翻身的目的主要是維持長者皮膚的完整性,避免壓瘡的發生,以及促進血液循環,增加長者舒適感。
基本上,翻身護理原則是最少每兩小時翻身一次,避免於進食後一小時內實施,標準方法是以枕頭墊於長者背臀部,使身體成傾斜姿勢,雙小腿之間支托一枕頭避免兩腿相互壓迫,並調整頭部位置以免屈曲或歪斜,同時予以適當支托,保持頭頸部呈一直線。
正確的洗手技術,是照顧者照顧長者的ABC。林素雲指出,洗手口訣是:濕、搓(內、外、夾、弓、大、立、腕)、沖、捧、擦,搓手步驟至少搓滿20秒以上,每個部位至少搓揉5~10下。
林素雲表示,洗手的目的是:去除照顧者手上的污垢,預防雙手污染及皮膚感染,減少長者和照顧者之間交互感染,降低病菌的傳播,保護住民及照顧者的身體健康。特別是照顧者接觸長者前後,不管有無執行照護業務,都要落實正確的洗手SOP,以維護自身的安全。(王鵬捷編)
【中央網路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