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企流]他46歲才創業,卻用社區照護模式翻轉荷蘭居家護理產業!「我們什麼都沒做,只是讓專業的人自己來」

2015-09-10 10:23

[社企流]他46歲才創業,卻用社區照護模式翻轉荷蘭居家護理產業!「我們什麼都沒做,只是讓專業的人自己來」 文:楊寧茵 台灣和荷蘭,因為土地面積類似而經常被相提並論。一個在東,位在亞洲太平洋上;一個在西,位在歐洲大陸的出口。 2006年,這兩個國家都察覺了國內日益增加的老年人口,並預測國家將在20年後邁入超高齡國家之列(每五人就有一人超過65歲),因此必須立刻針對這個人口改變的現實進行照護政策和產業發展的全面關照。(同場加映:未來已經降臨——你想像不到的老年市場已經到來) 台灣,2007年由政府開始,由上而下地推動了長照十年,內容和成效如何,這裡就不多說了;荷蘭,則從一個人開始,進行了一場從下而上、草根性的寧靜革命,翻轉了護理人員的命運和居家護理產業。   荷蘭Buurtzorg 創辦人兼執行長勃洛克(Jos de Blok)(照片來自企業網站)   這個人,就是我們今天要介紹的勃洛克(Jos de Blok),Buurtzorg創辦人兼執行長。 政府主導照護產業整併,導致成本提高但品質下降 當時,正擔任荷蘭某養護機構創新主任的勃洛克,看到了80年代荷蘭政府為了企業化經營,將許多小型機 構整併,裁撤社區護士,導入產品,希望因此能提供更多服務並降低成本。但此舉卻將居家照護產業弄得十分複雜,服務支離破碎,而且照護成本日益增加,但受照 護的「客戶」和提供照顧的「照服員」,幸福感卻沒有跟著增加。 相反的,照護組織越來越龐雜、申請名目越來越多、工作分類越來越細、多頭馬車的情況越來越嚴重… 往往一個組織裡,光是照護相關人員就分成好多種職別和等級,但每個人做的事情其實差不多;民眾需要服務,光是想著電話要打到那裡來取得服務就要費好一番功 夫,等到政府終於派人來了,評估的細項又瑣碎、又分散,有的是居家服務員不能做,要醫療護理人員才能做,有的是連護理師不能做,還得回到醫院去做… 就這麼窮折騰,大家都累翻了! 大學時主修經濟,卻因為喜歡照顧這項工作而改行當護士的勃洛克,最懷念的就是擔任社區護士的時光,因 為他看到了照顧者和受照顧者間彼此建立的情感和信任,照顧工作的意義和榮譽感因此而生。所以當他看到當時的情況,十分憂心:「照護這件事,怎麼會變得這麼 複雜且沒有溫度?!一定有更好的方法可以解決現在這個沒效率的狀況。」 這場景雖然是發生在十幾年前的荷蘭,但對台灣人來說,應該也不陌生吧!(延伸閱讀:銀髮照護 社企進社區活躍老化) 而在和病人和家屬接觸的過程中,勃洛克也不斷聽到人們對他說:「多希望有人可以把這些服務都整合起來啊!」 (照片取材自網路) 整合?到底該怎麼整合?以什麼為中心來整合? 「鄰里照護」(Buurtzorg ,荷蘭文,發音近似中文的「博祖客」)就是勃洛克提出的解答。 勃洛克從自身的經驗和多年的觀察,得到以下幾個結論: 1.以社區為基礎的照護系統是最有效率的,一個12個人的護理團隊約可照顧一個一萬人的社區。 2.基本上,會想要從事醫生護士工作的人通常都是非常具有使命感的人,他們本身也受過相當高的專業訓練。像這樣的人,不需要太多的管理,只要信任他們,放手讓他們去做,他們就可以做得很好。 3.所有的事情都該化繁為簡,舉凡行政組織、管理流程、服務項目等,一切都該回歸到人與人之間互相照顧的本質,越簡單越好。 4.政府考核和評量照顧體系和人員的方式必須改變。必須從計時制轉向結果制,強調及注重 outcome。不要看一個人一個小時做了多少事,或是看病人有多少小時可以用,然後找項目來花這些錢;相反地,應該是確認病人的照護目標後,量身訂做幫 助他達到目標的各式醫療和居家相關服務,然後一個階段一個階段觀察他進步的情況,並隨時修正。 為了即時收集完整的結果數據,Burrtzorg每位護理人員配備平板電腦,並內置組織自行開發、以奧馬哈系統(Omaha System)(註)為基礎,可搜集病人受照護前後改變的信息平台。 就這樣,勃洛克46歲時首次創業,成立了Buurtzorg。這個非營利性組織自2007年創辦以 來,從一開始只有4個人的小型團隊,不到十年間已經成為擁有近9000名員工、每年提供超過70,000名病患居家照護服務的組織。它以社區為基礎,以顧 客為中心,連結高品質且專業護理人員及顧客,正面且主動創造有效、綜合、永續的解決方案,成功改造以家為基礎的照護模式,開創了居家護理服務的新模式。 連續三年榮獲荷蘭最佳雇主,勃洛克:「我們什麼都沒做,只是讓專業的人自己來!」 成立不到十年的Buurtzorg達到了勃洛克當年的理想:「以更低的成本達到更好的照護 (Lower Costs for Better Care)。」Buurtzorg的成功讓荷蘭政府積極導入其模式,他們也在2010到2012年連續三年獲選荷蘭年度最佳雇主,對此勃洛克並不居功,他 說:「這項殊榮來自於我們什麼都不做。我們放手讓專業的人自己管理,他們知道怎麼做最好。」其創新的商業模式,近年來在歐美國家引起極大迴響,盛讚其 「終於讓迷失於終日計較營收的組織和企業,重新找到靈魂。」落實以人為本的Buurtzorg,不但成功翻轉居家照護產業,更被視為21世紀企業創新的典範,目前已在瑞典、美國、日本及中國等地開設子公司。 註:奧馬哈系統(Omaha System)是美國訪視護士協會發展的一個以社區護理實踐為對象的新型護理實踐分類系統,其有助於護理人員促進臨床實踐、語言記錄和信息管理,被應用於社區護理、延續護理、臨床護理、護理教育和護理研究等多個領域。 2015「銀浪新創力國際週」系列報導將呈現越洋採訪荷蘭、英國、日本講者的一手消息,以及創新銀髮服務案例,也邀請國內專家學者一起進行深度觀察和分享經驗。我們將陸續推出一系列國內外案例報導與訪談,精采可期,敬請鎖定銀享無國界 — 銀享全球官方部落格! 全文轉載自銀享無國界 作者簡介:楊寧茵是銀享全球共同創 辦人。銀享全球是一家為銀髮相關組織和企業提供國際交流、培力與行銷服務的社會企業。銀享全球的創立理念來自兩個概念:「活躍老化」和「在地安老」,為了 落實這兩個概念以因應全球人口快速老化的趨勢,我們希望創造國際化平台,以工具加速知識的分享,鼓勵並協助台灣銀髮健康照護產業業者提供更好的安老養老服 務,協助打造台灣成為亞太區銀髮創新的基地。 文章轉載自http://www.seinsights.asia/article/3290/3324/3433?utm_campaign=shareahol...

