勞動部「多元陪伴照顧服務試辦計畫」上路 家庭臨時性照顧多一項選擇,價格略低於自費服務,成效待觀察
勞動部「多元陪伴照顧服務試辦計畫」上路...
By dai / 4 月 08
聯合新聞網 記者林志函╱台北報導
單親媽媽吳鳳玲的孩子多年前發生意外、變成植物人,吳鳳玲放棄工作,四處打聽照護重症病患的方法;她接受病房助理員訓練,原本只是想學習如何照顧兒子,後來順水行舟,從病患家屬變成病房助理。
51歲的吳鳳玲過去是咖啡廳老闆娘,12年前委託母親照顧剛出生的兒子;孩子某日洗澡嗆水,緊急送醫治療,因腦缺氧變植物人,終日臥病在床。
吳鳳玲表示,孩子住在醫療機構、靠呼吸器生活,她收掉咖啡廳,全心全意陪伴孩子7年多;某日得知聯合醫院招募病房助理,她報名受訓,也思考人生規劃。
「生活還是要過。」吳鳳玲說,她7年沒有收入,是時候該走出來,答應到聯合醫院陽明院區服務,轉眼已5年。她每天上班8小時,下班還能陪孩子,也沒有業績壓力,認為這是很好的工作。
市府衛生局簡任技正王祖琪指出,病患該得到什麼樣的照顧,是護理師評估後,請病房助理協助,病房助理是「有條件」的照顧患者;吳鳳玲說,不少家屬誤解病房助理的業務,認為「什麼都做」。
吳鳳玲表示,當病房助理身段要夠柔軟,被當成傭人不能生氣,需心平氣和向病患家屬解釋;樂觀的她說,病房助理是一份正向的工作,可以幫助病人,認識病房內的老爺爺、老奶奶,都是有緣。
一名婦人因腦幹腫瘤住院,接受吳鳳玲照顧。婦人的先生潘姓男子說,太太住院後,兒女需輪流請假陪伴妻子,家庭生活受影響,有了病房助理照顧,負擔減輕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