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ho優活健康網]老化還是失智症?10大警訊助辨別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整理)丟了錢包、忘了吃過藥沒,是年紀大老化記性差?還是失智?失智症不僅影響病患的生活,對於整個家庭影響更大,但令許多 家屬苦惱的是,當家中的老年人出現忘東忘西、重複行為等失智症的早期徵兆,想帶去醫院檢查卻被長輩拒絕,以致於錯失早期治療的黃金期。 及早診斷治療 有助延緩症狀 其 實每位患者的早期症狀與其過去從事工作及社會功能有密切關係,具有個別性。因此,為增加大眾對失智症的警覺性,以利早期診斷。美國失智症協會提出了失智症 10大警訊供參考,如有符合時,建議應該立即尋求專業醫師進行完整的檢查和診斷,千萬不要以為這是老化的必然現象而延誤適當的治療時機: 1)記憶力減退影響到生活/ 忘記的頻率較高,而且即使經過提醒也無法想起該事件。因此,可能也會使患者常常重複發問、重複購物,甚至重複服藥。失智患者容易忘記近期發生的事,甚至連重要之日期或事件也會忘記。 2)計劃事情或解決問題有困難/在規劃、執行計劃或在處理數字都可能出現困難。他們比較無法專心,且需要更多的時間來處理以前熟悉的事情。 3)無法勝任原本熟悉的事務/對於原本熟悉的事務常會忘記或遺漏既定的步驟,而無法順利完成,例如英文老師不知「book」是什麼、銀行行員數鈔票有困難、資深廚師炒菜走味等。 4)對時間地點感到混淆/會搞不清楚年月、白天或晚上,不知道自己身在哪裡或如何來到這裡,甚至會在自家周圍迷路而找不到回家的方向。 5)理解視覺影像和空間有困難/在閱讀、判斷距離遠近、決定顏色或對比上會出現困難。失智患者可能會誤認鏡子中的自己是另外一個人,而覺得屋裡還有其他人存在。 6)言語表達或書寫出現困難/想不起來某個字眼機會頻繁,甚至會用其它的說法來替代簡單的用詞,例如:「用來寫字的(筆)」等,部份患者語言理解出現困難。失智患者於會談中可能有困難跟上或參與討論,會談可能中斷、重複或不知如何進行。 7)東西擺放錯亂且失去尋找的能力/常會將物品,放在不合常理或不恰當的位置,例如水果放在衣櫥裡、拖鞋放在被子裡、到處塞衛生紙等。失智患者於東西搞丟之後,無法回頭尋找,且時常指控他人偷竊。 8)判斷力變差或減弱/頻繁地做出不好的抉擇或行為偏差,如買不新鮮的食物,借錢給陌生人,穿著打扮可能不適合天候、場合或蓬頭垢面。 9)從職場或社交活動中退出/ 生活嗜好、運動、社交活動、工作等都逐步減少。變得被動,且避免掉許多互動場合。常在電視機前坐好幾個小時,睡眠量增加,需要許多催促誘導才會參與事務。 10)情緒和個性的改變/情緒及性格改變大,例如:疑心病重、憂鬱、焦慮、易怒、隨地吐痰、過度外向、失去自我克制或沈默寡言、特別畏懼或依賴某個家庭成員等 新聞轉載自http://www.uho.com.tw/hotnews.asp?aid=38384
[富聯網]產業:長照上路面臨挑戰,銀髮聯盟籲,企業型態應納入居家與社區照顧服務體系 財訊新聞 2015/09/21 08:51 【財訊快報/何美如報導】結合中化(1701)、必翔(1729)等銀髮事業標竿的台灣銀髮產業聯盟(TECIA),20日舉 行產業論壇,集結六大銀髮產業標竿深度分享產業觀點。台灣銀髮產業聯盟主席暨中化銀髮事業總經理李宗勇表示,政府於長照法子法制定過程中,應借力使力,多 與產業對話,掌握發展照顧產業以帶動周邊支援產業的策略路徑,並建立第三方評鑑機制,導引商業長期看護險為實物(服務)等措施,以帶動照顧與健康產業發 展。 台灣銀髮產業聯盟(TECIA)結合中化銀髮事業、必翔銀髮事業、南開科技大學、新光保全、紫金堂及樹河社會福利基金會附設悠然山莊,9月20日假台灣大 學法律學院霖澤館國際會議廳共同辦理「多元共創、幸福加值-銀髮生活趨勢與產業模式論壇」,分享銀髮商業模式,希冀為高齡台灣社會尋求適切解決途徑。並邀 請長照政策主管行政院政務委員馮燕與衛福部社會及家庭署署長簡慧娟、經濟部工業局副局長呂正華蒞臨與會,與產業標竿業者交流對話。 李宗勇表示,我國政府多年來以預算制建置長期照顧服務體系,面臨下列困境:(1)預算編制不足(2)照顧人力投入不足及(3)服務項目限制(4)受限福利 思維發展動能薄弱等限制,而政策性鼓勵發展的遠距照護服務,也未見具體成效。整體的長照與健康照護體系發展已無法滿足台灣高齡社會所需。 在此攸關經費來源的長照保險法審議及長照服務法子法擬定之際,李宗勇呼籲,政府官員應多與產業界對話,建立合宜政策。並提供政府下列政策建議:(1)在資 源有效性下,於產業端應掌握發展照顧產業以帶動周邊支援產業的策略路徑,儘速讓企業型態納入居家與社區照顧服務體系,借力使力,藉由基礎照顧體系的建構, 進而帶動行動輔具、健康照護、養生餐飲等相關產業的共同發展。(2)建立第三方評鑑機制,藉由多元評議委員組成,權衡福利與市場價值。(3)導入商業長看 險及財產信託機制,將現金給付轉為實物(服務)給付,解決財源不足及創造資金流動。 新聞轉載自http://ww2.money-link.com.tw/RealtimeNews/NewsContent.aspx?SN=809861002&...
