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eers快樂工作人雜誌]月薪5萬,為何仍會變「下流老人」?

2016-04-14 10:50

[Cheers快樂工作人雜誌]月薪5萬,為何仍會變「下流老人」?                聯合報Focus 聯合報Focus 2016-04 圖片來源:stocksnap.io 「下流老人」是日本去年出現的新名詞,日本社會學者藤田孝典新書「下流老人」近日引進台灣。即使年輕時身為月薪5萬以上的中產階級,晚年也可能成為「又窮又老又孤獨」的「下流老人」。 月薪台幣5萬以上的中產階級,20、30年後也可能淪為「下流老人」?這不是危言聳聽,而是社會現實。去年轟動日本社會的話題作「下流老人」,中文版最近由如果出版社引進台灣。「下流老人」指的是: 無法正常度日、被迫過「下流(中下階層)」貧困生活的高齡者。 此一名詞由一直在援助高齡者第一線工作的社會學家藤田孝典創造。他累積多年觀察寫成的「下流老人」去年出版,暢銷逾20萬冊。聯合報日前獨家報導「蝸居老人」專題,證明「下流老人」現象在台灣同樣存在。 日社會忽視 恐現「1億人老後崩壞」 藤田親眼目睹的日本「下流老人」,一天只能吃一頓飯、拿廉價小菜到收銀檯排隊。他們付不出醫藥費,只能在家中服用成藥;無人照顧,一個人孤獨邁向死亡。 這些只是冰山一角。藤田在書中感慨,太少人理解「下流老人」的實際狀況與背景,也少有社福政策提供具體支援。「也許因為太恐怖了,所以大家下意識移開視線。」他估計,日本現在的「下流老人」約6到700萬人,若不提出有效政策,未來可能出現「1億人的老後崩壞」。 啃老族、少子化 老後難與子女生活 藤田指出,隨啃老族、少子化的崛起,人們已慢慢失去「老後和子女一起生活」的選項;就算有孩子,子女可能連自己都養不起。 藤田指出,許多他協助過的「下流老人」,年輕時都是年薪400萬日幣(約120萬台幣)以上的中產階級。換算成台灣薪資水平,月薪5萬台幣以上。 藤田警告,即使你的年收入達平均水準,邁入熟齡期(55歲以上)後只要發生下列狀況,中產階級便會淪陷為「下流老人」。 淪為下流老人的危機 1.生場需要高額醫藥費的大病 2.無法住進高齡者看護設施 3.孩子是啃老族 4.熟年離婚 5.罹患失智症身邊卻沒有可依賴的親友 儲蓄人際關係 不怕老後貧窮 如何不落入「老後貧窮」?藤田孝典建議現代人要有「儲蓄」觀念。這種儲蓄分成物質和精神,不只儲蓄金錢,更要儲蓄人際關係。 人際關係的「貧窮」,往往比物質的貧窮更容易讓人淪為「下流老人」。 隨科技發達、人類壽命增加,藤田建議現代人必須早一點進行家庭經濟管理,和保險公司或理財顧問商量,模擬老後的收入和支出。 然而,要讓老後生活富足,不能只靠金錢或物質。頻繁與親友連繫、積極參與社區活動、與朋友相互扶持,都可以避免跌入「下流老人」的深淵。藤田指出,在高齡期,如果可以在陷入孤立之前和更多人建立相互支援的關係,就算生活陷入窮困,也不會那麼痛苦。 55歲開始 必須重視配偶、親友關係 藤田發現,同樣為貧窮所苦,有人過得很幸福,也有人過得悲慘,差異在於「人際關係的貧富差距」。他指出,55歲以前的人,生活以工作為中心。但從55歲開始,必須重視配偶、子女、家人和朋友等人際關係。銀髮族必須改變價值觀,「將生活重心從經濟轉為人際之間的連結。」如此可建立起拯救自己的安全網絡,並擁有分享樂趣和生活意義的夥伴,讓自己不會陷入孤立。 此外,藤田鼓勵民眾,多參加非營利組織或市民活動,強化人際關係的安全網絡。他指出,許多高齡者是變貧窮後才來找他求助,如果可在變貧窮之前就參與市民活動或非營利組織,便可早點透過夥伴或關係得到援助。 關懷老後生活 切莫演變成兩代窮 「下流老人是社會造成的」。藤田孝典認為,中產階級淪為下流老人,不只是高齡者本人或其家人的錯,更是整個社會的結構性問題。 我們必須應該要擺脫這種自虐的貧窮觀,尋找社會性的解決策略。 台日兩地社會狀況不同。如果出版社找來弘道基金會執行長林依瑩、台北仁濟院社會服務室主任陳穎叡等專家學者,針對台灣的「下流老人」現象對談。 與會者認為,拓展社區支援據點、活化老人生產力、建立社會支持系統與世代理解,可遏止這波老年貧窮危機。 陳穎叡發現,過去急難救助的個案經常是低收入戶,最近愈來愈多是一般收入的家庭來申請。許多個案是高齡者4、50歲的子女生病罹癌,照顧的責任落到7、80歲長輩身上。當子女無法繼續工作,長輩通常會拿出積蓄協助子女的醫療開銷,導致自身陷入老後貧窮,甚至演變為「兩代貧窮」的現象。 林依瑩指出,台灣必須要在10年內做好高齡社會的社會支持系統,全力發展「社區互助關懷據點」。為此,這10年內的兩次村里長選舉,「我們必須緊盯候選人對老人關懷的投入程度,這關係著每個人老後的生活。」 聯合報/陳宛茜 報導 聯合報/柯永輝、翁海玲、陳怡蒨 製作 新聞轉載自http://www.cheers.com.tw/article/article.action?id=5075694&page=2

