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忘兒童節!守護被迫長大的「兒少照顧者」?家總籲停止各類孝行獎表揚
教育部應推動「友善照顧校園」:需求調查、支持服務、師生課程
兒童節將至,卻有一群十八歲以下的「兒少照顧者」,因需要照顧身心失能的父母或家人,被迫提早長大,承擔與他們年齡不符的照顧責任,失去快樂成長的機會,甚至影響一生發展。中華民國家庭照顧者關懷總會(家總)今(3)日呼籲政府與民間各類孝行獎停止對兒少照顧者的美化歌頌,敦促教育部盡速推動「友善照顧校園」,推動需求調查、提供支持服務與師生培力課程等三要務,以提學校辨識兒少照顧者的敏感度與提供適切關懷對策。
家總秘書長陳景寧表示,快樂成長是每個孩子都享有的基本人權,但卻有一群孩子卻因家人身心失能或長輩失親職等緣故,成為主要照顧者或協助性質的次要照顧者,「因照顧而卡在人生起跑點上」,犧牲睡眠、休息、遊戲、課業投入或社團參與時間,也在心理面造成長遠衝擊,影響到就業、婚姻等生涯發展。陳景寧說,校園應該是給予兒少照顧者支持的第一線,但至今缺乏相關調查報告,卻不時在孝行獎活動或募款廣告看到兒少照顧者身影,「這在先進國家是很丟臉的行為」,表示兒少沒有受到足夠的保障與支持,明顯違背聯合國兒童權利公約精神。家總呼籲,政府與民間應該重新檢視各類孝行獎表揚兒少照顧者的訊息,停止歌頌美化,而是提供即時的支援服務。
先進國家多年前即已注意到相關問題。英國1995年《照顧者認可與服務法(Carers Recognition and Services Act)》即將十八歲以下的未成年照顧者列入法律保障對象,政府必須進行需求評估,提供相關資訊和支持服務,例如允許暫時遠離學習的休息,或上課可攜帶手機、可晚到校等權宜措施,以保障孩子的「正常童年 (normal childhood) 」:「一段應該上學、有時間玩與交朋友、完成社會化、依賴他人而非被別人所依賴的時期」。根據英國諾丁漢大學推估,約20%在學生正在承擔照顧責任。總之,英國採取的支持行動包括:給予兒少照顧者明確的福利身份類別;發展適切的評估與處遇對策,讓孩子安心求助;敦促學校扮演發現兒少照顧者與提供服務的積極角色。
借鏡國際,家總呼籲教育部推動「友善照顧校園」,打造讓學生感覺到「能安心說」、「說了有用」的環境,教育部應盡速完成三項工作:一是兒少照顧者的需求調查,但必須注意調查方式不評價、不傷人;二是建立兒少照顧者負荷評估量表,並提供適切的支持服務,例如教育部應與衛福部或社家署合作,加速連結長照2.0或支持家庭的資源;三是制定正確認知兒少照顧者問題的教材,辦理師生培力課程。
最後,家總也呼籲社會大眾關注身邊是否有這樣的「兒少照顧者」:需要照顧任何行動不便、身心失能的祖父母、父母、手足或其他親友?需要陪伴他們看診?或因為這些照顧而導致自己的生活受到影響?歡迎兒少照顧者自行撥打0800-507272家庭照顧者關懷專線,也歡迎學校老師、醫護、專業人員、親友來電討論,全國各縣市119處家庭照顧者支持服務據點並可提供照顧計畫諮詢、心理協談或支持團體等服務。守護「兒少照顧者」無憂成長,一通電話就能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