[聯合新聞網] 中化銀髮事業 拚明年通路倍增 中化生(1726)旗下中化銀髮事業瞄準老人及失能者居家照護商機,擬在國內大幅擴展通路,公司明年通路目標為聚焦六都,力拚較現有九家據點倍增,服務人數也將倍數成長。該公司總經理李宗勇指出,國內居家照護市場潛在需求逾160萬人,目前正進入起飛期,未來商機龐大。 中化銀髮事業公司原中化生旗下居家照護事業部,由於看好國內高齡化趨勢帶動長期照護需求,日前將居家照護事業部門獨立出來成立子公司,搶攻居家照護龐大商機。 中化生在2006年進軍居家照護事業,當時因觀念新穎,不易為市場接受,首年業績掛零;不過,在李宗勇的堅持下歷經十年耕耘,目前在雙北、桃園、台中等地布建九個通路據點,每年服務客戶逾300人次,去年營收成長三成,目前已順利達損益兩平。 根據已率先進入高齡化社會的日本推估,台灣居家照護需求將超過160萬人,在目前基期仍處相當低檔情況下,未來將呈倍數成長;據此,公司明年通路目標定為較現有九家據點倍增,鎖定雙北、桃園、台中、台南及高雄增加門市據點。 新聞轉載自https://video.udn.com/news/372850
[天下雜誌]老人宜居國家大評比:瑞士奪冠,台灣呢? 作者:林怡廷 2015-09-18 高齡人口持續增長。根據聯合國推估,至2050年,全球預計有20億老年人口,每5人即有一人是老人。面對這股銀髮浪潮,哪些國家已做足準備?台灣做為老化速度最快的國家,是來得及因應,還是顯得手忙腳亂? 非營利組織國際助老會(HelpAge International)近日發布「2015全球老齡觀察指數(Global AgeWatch Index 2015)」。從經濟安全、健康狀況、個人能力與環境賦能四大概念,評估96國、近全球9成老人的生活狀況。 瑞士老人最宜居 阿富汗墊底 調查顯示,瑞士擠下去年冠軍挪威,成為全球最適合老年人居住的國家。挪威、瑞典、德國與加拿大則緊追在後。 日本(8)是唯一躋身於排行榜前十名的亞洲國家,其他為西歐、北歐與北美洲國家。阿富汗(96)則敬陪末座。 調查指出,影響排名的關鍵,在於國家是否擁有完善的政策。例如,奪下冠軍寶座的瑞士,政府重視活躍老化(active aging)、積極促進老年人的能力與健康,並建構可親的生活環境。因此四大概念的評比皆高。 日本自1960年代起,陸續推動福利政策、所得年金制,並強化健康照護體系,還重視高齡勞動參與。一連串措施,讓日本成為最健康、最富有的老年國家之一。 排名墊底的阿富汗,老年人口僅佔全國人口的4%,少有地方性或國家性的老年政策,為全球最不適合老年人居住的國家。 圖1:全球前十大老人宜居國家vs最不宜居國家 台灣非後段班 但老年政策的思維需翻轉 這次調查,台灣非聯合國會員國,且數據資料不健全而未在名單中。 不過,台灣大學社會工作學系教授、台灣老人學學會理事楊培珊說,「台灣不會是後段班。」她解釋,國民年金制度、津貼補助、子女補貼,保障了多數國內老人的經濟安全。另外,全民健保、高醫療水準,以及近來政府積極推動的活躍老化政策,台灣老人仍算健康。 即便如此,台灣的老年政策思維仍需「翻轉」。楊培珊表示,以該調查報告的四大概念來看,國內現行政策多強調老年人的經濟安全與健康,較忽視能力與環境的建構。 圖2:從經濟安全、健康狀況、能力與環境,綜合評估全球老齡觀察指數 對比下,北歐國家和日本的政策,不只強調經濟安全、健康照護,還積極提升老年人的能力與生活環境,讓他們獨立,甚至成為社會資源。 楊培珊另以他今年參訪北歐的經驗說明。在瑞典,長者可以參與公立圖書館開設的課程,學習網路、數位技能,還有年輕人擔任學伴,協助長者學習。在環境支持與能力培訓下,老年人的獨立性高,可自行透過網路解決許多生活問題。 有些國家,重視老年人工作能力、銀髮勞動力湧入就業市場的狀況愈趨普遍;相對應的政策出現。美國著名新聞工作者泰德.費雪曼(Ted C. Fishman)在《當世界又老又窮:全球人口老化大衝擊》提及日本企業聘僱老年員工、政府輔助的狀況。 