《轉載新聞》吳若權:長期照護的風險

2016-04-14 09:40

[蘋果日報]吳若權:長期照護的風險 2016年04月13日00:03 之前,我家長期聘用的看護小姐曾經回印尼省親,整整休假一個月。剛開始我以為可以靠自己的力量照顧媽媽,決定回到最初的狀況,不假外人之手,獨自扛起照護與家務的工作,從清晨5點半忙到晚上11點,點眼藥水、中藥、西藥,早餐、午餐、晚餐,洗碗、洗衣、拖地,門診、拿藥、復健,再加上電台主持節目與寫作,團團轉了半個多月,很快把自己搞到心力交瘁。   才剛進入第三個星期,覺得自己快要熬不下去,我主動向兩位姊姊求助,開列具體清單,希望她們可以提供我哪些協助。雖然只有少少1、2個項目,像是「星期六傍晚,請幫我準備兩個便當」、「星期一下午3點到6點,請姊夫來家裡幫忙看顧媽。」起初我不想麻煩她們,即使有點想,也開不了口,但後來因為時間壓力把自己搞到快要崩潰,我還是勇敢提出請求,事後發現他們有求必應的程度,比我預期中的還要好。而且,在她們眼裡只是舉手之勞的幫助,對我來說卻是莫大助益。   在這次經驗中,我發現自己從前不願求助、或不接受援助,其實是既悲觀又不近人情的表現。適時對兄弟姊妹舉手求援,並非懦弱的行為,而是開放機會,讓他們可以一起共盡孝道。   當然,我也知道像我這樣的案例,算是非常幸運。不可否認,有很多照顧者從頭到尾都是孤軍奮戰,奔波於親友之間求助無門,甚至被斷然拒絕,還遭到冷嘲熱諷。在長期無法喘息的壓力下,導致悲劇發生。   台中曾發生一起不幸事件,一位30歲的林姓女子,本身罹患憂鬱症,照顧久病50歲母親,疑似因為身心無法負擔過勞的壓力,先對母潑汽油引火焚燒,再將她推落溝圳溺死。   除了上述特殊極端個案之外,其實多數因為無法負擔長期照護的隱形弱勢高風險家庭一直存在社會幽暗的角落,照顧者長期抑鬱寡歡,通常有憂鬱的傾向,身心都承受相當大的折磨。他們不知道如何對外求助,也不清楚或不相信有哪些資源可以幫上忙。其實,即使沒有任何親友可以依靠,還是不要放棄一線希望,可以透過當地社會福利機構申請,獲得適當的幫助。目前,各縣市政府的社會局,都能提供部份諮詢或協助,可以多加利用。   台灣急速邁向人口高齡化的社會,許多積極的民間組織,早已經開始推動長期照護計畫,並和政府單位一起合作,著手研究如何因應快速高齡化的趨勢,讓所有長輩在晚年承受病痛之苦時,能夠透過保險與福利制度,獲得妥善的照顧。 或許這些計畫的進度緩不濟急,但至少是一個可以期待的未來。而我們照護自家長輩的經驗,將來也可以貢獻出來, 提供給公務部門參考,讓更多人知道如何照顧其他更多的長輩。透過專業的傳承,所有的照護經驗,都會累積成寶貴的智慧,所有的辛酸淚水,都會轉化為溫柔的慈悲。 新聞轉載自http://www.appledaily.com.tw/realtimenews/article/new/20160413/834341/

