勞動部「多元陪伴照顧服務試辦計畫」上路 家庭臨時性照顧多一項選擇,價格略低於自費服務,成效待觀察
勞動部「多元陪伴照顧服務試辦計畫」上路...
By dai / 4 月 08
自由時報 記者孟慶慈/台南報導
衰弱症的老年人,容易進入失能狀態,肌力及平衡訓練,能改善衰弱症老人的身體功能。衛福部台南醫院復健科首創將「登階運動」介入衰弱症,初步成績讓人欣喜,三名接受登階訓練的老人,經十二週每週三次訓練後,心肺適能、下肢肌力及平衡都明顯提升,生活品質也獲得改善。
台南醫院復健科主任曾惠瑜表示,衰弱的原因在於老化、缺乏運動、外傷、營養不足、疾病、藥物等因素累積,造成慢性營養不良、骨骼及骨骼肌流失,進而導致衰弱,患者體重明顯下降、自覺做事費力、握力差、行走速度慢、身體活動度減少等;運動尤其是肌力與平衡訓練,能顯著改善身體功能,但衰弱症的老人多無力運動。
曾惠瑜說,文獻資料證實,「登階運動」可全面提升老年人的心肺適能、肌力、柔軟度及平衡,給了自己一個將登階運動介入衰弱症的靈感,查詢文獻發現國內外尚無此做法。
衰弱症的長輩體力差,曾惠瑜設計的登階高度都很保守,一般心肺功能的登階訓練,階梯高度三十五公分,她讓老人家從十公分高度開始做起,再增為十五公分或廿公分,每分鐘登階六十至一百廿步,三名符合衰弱症、平均年齡七十五歲的病患,在接受一週三次持續十二週後,初步成效讓人驚喜。
心肺適能(六分鐘行走的距離)提升三十二%,下肢肌力(卅秒起立坐下次數)提高六十三%,平衡(計時起立行走三公尺)增加廿五%,擔心跌倒的程度降低卅五%,此外,老人家體型雖都偏瘦,但因運動量增加,BMI下降二.五%。
曾惠瑜也發現,參與登階運動的老人,雖有程度不一的膝關節退化問題,但登階運動並未對膝關節退化帶來負面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