勞動部「多元陪伴照顧服務試辦計畫」上路 家庭臨時性照顧多一項選擇,價格略低於自費服務,成效待觀察
勞動部「多元陪伴照顧服務試辦計畫」上路...
By dai / 4 月 08
【經濟日報╱李珣瑛】
「如果可以的話,我真的好想好好洗個澡」、「洗澡對我來說,已經成為一種奢求」。這是工研院生醫所林展生、胡長霖兩位工程師參加華山基金會及南迴基金會志工關懷活動後,聽到最震撼的話了。
對於這些長期臥床的患者說出這兩句震撼人心的「心裡話」,讓這兩位工程師打從心底,誓言要做出可讓重症病患能洗澡的洗浴床。
林展生回憶,當初看到自己的直屬主管得到肺腺癌,又轉移成骨癌,無法輕易搬移,身體承受莫大痛苦折磨,但卻又不能好好的洗個熱水澡,僅能靠擦澡方式勉強舒緩不適,根本無法放鬆。
林展生說,當時醫院使用的洗澡裝置,必須將病患由病床搬運至洗澡床,再推至洗浴間浴室清洗,然後再將病患搬回床上,一來一往搬動,對多數病患而言,非但無法享受洗澡的痛快,反倒成為莫大折騰,甚至造成傷害。
這位住在台北榮總安寧病房的主管告訴林展生及胡長霖,臥病在床的病患或長者、包含他自己,渴望好好洗一次澡,激發兩位年輕人『原床洗澡』的想法。
「原床洗澡」的發明,可讓無法移動的病患輕鬆洗澡,病患只需翻身,照顧者僅需將帆布墊在床上,讓病患再翻回原先位置,就可開始洗個痛快熱水澡,大幅減輕家人照顧的沉重負擔。
新研發的重症病患洗浴床,一萬元有找,相較目前醫院動輒上百萬元的洗浴床裝備,價格接受度更高。
如果沒有嘗試過長期臥病在床,很難將心比心,體會不能洗澡的痛苦。以往許多照顧者為了省麻煩,只用「擦澡」,但這樣不僅傷害病患自尊,衛生更堪慮。
工研院不斷改進產品,希望讓更多照顧者能輕鬆的幫病患洗澡,取代擦澡方式。目前這項技術已提供台北榮民總醫院、國泰醫院及華山基金會、南迴基金會等單位多張洗浴床,關懷重症病患或偏遠地區患者。
林展生與胡長霖多次與華山基金會志工到新竹五峰鄉、竹東鎮等地幫病患洗澡。他們回憶,如果不是跟著這些志工下鄉服務,很難想像有些弱勢重症病患的胳肢窩, 因長期無法洗澡已成為螞蟻窩。長期臥病在床病患平常只能擦澡,疾病又導致病患手臂僵硬,照護者根本沒辦法將病患的手臂舉起清潔,導致螞蟻生長在胳肢窩,直 到用工研院這張洗浴床洗澡後,螞蟻才整批被沖出來,這樣的畫面至今仍讓他們難以忘記。
目前志工單位因為有了重症病患洗浴床的幫忙,過去一個月只能提供一次的洗澡服務,現在頻率已提高到一周一次,甚至三天就可幫病患洗一次澡。
工研院的研發人員「用心」,看到了社會需求,運用看似簡單靈活的科技、改變傳統照護習慣,大幅增進病患與照護者的福祉。
誠如日前行政院江宜樺院長視察工研院時有感而發的說,「工研院的技術背後,有顆關心別人的心」,林展生及胡長霖正因秉持這樣的信念,將愛透過科技散布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