[康健雜誌]照顧者,別小看你的生活價值 決定你的生活品質

2016-04-14 09:27

[康健雜誌]照顧者,別小看你的生活價值 決定你的生活品質 作者:照顧者關懷協會(社團法人高雄市家庭照顧者關懷協會)2016.04.13 在大家的鼓勵下,好不容易勸動李媽媽和我們一起去爬山,那天的天氣很好,沿途可以看到大樹筆直的衝向雲際,陽光鑽出樹葉的縫隙,輕巧的落在身上,耳畔聽著流水蟲鳴,還看到頭頂上展翅飛翔的老鷹,爬了一小段路,遠眺一望無際的大海讓人驚艷,心中洋溢著幸福與平靜。 我問李媽媽,怎不常來爬山,多好!李媽媽說,以前我也常來爬啊!現在身體不行了,也沒時間,家裡要做的事情太多!我好奇的再問:那在照顧家人上,你覺得自己最需要的是什麼呢?李媽媽說:應該是照顧技巧吧!我想學怎樣幫忙阿嬤洗澡、知道她在想什麼?需要什麼?我該怎麼做吧!減少摸索,我想自己可以做得更好! 李媽媽說的話讓我陷入長思,如果照顧者最需要的是照顧技巧,那是否熟能生巧的照顧者應該就萬事OK了呢?但如果有機會和照顧者聊聊,都不難發現,大家在照顧路上身心都越來越失衡,那,究竟大家最需要的是什麼? 在2013年家總調查的照顧者十大期待中,前三項分別是:需要有人持續的關懷、陪伴;自我尊嚴的提升與受肯定、認同;家庭的和諧關係與分工合作。談的都是心理層面的議題,反倒是第八項才是到宅且個別化照顧的技巧指導。在生活緊湊的步調催促下,許多照顧者習慣關注日復一日的生活事件如何處理,像是:看病掛號、買菜烹食、家務管理等,慢慢忽略自己的身心需求,像是:休閒紓壓、有品質的休息、心理健康促進等,久了身心都失衡了,惡性循環下,笑容和希望慢慢就很難出現了。 三個檢視點,照顧者觀察自己有無為身心健康把關: 一、每天睜開眼,感覺我今天又能遇到更多的好人好事 這是心理將每天過的好壞抉擇點,放在往正向思考的重要標準!每天起床,若能開始練習期待有好的事情發生,注意力就會往正向去觀察,反之,就會一直和別人做比較,不如人的會抱怨,別人不順我的會憤怒,朝著負向情緒去經營。如果抉擇正向思考是一天,抉擇痛苦沉重也是一天,您會想過怎樣的一天? 二、每天叮嚀自己:能為我身體負責的,只有我自己 換位思考,你會覺得身體有你這個主人是慶幸的嗎?常看到照顧者生病了卻不去看病,覺得還可以撐;常看到照顧者覺得自己一個人苦就好,拒絕讓家人一起來,也沒想過去找其他支援,久了也就習慣讓身體不斷耗損。除上述外,還有很多認知錯謬,讓自己很快就倒下去。要記得,正確的投資身心健康,是照顧者為自己和家人的重要功課。 三、擁有願意陪伴我的親友或打算開始經營社交網絡 在照顧歷程中,我們最需要的就是夥伴,有的可能是心靈加油站;有的是照顧替手;有的是經濟或物資的支援者;有的是生活導師;有的甚至是吃喝玩樂、吐苦水的朋友,無論需要的是哪種功能,重點是社交網絡要善於經營!這條路打的是團體戰,採取個人戰的看來都撐不久。 好夥伴,別擔心自己身邊什麼都沒有,有時候可能只是我們沒有張開眼睛去看、用心去感受,其實照顧路是要不斷學習、有智慧去經營的,你的價值觀決定你的生活,別只看表相層面,就像李媽媽覺得自己最缺照顧技巧,抽絲剝繭來看,實際上照顧技巧很容易學,難以面對的是自己的身心失衡!學習去認識生命中的主要和輔助,我們的照顧路會走得更輕快。 < 本文作者:簡璽如/前中華民國家庭照顧者關懷總會秘書長> 關於【社團法人高雄市家庭照顧者關懷協會】 < 本專欄反映專家意見,不代表本社立場> 新聞轉載自http://www.commonhealth.com.tw/blog/blogTopic.action;?nid=1586  

