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載訊息》失智症整合照護系列課程2016-1月

2015-12-28 09:34

[北市活動]失智症整合照護系列課程2016-1月 失智症整合照護系列課程 題目: 失智症病程與常見疾病表現。 活動時間:105年01月23日(星期六)上午9時至11時 活動地點: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和平婦幼院區A棟10樓大禮堂(台北市中華路二段33號) 演講者:劉建良醫師 欲參加者需事先報名,報名專線:(02)2388-9595轉8416許護理師。   報名方式: 1.填妥報名表交至和平院區A棟5樓社區護理   許護理師 2.報名專線:(02)2388-9595 # 8416  3.傳真: (02)2375-3709 4.E-mail : B4985@tpech.gov.tw 5.搜尋臉書【失智症家庭支持中心】粉絲頁報名  

北市老人活動據點明年提供日托

2015-12-28 09:20

[自由時報]〈台北都會〉北市50老人活動據點明年升級 提供日托 2015-12-27 〔記者葉冠妤/台北報導〕北市老人活動據點升級,新增日托服務!因老人日照中心「僧多粥少」,北市社會局明年選定五十處老人活動據點就地「升級」, 擴充服務時段與項目,新增老人共餐、居家關懷訪視、田園城市,其中廿處據點更作為「旗艦型」據點,針對輕度失能老人提供日托服務,就近整合社區資源與能 量,讓長者能得到全方位照顧。 台北市社會局將選定50個老人活動據點升級,新增日托、家訪等服務。(記者葉冠妤攝) 20旗艦據點 可收托輕度失能長者 為鼓勵長輩多走出家門,北市目前設有二○九處老人活動據點,多為社區發展協會、立案團體等負責覓場地、設計活動課程。 社會局長許立民表示,因老人日照中心規模大,且有一定設置標準,增設速度不可能太快,所以選定原本設備、人力不差的據點,整合原有資源,輔導升級,「畢竟打掉重練也不實際。」 許 立民說,明年升級的五十處老人活動據點,除擴增居家關懷訪視、電訪,還有鼓勵老人家從事園藝的田園城市,並將導入醫療衛生資源,與北市聯醫、十二區健康服 務中心合作,提供老人家量血壓、藥物諮詢等健康管理,也會加強失智症概念宣導,而原本老人活動據點未必供餐,若成為升級版的據點,一週至少提供兩天共餐服 務。 至於成為旗艦型的老人活動據點,未來一週至少開放四天,提供上、下午共八個時段的日托服務,共餐至少三天,社會局也將加派專業照服員、 志工等人力進駐,一個旗艦型的老人據點最多可收托五名長輩,預計將可多服務一百名輕度失能長者,讓他們不用進到機構化的日照中心,在地就能活動,收費也相 對便宜。 新聞轉載自http://news.ltn.com.tw/news/local/paper/944081

[自由時報]〈台北都會〉復康巴士記點制度 明年起放寬

2015-12-28 09:15

[自由時報]〈台北都會〉復康巴士記點制度 明年起放寬 2015-12-27 〔記者郭逸/台北報導〕身心障礙者預訂復康巴士就醫、遊玩,有時卻「放鳥」致巴士空跑,北市公共運輸處原規劃記點制度,爽約一次記一點,半年內累計 八點就停權一個月,遭批規定太嚴格;公運處決議明年元旦起放寬記點制度,依四個障別等級,半年內累積十二點才會降級,最快兩年降四級才停權。 北市目前有三百廿五輛復康巴士,服務十一萬名設籍於北市且領有身心障礙手冊或身心障礙證明的市民,依障別區分優先服務順序,分為特A、A1、A2和B級,以計程車費率的三分之一收費,乘客可指定起迄點及搭乘時間。 公運處科長陳俊宏表示,每日復康巴士取消或爽約趟次約占總趟次十%,影響部分身心障礙者無車可用;以往訂定記點制度,每次爽約記一點,半年內累積八點就停權一個月,雖沒人遭停權,仍被批評太嚴格。 公運處決議明年一月一日起放寬記點制度。陳俊宏說,未來訂車後突然取消、爽約一次同樣記一點,半年內累計點數達十二點,就會依照障別降等,影響叫車優先順序,最快兩年內降至最低等,停權一個月無法叫車。 台北市行無礙協會執行經理陳明里贊同市府做法,有些使用者並非故意放鴿子,可能受限身體狀況或氣候因素,才會臨時改變計畫,適度放寬記點機制,才能保障使用者權益。 新聞轉載自http://news.ltn.com.tw/news/local/paper/944080

