勞動部「多元陪伴照顧服務試辦計畫」上路 家庭臨時性照顧多一項選擇,價格略低於自費服務,成效待觀察
勞動部「多元陪伴照顧服務試辦計畫」上路...
By dai / 4 月 08
「談癌色變」,我終於體會到什麼是害怕?什麼是恐慌?為什麼會不知所措!?報告內容指出:癌症抽血指數數據偏高、超音波內有腫瘤的陰影、有血尿要回診…, 當下我疑惑是否寄錯了,先生並無不舒服症狀,我感到錯愕,但還是想更進一步的確認事實,所以很快約好時間,就帶先生去看門診。
第一次跨進泌尿科門診看到醫生時,眼眸中透露出驚慌、恐懼與擔憂,面對著被判定是良性或惡性腫瘤、是癌症初期或末期,即將接受的治療方式與預後,這一切不確定性都深深地衝擊著先生和我。
尤其是當醫生解釋接下來先生要住院接受電腦斷層掃描、超音波、膀胱動力學以及其他多項檢查,再進行手術刮除癌細胞侵犯部位,作病理檢查,手術後2週還要陸 續開始進行15次化療、再定期追蹤等,一道道醫囑襲面而來,老實說,醫生雖然解釋得很清楚,但當時的我聽得是霧煞煞,面對接下來的日子,坦白說…我很茫 然,不知道希望在哪?誰能幫我?
有很多照顧者的心情,都和黃媽媽一樣,通常照顧者會陸續出現以下反應:
□ 腦中感到一片空白?
□ 想積極尋求多家醫院再次檢查確認及治療。
□ 願意與家人研討治療的動力?
□ 恐懼、焦慮、死亡都常浮現在眼前?
□ 生活重心開始失落(生活習慣的改變,說話與出門變少了,沒有生趣)?
□ 突然感覺脆弱力不從心、幾近於崩潰,淚水滔滔不絕。
□ 出現情緒不穩、脾氣暴戾、失眠、常感覺身體疲憊不堪。
□ 交際應酬的改變(鮮少出門,電話聊天也變少)。
□ 食慾的改變(有時不吃、有時暴飲暴食)。
□ 會想放棄就醫檢查及治療?
如果您陸續出現這些狀況,可別忘了要求。每個人都會遇到生命中的重大挑戰,這時候就要學會伸出手,找有經驗和專業的人幫幫忙,千萬不要有勇無謀或手忙腳亂的面對,可能家人還沒倒,自己就精疲力竭倒下去了!
所有的癌症治療方式都有正面的效果,相對也有副作用。許 多照顧者和家人在得知消息的初期,往往會緊張、恐懼與焦慮,這些情緒多來自對疾病與治療過程的不瞭解,以及對治療結果的不確定與究竟預後好不好?相關費用 和照顧人力的張羅?甚至當效果不如預期時,該如何面對?因此,治療前掌握充分的資訊,可以提昇病患、照顧者參與醫療計劃的動機與動力,更有信心勇敢面對。
根據衛生福利部所公佈的資料顯示,台灣每4個家庭就有1個家庭遭遇癌症風暴;疾病十大死亡率,癌症位居首位;分析癌症發生率和死亡率,發現台灣癌症治療的平均存活率約50.7%,其原因包括:
✔ 病例發現為期較晚,降低早期發現早期治療的契機;
✔ 癌症病人未接受正統治療的比率偏高;
✔ 各大醫院間治療並沒有一致的醫療共識。
在此,提供照顧者幾個重要建議:
一、 團結家人的力量:
多數的家庭會選擇由單一照顧者來照顧罹癌的家人,但,一個人的力量絕對沒有辦法解決生活的難題,團結力量大,一起面對絕對勝過自己來。
二、 廣泛收集資訊:
資訊不可少!照顧者應該不陌生,在醫病關係中,常常對醫生的描述一知半解,可能係專業術語過多或衛教工作對家屬仍不友善,此時若想自助,除瀏覽網站外,參 考一本簡易圖解的書,認真閱讀作好功課,可更深入增進醫學知識,對於理解疾病的治療期程及復發機率、配合醫囑等,可達到更好的療效。或是參加相關的病友團 體,也能取得更多的訊息及支持。
三、 掌握健康的正確觀念:
許多家屬會一頭栽進照顧的工作中,忘記自己的健康也是照顧路上必備的要件!除了陪伴家人外,自己也要開始進行自我健康管理,透過諮詢專業人員,從飲食、生活作息、壓力調適、體質調養等面向著手,全家總動員開始改善對健康的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