[健康醫療網]心靈舖子庇護工場 協助精神障礙者回歸社會

2015-09-07 09:41

[健康醫療網]心靈舖子庇護工場 協助精神障礙者回歸社會 (健康醫療網/記者郭庚儒報導)小秉是名思覺失調症的患者,剛到心靈舖子庇護工場時,面對客人時總是充滿焦慮、不安,2年多來,在就輔員陪伴與輔導下,工作能力慢慢提升,人際關係也逐漸改善,如今已經能夠獨立擔任困難度較高的收銀、餐飲製作,也即將外出就業。 心靈舖子是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仁愛院區附設的庇護工場,提供精神障礙者就業服務,並成立「精神科就業輔導組」,在院內設置咖啡屋、鮮果吧,爲身心障礙者提供工作訓練及就業輔導服務。 台 北市立聯合醫院仁愛院區精神科就業輔導員江星儒指出,庇護工場的工作訓練主要服務對象,包括精神障礙者、智能障礙者、自閉症與多重障礙者,舉凡商品製作 與販售、店舖經營與客人招攬等都是訓練重點,主要以外出就業、提高就業能力、適應職場環境及友善人際關係、建構自信心為訓練目標。 江星儒表示,心靈舖子希望用美食突破社會對精神障礙者的陌生與藩籬,除了讓訓練精神障礙者訓練工作技能、讓他們培養自信外,更期望他們能夠自力更生、重建自我價值,希望民眾多給予支持及鼓勵。 新聞轉載自http://n.yam.com/healthnews/healthy/20150904/20150904256557.html