[自由時報]長者居家養老 照顧需營養優先

2015-12-28 09:13

[自由時報]長者居家養老 照顧需營養優先 2015-12-27 文/陳彥甫 高齡化的台灣社會中,「居家養老」是目前較能被長者接受的照顧模式。但如何去照顧一個老人家,其實很多家庭都不知道,也許 他們想請個外籍看護工打理長輩的一切生活起居就足夠了!然而這樣的照顧下,卻發現長輩常常要到醫院報到,身體健康狀況非常不平穩,最後在沒有辦法的情況 下,又只好把長輩送到老人照顧機構。 有時在臨床上看到骨瘦如柴的老人家且身上多處還有壓瘡時,總覺得很不忍。詢問陪同前來的子女:「長輩在 家的飲食狀況如何?」常聽到他們的回答是:「他都沒有什麼胃口,什麼東西都不想吃,所以我們每天都特別燉雞湯給他喝,而且都是老母雞,花很長時間燉!這應 該是很營養的食物吧?」 類似這樣的個案並不少見,言談中可以看見兒女的孝心,也願意把長輩留在家裡照顧,讓他們可以每日和親人相處。但我也發現子女們因為不懂營養照顧,以致老人家常常進出醫院,遭受皮肉之痛。 如何讓長輩「營養好,健康吃到老」?建議照顧者應該把握「少量多餐(一天吃5-6餐)、均衡飲食(除非有特別的營養需求),定時供餐」的原則。 同時針對長者的吞嚥狀況,提供適合的餐式(如稀飯、打糊食等)。 (作者為基隆礦工醫院營養師) 新聞轉載自http://news.ltn.com.tw/news/life/paper/944121

[蘋果日報]長照供需失衡已急遽惡化

2015-12-28 09:07

[蘋果日報]長照供需失衡已急遽惡化 2015年12月26日00:04 作者:林秀玲(曾任長期照顧管理中心照顧管理督導)   最 近因為選舉的關係,讓一向較少被關注到的長照議題不斷延燒,其中沸沸揚揚論戰最多的,無非是到底要採「稅收制」或是「保險制」來當做長照服務的財源。各方 討論的幾乎都是「錢」的問題,而我以從事長期照顧管理工作十幾年的經驗,看到的卻是從「錢」延伸到「資源」的問題。對民眾來講,實際關心的是當需要使用長 照服務的時候,政府有沒有辦法兌現選舉時對於百姓的承諾,還是會像現在一樣僧多粥少,排隊著使用已然不夠的長照服務。   目前長照最大的困境  嚴重的供需失衡問題   記 得我在民國93年剛到長照中心從事照顧管理工作時,接獲民眾申請長照服務,到民眾家裡評估並討論照顧計畫後,所核定的補助服務項目、次數與時數,服務機構 大都能迅速依照核定的照顧計畫提供;但近兩、三年來,發現不僅民眾等待的時間長了,連服務機構好不容易媒合到可以提供服務的人員,所能提供的服務頻率和時 數,也大大打了折扣。以失能民眾最常使用的居家服務為例,根據統計失能者平均每個月實際使用時數僅21小時!多數的個案不是不需要更多的時數,而是已經沒 有那麼多的照顧服務員可以提供服務,我們的長照服務已經出現了相當嚴重的供需失衡。   以一位實際的案例,有一位兒子全職照顧完全臥 床的母親,母親還須每週二次到醫院做血液透析治療(洗腎),他們使用居家服務幫忙居家照顧並和兒子一起協助就醫洗腎,後來醫師告知母親的腎功能逐漸惡化, 須再增加一次洗腎次數。筆者當時照會服務機構儘速增加每週一次居家服務的次數,卻遲遲等不到服務機構擠出人來,這位兒子最後氣得跳腳說了重話,若母親因此 死了,難道要抬棺抗議,政府才會知道事態嚴重!   服務資源不足,也是造成照顧管理專員離職的原因之一,我之前擔任督導的時候,一位 照顧管理專員告訴我離職的原因,是再也無法承受服務機構派不出照顧服務員,而她每天要不斷面對家屬頻頻來電催促儘速提供服務的心裡壓力。我們實際家訪看到 了民眾的需求,但是巧婦難為無米之炊,要怎麼面對那一個個焦急等待服務的家庭?   當臺灣人口老化和少子化的結果,就是照顧者越來越 少,而需要被照顧的人越來越多。目前104年是6.06個人照顧一位老人,推估到10年後也就是114年,則只剩下3.38個人照顧一位老人,當家庭功能 越來越薄弱,這個社會越需要有強大的長照體系來支撐,而臺灣準備開始面對了嗎?   建立穩定的財務來源 擴大服務規模  才有解決問題的契機   服務機構為何派不出人來,我們知道截至103年底取得照顧服務員結業證明書者計10萬多人,但因目前的勞動條件不佳,例如薪資水準、福利、專業成長、職涯發展等誘因不夠、專業形象不佳及教育養成與職場需求有落差等因素,導致人力缺口越來越大。   另 外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目前長照服務財源是採稅收制,稅收制簡單地說,就是有多少錢做多少事,每年長照預算編列都必須跟其他政事競爭,而且縣市政府每隔一兩 年都要重新辦理招標,服務機構難以看到長期的願景,而且撥款行政程序繁複,機構的財務周轉與經營不易,這都是服務資源難以擴大成長的原因。   我 們以健保的經驗來看,只要有穩定專款專用的財源,整體服務規模夠大,就有誘因促使更多民間業者投入服務產業,就像健保開辦之後,醫療院所如雨後春筍般紛紛 設立,民眾就醫便利了許多,供需自然會慢慢達到平衡;而且長照服務機構若是像健保一樣採特約模式,不僅可以大大省去耗費時間精力的採購招標程序,對機構來 講也較容易永續經營。   再者,我相信財務穩定、服務總體規模變大了之後,也才更有「本錢」改革我們的照顧服務模式,以照顧服務來 講,從現今的時薪制改變為月薪制,仿效北歐先進國家,一天分多次到家裡協助照顧,提供彈性「短時間、多次數」的客製化服務,不僅可滿足被照顧者的不同需 求,也可以提高照顧服務員的成就感與自我價值。相信藉由體制的翻轉,可吸引更多人、甚至是年輕族群加入照顧服務的行列,帶動臺灣整體服務的發展。   以 我國人口老化速度世界第一,建議應儘早參考其他國家的經驗,儘早建立兼具財源穩定、財務獨立與提供普及式照顧服務的長照保險制度。我們看韓國的經驗,韓國 從2008年開始實施長照保險制度,至2013年以短短5年的時間,服務資源成長了3倍!若我們這時仍然不敢大刀闊斧改變整個長照體制,我相信長照供需失 衡的情況會更惡化,到那時候才要來籌謀因應,我想已經來不及了。 新聞轉載自http://www.appledaily.com.tw/realtimenews/article/new/20151226/761043/