[自由時報電子報]〈南部〉東市社區照顧據點 升級日托中心

2016-04-14 09:15

[自由時報電子報]〈南部〉東市社區照顧據點 升級日托中心 〔記者王秀亭/台東報導〕台東市第一處、全縣第三處由社區照顧關懷據點「升級」的日間托老服務中心,昨天上午在蘇巴陽活動中心揭牌,縣府社會處長曹劍秋表示,關懷據點一週僅提供一至兩天的照顧服務,日托中心服務天數及時數增加為一週五天,每週六小時,讓長輩獲得照顧,年輕人安心工作,至今年底,全縣會設置七處日托中心。 廣告 新園社區日間托老服務中心昨天上午揭牌。(記者王秀亭攝)   社會處社會福利科長謝楚培表示,衛福部十年長照推動一鄉鎮一日照中心,照顧失能老人,礙於設置條件較嚴,部分鄉鎮苦尋不著設置點,遂有意以老人日托中心補齊不足之處,以尚未有日照中心的鄉鎮優先設置,不過,日托中心主要是促進健康的長輩社區參與。 昨天上午揭牌儀式中,新園、康樂社區長輩上台表演歌舞,為活動揭幕,東甯志工服務協會理事長陳姿伶表示,協會配合中央、地方政府推動縣內長者福利,讓長輩們擁有「安心的老本、稱心的老身、溫馨的老居、放心的老年、知心的老伴、歡心的老友」等六心照顧。 新聞轉載自http://news.ltn.com.tw/news/local/paper/978745

[切膚之愛基金會]公益微電影 忘春風

2016-04-13 14:49

彰化據點-「切膚之愛基金會公益微電影 忘春風」 彰化據點-「切膚之愛基金會公益微電影 忘春風」 「人的記憶怎會弄丟了呢?」請來觀賞金馬、金鐘影帝吳朋奉如何細緻詮釋失智症家屬的心情,不可錯失的公益微電影~「忘」.春風,每點看一次,台哥大就捐1元給切膚之愛基金¬會,請大家點點手指做公益,更歡迎轉po分享。謝謝您~請幫忙轉傳出去,每點閱一次,¬等於奉獻1元喔,讓我們為失智症者盡一點心意。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u2R9sIaRRUo&nohtml5=False

[愛長照]長照實用推薦,哪裡有床位呢?臺北市機構空位查詢

2016-04-12 10:11

【愛長照】長照實用推薦,哪裡有床位呢?臺北市機構空位查詢 整理撰文/小虎文 哪裡還有床位呢?相信許多家屬都曾因此覺得焦頭爛額,推薦給大家-臺北市政府社會局的機構空位查詢,只要簡單幾個步驟,就能了解目前臺北市各機構的床位有多少了。 此搜尋系統詳列了:臺北市行政區、屬性、名稱、電話、地址、服務對象(年齡以及服務條件)、服務型態(是否提供住宿服務、日間服務等)、目前的服務人數及床位,也附上最後更新日期。 ▼拉到最下面,還可以按「匯出excel」,方便儲存在你的電腦內。 只要兩個步驟,輕鬆獲得你需要的資訊: ★步驟一 請先進入臺北市政府社會局機構空位查詢→→→請點我! ★步驟二 左上角有分類選單,可選擇「身障機構」、「老福機構」、「兒少機構」、「早療機構」。 *若你想選擇的是可以讓長者入住的機構,請選擇「老福機構」。   ◎推薦粉絲團 銀髮資訊就找-愛長照 衛生福利部【長照專區】    請成為我們的LINE好友,你絕非一個人,我們一起找答案!   繼續閱讀: 照護機構怎麼挑? Don’t Worry! 護理師教你挑選機構 讓長輩安享晚年   選機構 三招教你看懂基本資料   「氣氛」很重要-以人為本位的照護機構 有這樣便民的系統真是太好了!但還是提醒大家,如果想要最快的床位資訊,請大家可以直接撥打機構的電話查詢(此搜尋系統就有各機構的連絡電話了),以便即時得到你需要的資訊!   *目前空床查詢是由臺北市政府自行開發的系統,透過輔導與定期提醒相關機構更新資訊,其他縣市目前尚無同樣的查詢系統,日後若有其他資訊,我們會再分享給大家! 新聞轉載自http://www.ilong-termcare.com/2016/04/07/%e3%80%90%e5%af%a6%e7%94%a8%e6%...

頁面

本系統已提升網路傳輸加密等級,IE8及以下版本將無法支援。為維護網路交易安全性,請升級或更換至右列其他瀏覽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