[大成報]彰化縣衛生局試辦「醫生看診到我家」居家醫療整合照護計畫

2015-09-07 09:24

[大成報]彰化縣衛生局試辦「醫生看診到我家」居家醫療整合照護計畫 【大成報記者張秦華/彰化縣報導】為提升行動不便患者醫療服務之可近性,降低住院天數,落實地區醫療院所之醫療服 務,中央健保署今(104)年開辦「104年全民健康保險居家醫療整合照護試辦計畫」,提供中低、低收入失能者,居家醫療照護服務。照護服務包含:一般西 醫門診診療服務、一般藥品處方箋用藥、個案健康管理、24小時電話諮詢服務。 隨著醫療科技的進步,延長了國人的平均餘命,我國已邁向高齡化社會,使得疾病型態慢性化、照護內容複雜化及照護期間延長等問題,加上社會家庭結構改變,家庭照顧人力缺乏,失能者如有醫療需求,可能因行動不便而無法外出及時就醫回診。 本計畫收案條件須符合中低,低收入戶,居住於住家(不含照護機構)、有明確醫療需求,因失能或疾病特性致外出就醫不便,且符合下列任一條件者: 1、障別等級重度以上之肢體障礙者、多重障礙者、植物人(舊制身心障礙類別代碼為05、09、13、15、16)。 2、居住於2樓以上無電梯公寓,且無法上下樓梯者或需他人協助才能上下樓梯之獨居者(含同住者無照顧能力)。 3、衛生福利部公告之罕見疾病患者。 4、各縣市長期照顧管理中心或衛生所(室)專案認定其照護對象有醫療需求者。 但由於健保給付不重複,已接受出院三管(氣切管、鼻胃管、尿管)等患者居家照護、慢性精神病患居家照護、呼吸器依賴患者居家照護、末期病患安寧居家照護或特殊身心障礙患者與失能老人到宅牙醫醫療服務者,則不得重複申請收案。 彰化縣目前合約可提供服務之醫療院所(統計至104年8月31日止)共有22家(如附件)。居家醫療照護以鄰近就近提供服務,服務範圍以10公里的範圍為原則,如有符合條件之民眾可直接向參與本計畫之鄰近的特約醫療院所聯繫詢問或打電話至彰化縣長期照顧管理中心諮詢。 計畫施行期間至104年12月31日止。民眾若欲知更多長期照顧服務相關資訊,可至彰化縣衛生局長期照顧管理中心網站瀏覽(http://care.nccu.idv.tw/)或撥打長期照護幫您專線412-8080(幫您幫您),手機撥打應加區域碼(02)。 新聞轉載自http://n.yam.com/greatnews/healthy/20150904/20150904257365.html

《英派革新》蔡英文的長期照顧政策

2015-09-02 16:59

《英派革新》蔡英文的長期照顧政策 影片:https://youtu.be/SkOVuvNH6HY   變老對你來說可能還有點久, 但是你如果不想老了以後變成家人的負擔 想要在變老以後依然活得有品質、有尊嚴 很多事情現在就必須要改變。 台灣就要進入超高齡社會。 根據統計,目前六十五歲以上的老年人口有281萬人 到了2025年將逼近500萬,每五個人就有一個人是老人 失能人口更將突破100萬。 其中有的是因為受傷行動不便、有的是長期臥病在床 還有罹患失智症的老人。 蔡英文說,要解決超高齡社會的問題, 就要建立一套「優質、平價、普及」的長照體系 這個長照體系要社區化、住宅化 讓被照顧的人就像在自己家裡一樣。 首先要發展社區整合型服務中心,以社區為核心提供服務 包含支持家庭照顧者、到宅服務、居家護理、日間照顧 短期臨託、餐食服務、交通接送、團體家屋等多元化的照顧。 還要建立健康照護團隊,培養專業多元的長照服務人員 有社會工作、醫療護理、物理職能治療及營養等人員。 擴大就業機會,發展相關產業。 讓失能者可以獲得專業人員所提供的多元長照服務。 未來還將發展具有多元文化、原民部落和地理特色的長照體系 減少城鄉差距。 這樣的長照體系,一定要有穩定的財源支持。 蔡英文已經擬好計畫, 政府每年可以籌措大約330億元,再因應需求逐年提高經費 成為新的「10年長照2.0」 小英答應你:讓負責任的政府,照顧每位需要被照顧的人。   影片轉載自https://www.youtube.com/watch?v=SkOVuvNH6HY