[聯合財經網]長照政策/人力、財源搞不定 如何放心安老

2015-12-24 20:51

[聯合財經網]長照政策/人力、財源搞不定 如何放心安老 2015-12-24 02:19:22 聯合報 記者鄧桂芬/台北報導 外籍看護 成照護主力 台灣人口老化快速,長照政策攸關國人安老與社會安定,長照專家想問三黨總統候選人,對於長照的實質政策為何?長照人力需求、財源、服務方向,如同雞生蛋、蛋生雞,環環相扣;目前廿二萬名外籍看護工,已成不可或缺的照顧人力,但長期倚靠外勞,問題不可迴避。 目前國、民兩黨的長照政策,最明確也最分歧的部分在於財源,藍營依過去一貫政策主張提出保險制,綠營則提出稅收制。 台北榮總高齡醫學中心主任陳亮恭表示,稅收制不穩定且規模過小,無法有效照顧長照個案,若實施保險制,又怕民眾繳了錢卻得不到該有服務,貿然實施也不是辦法。 長照財源 愈多元愈穩 中華民國家庭照顧者關懷總會秘書長陳景寧表示,長照財源愈多元愈穩定,國、民兩黨的保險制與稅收制似乎不衝突,未來是不是有融合並行的可能? 脊髓損傷基金會副執行長洪心平指出,不論稅收制或保險制,國、民兩黨都以過去長照十年政策作為基礎,並以在地老化、居家照顧作為主要服務發展類型。但她認為,長照十年做得並不夠,服務人力不足、服務量也不足,未來執政者應先檢討過去,再提出實質解方,面對未來。 沒吸引力 照服員難找 例如照顧服務員人力不足的問題,普及照顧政策聯盟發言人林綠紅表示,國內照服員目前缺口約三萬人,人力分配不均,人口老化更嚴重的偏鄉離島,人力更少,簡直是「患寡又患不均」。 林綠紅說,國、民兩黨都提到增加大專院校的老人或長照服務系所,使畢業生投入照服員職場,卻忘了應先提升照服員勞動條件、薪資及有產業願景的未來,且應從技職體系出發,大學生通常並不願意投入基層照服員行列,使人力永遠追不上老化速度。 陳景寧請執政者正視外籍看護工問題。她說,國內聘請外籍看護工的家庭,每年平均增加二萬四千個,因有外勞成為照顧人力,無法獲得政府提供的居家和喘息服務。 便宜外勞 如果沒有了 今年印尼等國檢討外勞輸出政策,陳景寧說,執政者必須設想,若無便宜外勞輸入,國內廿二萬個外籍看護工家庭將是很大的照顧缺口。未來總統應做好「外籍看護工退場準備計畫」,但三黨都迴避問題,沒看到相關政見。 三代同堂 幻想式長照 至於親民黨的長照政策,長照團體不客氣指出,該黨還停留在「三代同堂幻想式長照」,把照顧責任放在個人與家庭,況且失能人口中,僅兩成重度失能者需機構式照顧,但親民黨還要發展醫療床位,違背現今「去機構化」、「去醫療化」、「在家老化」趨勢。 其實,不管是誰當選總統,使用哪一門派的長照政策,最重要的是實行結果。陳景寧說,家總已在招募「長照政見監督員」,預計選前一周公布候選人政見,未來每半年持續監督,讓人民當頭家,監督政府拿出對策與成績。 請問未來總統:我們的老年,誰來罩? 製表/胡宥心、鄭宏斌、林庭瑤 分享   分享   新聞轉載自http://money.udn.com/money/story/7307/1397783-%E9%95%B7%E7%85%A7%E6%94%B...  

頁面

本系統已提升網路傳輸加密等級,IE8及以下版本將無法支援。為維護網路交易安全性,請升級或更換至右列其他瀏覽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