勞動部「多元陪伴照顧服務試辦計畫」上路 家庭臨時性照顧多一項選擇,價格略低於自費服務,成效待觀察
勞動部「多元陪伴照顧服務試辦計畫」上路...
By dai / 4 月 08
一下火車,屏東市區藍天開闊,因為7層樓以上的房子極少。搭上汽車才10分鐘地景已變,兩邊農田處處。
屏東的日托中心2014年3月首設於萬丹鄉,到2015年7月底已擴展到4鄉共6個中心,還有3家年底前開張。來到長治鄉,日托的輕度失能老人家正和社區 關懷據點的健康老人一起練舞,喧笑聲中潭頭村村長邱清春說,一開始風氣保守,很多老人不願離開自家,尤其是男性,後來慢慢說服他們參加。83歲的黃阿嬤每 天由兒子送來中心,她笑說,這裡很好,一屋子老人家還常聊得太開心忘了睡午覺。
屏東的日托照顧員全是在地人,就像熟絡的老鄰居一樣親切。台灣各地日照中心受限於必須符合住宅類營建法規,以及需同時聘用護理、照顧及社工人員兩大關卡, 一來鄉間社區難跨門檻,二來為降低人力成本,常找外來醫護團隊進駐,但外人不知道潛在個案在哪,老人也容易誤會要被送去「老人院」,產生強烈抗拒。
屏東縣副縣長吳麗雪比照日照規格,一手催生自給自足、可複製的日托系統。吳麗雪指出,自給自足才能永續經營,不受政府財源箝制;能複製,才能遍地開花。她堅信:幫老人家出門交朋友遠比送進老人安養護機構更健康,因此跑遍全屏東,和社區「搏感情」,全面翻修在地照顧網。
第一個難關是場地。吳麗雪時任社會處長,「我們有社區活動中心、關懷據點啊!就從這裡開始做,」他們評估3條件,一是鄉鎮公所社會課對社區輔導的能量夠不夠;二是當地據點發展成不成熟;三是因需要護理人員,所以當地衛生所也要能配合。最後選定由萬丹鄉率先開跑。
人才在地,才是長遠大計
第二個難關是人才。吳麗雪找來各地村長、社區理事長,請他們選出社區志工中活躍、也有意願將照顧作為正職的人,受訓後取得照服員證照。接著這些志工轉職成 由社區(非縣政府)聘用的全職員工。第一年由縣政府全額補助2名照服員薪水。老人繳交的月費(2000~4000元)全交給社區發展協會,最終目標是日托 和縣府預算脫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