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時報電子報]〈台北都會〉新北市失智症關懷系統 最快明年初上路

2015-10-26

記者賴筱桐/專題報導

據台灣失智症協會調查,六十五歲以上老人罹患失智症盛行率為四.九七%,至今年七月底,新北市老年人口為四十一 萬五千多人,推估失智人口約兩萬人,但市府僅掌握一千五百人追蹤關懷。衛生局表示,已研擬建置失智症關懷系統,最快明年初上路,便於確切掌握確診個案,了 解照護情形。

全市約二萬人失智 家屬負擔大

衛生局心理衛生及長期照顧科長杜仲傑說明,此系統可加強掌握失智症家庭數量,精準提供符合患者及家屬需求的資訊。

舉例而言,從醫院確診的患者,經取得同意將個人資料鍵入系統,整合市府相關局處、醫院或民間團體的衛教資訊、服務資源、活動及課程訊息,以電話或簡訊主動通知,提供諮詢、關懷或喘息服務等協助。

可提供患者及家屬需求

衛生局心理衛生及長期 照顧科技正江慧琪表示,市府多次發文健保署,盼提供新北市失智症確診人次資料,但中央考量個資問題回絕,市府與醫療院所、衛生所、長期照顧管理中心合作, 透過篩檢找出異常個案,今年一至七月篩出六百四十五人異常,衛生局電話追蹤關懷,協助轉介、就醫,開辦瑞齡學堂和家屬支持團體提供課程,累計至七月底,分 別有八百五十五及七百七十七人次參與。

開辦瑞齡學堂 提供喘息服務

亞東醫院神經內 科醫師郭蔭庭指出,造成失智症原因包括腦血管疾病、中風、腦部受傷、特殊藥物或酒精等因素,影響腦部功能,導致記憶力衰退,生活習慣改變,初期症狀包含健 忘、無中生有,有懷疑、妄想傾向,後期個性被動,表現和以前不一樣,甚至變成另一個人,生理出現手腳協調力退化、肌肉攣縮、感染或脫水等現象。

參與團體活動 有助改善退化

郭蔭庭強調,失智症治療只能延緩退化,無法完全治癒,不過,透過職能治療,讓長輩學習生活技能,參與團體活動,動動腦筋和手腳,有助於改善退化。

職能治療師陳姵君說明,瑞齡學堂課程內容依據懷舊、認知、感官、肢體及藝術五大方向設計。

例如配合節慶動手做麵條、餃子,讓長者喚起過節記憶,透過戶外活動,培養運動習慣,她強調,「做得好或不好是其次,重要的是長輩獨力完成一件事,增加個人成就感」,許多長者一開始跟不上,後來越上越有興趣,還主動爭取發言機會。

新聞轉載自http://news.ltn.com.tw/news/local/paper/926888

 

 

 

 

最新消息分類: 
本系統已提升網路傳輸加密等級,IE8及以下版本將無法支援。為維護網路交易安全性,請升級或更換至右列其他瀏覽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