[台灣新生報]福祉車免徵貨物稅 溯及既往

2015-09-02 16:47

[台灣新生報]福祉車免徵貨物稅 溯及既往 作者【記者許志煌/台北報導】 | 台灣新生報 – 2015年9月1日 上午12:00   行政院消保處昨(三十一)日表示,經該處協調之後,奧迪福斯公司同意,即日起購買福祉車(CaddyIPC車款)的車主,可減免百分之二十五的貨物稅金額;若是先前(今年二月六日後)購車者,也可回溯全額退還貨物稅金額。 今年二月四日修正公布貨物稅條例,新增第十二條第五項規定,自今年二月六日起五年內購買符合載運輪椅使用者車輛規定安全檢測基準之車輛(即「福祉 車」),免徵貨物稅。然而市售「福祉車」卻未見降價,行政院消保處為促使免稅利益回饋消費者,因此召開會議協調,奧迪福斯公司展現善意,同意將福斯 CaddyIPC(1.6L)車款免徵的貨物稅全額退還消費者,讓每位車主不需等候退稅,即可現省約十四萬元的購車費用。 行政院消保處表示,貨物稅條例第十二條第五項的立法意旨,除鼓勵車廠積極研發或引進福祉車款外,最重要的,就是要降低消費者的購買門檻,以照顧行動不便者行的需求。目前國內「福祉車」市場中,以最早推出銷售的福斯CaddyIPC車款最具指標性,囊括近百分之百的市占率。 可是,行政院消保處日前接獲立委楊玉欣辦公室反映,民眾投訴福斯CaddyIPC車款免徵稅率百分之二十五的貨物稅,車商銷售價格似未因法令的施行 而降價。行政院消保處經開會瞭解,主要是因貨物稅退稅有一定作業時程,致消費者無法於購車時立即享受免稅的好處,經該處及財政部賦稅署於會中請奧迪福斯公 司研議便民的退稅方案,奧迪福斯展現善意,表明計畫將該車款免徵貨物稅全額退還消費者。 新聞轉載自https://tw.news.yahoo.com/%E7%A6%8F%E7%A5%89%E8%BB%8A%E5%85%8D%E5%BE%B5%...

[聯合報]通霄身障者日照中心 成立

2015-09-02 10:51

[聯合報]通霄身障者日照中心 成立 2015-09-01 07:24:21 聯合報 記者黃茹婷/通霄報導 苗栗縣第二座老人暨身心障礙者社區照顧據點昨天在通霄鎮平安社區活動中心成立,縣長徐耀昌、李綜合醫院文教基金會董事長李順安等人揭牌,15名日間照顧的身障者高興慶祝有新「家」 。 國立苗栗特殊教育學校身障者日間照顧服務今年7月開辦,服務山線民眾,縣府照顧網擴及海線地區,勞動與社會資源處選定通霄平安里活動中心成立第二座身障者社區照顧據點,35歲以上身障者都能申請、接受評估。 勞社處指出,身障者居住地以自家宅所比率超過九成,身障者日照中心成立盼能紓解身障者身心壓力,讓家屬「喘息」。 平安里身障社區照顧據點已有15名身障者參與,日照中心除了有志工在心靈上鼓勵支持外,李綜合醫院也將提供物理治療、職能治療、及復健科人力介入評估、治療計畫及慢性病疾病管理,希望給予身障者全方位照顧,讓他們更勇於走出來。 新聞轉載自http://udn.com/news/story/7324/1158061  

頁面

本系統已提升網路傳輸加密等級,IE8及以下版本將無法支援。為維護網路交易安全性,請升級或更換至右列其他瀏覽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