數據不健全 影響老年政策擬定 另外,該調查報告還嚴正指出全球老齡資料缺漏的問題。全球共計194個國家,卻有近半數國家(98/194)因缺乏相關統計資料而未納入評比名單。 國際助老會執行長托比.波特(Toby Porter)在新聞稿中提及,數據不健全,不僅無法了解不同老年人的生活圖像,也無法制定符合需求的政策。 台灣老齡的相關數據也不健全。楊培珊無奈地表示,台灣的調查資料,常以國內政策為導向,政策需要什麼,就統計什麼,缺乏長期、整合性的規劃,也難以和國際對話。 即便有長期的調查資料,像是:「老人狀況調查報告」,或「中老年身心社會生活狀況長期追蹤調查」,但這些數據卻未統合成具意義的概念,較難對政策產生影響。 楊 培珊建議,政府可參照重要的國際指標,建構台灣老齡數據資料。例如,該份調查中,老年人的相對收支(relative welfare of older people)是衡量經濟安全的重要指標。然台灣卻僅有家戶收支調查,以戶為單位,而不見單獨討論老年人的狀況。如此便可能錯估老人的經濟安全、訂定錯誤 政策。 不過,指標建構也應考量台灣的社會文化氛圍調整。例如,台灣文化重視家庭觀念,較不同於西方的個人主義;目前國際訂定的指標較不見家庭概念,日後或許可納入。 資料蒐集上,務必要長期追蹤,才能比較分析、理解台灣整體趨勢。楊培珊說,政府甚至可成立長期觀察、蒐集、研究高齡議題的專責單位,以面對這股席捲台灣的銀髮浪潮。 文章報導轉載自http://www.cw.com.tw/article/article.action?id=5070998
[自由時報]每3秒鐘1人失智 寧園安養院揪大家「珍愛記憶」 2015-09-19 11:57 〔記者黃美珠/湖口報導〕「3秒鐘就有1人失智」!財團法人天主教台灣省寧園安養院表示,這個驚人的數字已經突破去年每4秒就有1人失智的紀錄,作 為全國第一所安養失智症患者的安養院,寧園趁著每年9月是國際失智症月,今天早上在院區內舉辦造勢宣導活動,一方面讓院內接受安養的失智症患者獲得身心靈 的放鬆,另方面也揪大家注意這個文明疾病的最新發展,多多關心我們身邊的親友。 國際扶輪社新竹第3分區今天早上也趁著活動,一併捐贈抽痰機等多項醫療器材給公辦民營寧園。因為寧園除了安養失智症患者,另外也安養植物人和慢性精神障礙的病人。 院方安排小朋友跳嘻哈肚皮舞、社區婦女團體等歌舞演出,以博取在院內接受安養的長輩們歡心,另也讓部分長輩一展才藝參與節目演出。 天主教新竹教區社福管委會執行長余素勤修女說,失智症這個疾病已經進展到現在每3秒鐘就有1人罹患。 寧園院長謝國雄也分享,他曾任2屆議員的岳母,退休後因為缺乏跟人際的互動,最後也罹患了失智症。 他們說,要幫助失智症患者最好的方法就是「懷舊」,所以特別用「拼圖」的方式,告訴在場者,「用愛填補記憶缺口」,把患者的回憶填在他們記憶的缺口上,給予關心和互動,就有助改善。 新聞轉載自http://news.ltn.com.tw/news/life/breakingnews/1449594
[大紀元]桃市推鄰家就醫照顧 3.2萬戶家庭受惠 【大紀元2015年09月18日訊】(大紀元記者徐乃義台灣桃園報導)為落實鄰家就醫、在地照顧,桃園市首創新福利政策「醫療小管家」,結合醫療體系、診所及社區藥局,針對設籍桃園市年滿65歲以上獨居老人、高血壓、糖尿病慢性疾病患者之家戶,提供4大服務項目──24小時緊急諮詢專線、門住診轉診轉檢、慢性病照護、藥事及健康促進諮詢,預估3萬2千戶家庭受惠。 「醫療小管家」連結128家診所及119家藥局,共同辦理區域內整合式健康照護,讓市民的醫療及用藥諮詢安全都可以在社區,就有第一線的專業人員可以提供服務。對家庭而言,能夠就近獲得醫藥方面的諮詢服務,醫療服務將更精緻、更人性化。 責任編輯:呂美琪 新聞轉載自http://www.epochtimes.com/b5/15/9/18/n453071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