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4-29 04:06聯合報 記者鄧桂芬梁玉芳林麒瑋 專題報導

        五十一歲的張先生,去年十一月某天出門買早餐給全家吃,途中一陣暈眩,返家後發現臉、手都麻痺,右側肢體癱軟,診斷為腦中風。出院治療後返家,原本擔心復健漫漫長路,幸好新北市提供「黃金自立給付包」,除了幫忙擬定治療計畫,每周還有職能和物理治療師到家中協助復健。
        經過三個月的協助,張先生已經可以自在彈吉他。張太太說出所有中風家屬心聲:「如果沒有政府協助,我和孩子可能都要被逼得走投無路!」不過,並非所有人都如同張先生如此好運。

照顧和受顧 還是一樣累
        當最親的家人失能,多數人以「愛」及「責任」扛下照顧重擔,但照顧工作非易事,被照顧者可能得不到專業照顧,照顧者則在壓力下情緒崩潰、淪為病人,甚至導致照顧悲劇。台灣過去五年來,發生逾五十件照顧悲劇,長照2.0計畫雖納入照顧者,但看似大盤的長照服務牛肉,能讓需求者飽足安適嗎?
        醫院是發現失能者的第一個場域,出院準備是連結長照的快速通道,但家庭照顧者關懷總會理事長、文化大學教授陳正芬感嘆:「大部分民眾沒聽過『出院準備』,醫院大半不會主動告訴有需要的病人出院後可運用哪些資源;好一點的,就塞給你一些機構DM。」
        家庭照顧者關懷總會秘書長陳景寧說,大部分醫院只做到約診、居家護理指導等,家總調查,五成六民眾出院後有長照需求,只有不到一成曾透過醫院協助連結長照服務,出院準備服務若沒做好,醫療、長照斷鏈。
        陳正芬說,目前許多縣市積極推動出院準備服務,但只限特定疾病患者、無法跨縣市,「服務的靶心實在太小」。她舉例,一位奶奶在三總開刀,安排出院後續長照事宜時,她居住地的長照管理中心無法跨區評估,奶奶必須先出院,再通知照管中心,但出院後的這段等待期,就失去復健與照顧的先機。

制度不完備 摸石頭過河
        至於社區整體照顧服務體系ABC,是長照2.0亮點,看似小露成績,但不乏長照服務提供單位抱怨,臨時推動新制,制度不完備,導致狀況混亂,服務量能沒有備齊,照管中心轉介的個案不可能一次都收下,更接不下狀況複雜個案,只好自己「摸著石頭過河」。
        此外各縣市資源不同,長照2.0沒完備制度及資源導入,衛福部總喊「滾動修正」,對長照服務單位來說,等於交通順向突然變逆向,沒安全感。

資源沒整合 拉不動醫院
        衛福部號稱整合衛政及社政,實質上卻完全脫鉤,資訊沒有整合,文書作業就重複。衛福部在前部長林奏延任內,曾提出成立長照專責單位「長照司」,希望資源整合,眼見衛福部雖端出新試辦計畫想扭轉局勢,但誘因不足,拉不動醫院。長照十年讓民眾無感,長照2.0上路,但台灣愈來愈老,還有多少個十年?

 

最新消息分類: 
本系統已提升網路傳輸加密等級,IE8及以下版本將無法支援。為維護網路交易安全性,請升級或更換至右列其他瀏覽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