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傳媒]每年10萬名日本人為照顧爸媽丟工作!爸爸病倒後,高階主管看透的5個社會現實

2016-01-20 11:46

[風傳媒]每年10萬名日本人為照顧爸媽丟工作!爸爸病倒後,高階主管看透的5個社會現實 「什麼時候會輪到我?」看著臥軌自殺的熟人,高野昭博嘆了口氣。他原先年收超過1000萬日元,45歲時為了照顧父親辭掉工作後,再也回不到職場,只能抱著親人的骨灰罈流落公園。而在日本每年有10萬名上班族,隨時可能成為下一個高野昭博…… 許多孩子都會跟爸媽說「長大以後就養你」,但長大後的你,真的揹得起爸媽年老後的數十年人生嗎? 年老不像孩子想得那樣浪漫,爸媽可能變得連大小便也無法自理,排泄物臭氣滿室,甚至連你的名字都忘掉。這時40、50歲的你,不只要在職場拿出漂亮成績,還得一通電話趕到醫院照顧爸媽,可能還有孩子要養,沒幾個正常人能扛住這份壓力。 為了照顧爸媽,日本每年10萬人面臨中年失業 在日本「介護離職」已成嚴重社會問題,據統計每年有10萬名上班族為照顧雙親而離職,其中大半是中年高階主管,例如高野昭博,原先年收超過1000萬日元,本應擁有大好前途,但在45歲為了爸爸辭職後,就再也回不到職場。 爸媽相繼過世了,高野耗盡積蓄又賣掉房子,成為孤苦無依的街友,只能抱著雙親的骨灰罈在公園流浪。看到熟人臥軌自殺時,他腦中只有一個想法:什麼時候會輪到我? 高野之所以必須離職照顧爸爸,與日本長照困境有關,在NHK記錄片《漂流老人》中,因為安養機構床位不足,老人家必須不斷搬家、不斷等待,有些人甚至還未等到床位就過世了,不斷漂流,找不到一個可以養老的歸宿。 因為日本「不要給別人添麻煩」的社會氛圍,為了照顧家人這種私人因素而請假,總會招人白眼,儘管安倍「新三箭」政策誓言達到「零介護離職」,實際上敢請長照假的人少之又少,只能像高野一樣犧牲工作,而爸媽過世後,他們也成了需要照顧的老人。 住安養院就是不孝?放爸媽在家裡跌倒才是真不孝 台灣和日本相比,或許幸運一些,迄2014年4月底全國老人安養機構可入住人數有58,449人,但因為傳統「讓爸媽住安養院就是不孝」的觀念影響,床位供過於求,每年只有43,940人入住,佔所有需要長期照顧老人的19.5%。 曾擔任知名職場與財管雜誌副主編的康哲偉指出,68%的老年人希望可以和子女同住,只有2%願意去住安養機構,但並不是每個老人都適合自宅養老,如果住在高樓又無電梯,家裡充滿障礙物,平時又無人照顧,讓爸媽住安養機構反而能避免意外發生。 過去老人家總對安養機構有著「等死」的印象,但目前安養機構無論設備或服務都有大幅改善,具備宗教與心理治療專家、休閒活動、學習課程等,再加上有年齡接近的朋友,反而能豐富爸媽退休後的人生,又能讓子女專心在事業衝刺,賺錢來孝順長輩。 © 由 Storm Media Group 提供   父親兩度跌倒後,高階主管學到的5件事 在 康哲偉的中年,事業如日中天時,父親兩度跌倒住院也徹底改變了他的人生;負傷與疼痛讓父親性情大變,暴躁情緒弄得家人心力交瘁,逼走了看護,也讓母親勞累 到出車禍,全家生活秩序大亂。但他也從對老人照護一無所知,一步步摸索,他的經驗不只能讓我們為爸媽退休後的生活做好準備,也能預習自己的老年生活,例如 以下這5點: 1. 該存多少錢才能讓爸媽退休?考量通貨膨賬,退休後至少要準備1000萬存款才能滿足到80歲以前的開銷,還尚未計入醫療費用。這數字你可能一輩子都賺不到,因此需要及早準備或靠醫療保險來協助。 2. 讓爸媽住安養院並非不孝,反而能讓他們得到更好的照顧,也能避免整個家庭失序。 3. 走路速度、食量、聽力、視力、手腳無力、失眠痠痛、迷路等7個徵兆都可以嗅出爸媽即將失能的警訊,讓你做好心理準備。 4. 全職照護者應該保有適度的休閒時間,畢竟久病無孝子,照顧老人家總讓人喘不過氣,但在爸媽走了以後,你還是有自己的生活要過。 5. 當爸媽走了,比起遺產來說,「葬禮該怎麼辦」其實更容易引發激烈爭執,請務必事先和家人溝通後。 © 由 Storm Media Group 提供   「媽媽以後老了走不動怎麼辦?」 「我揹妳啊!」 一句童言童語的重量,可能比孩子能想像得還沉重。關於「老」,在爸媽老了、我們也老了之前,比起倉皇摸索來說,或許我們該先知道更多。 本文部份內容經授權取材自先覺出版《當爸媽過了65歲:你一定要知道的醫療、長照、財務、法律知識》 新聞轉載自http://www.msn.com/zh-tw/news/world/%E6%AF%8F%E5%B9%B410%E8%90%AC%E5%90%...

[蘋果日報]即日起 北市民可免費申請住宅無障礙設施健檢

2016-01-20 11:41

[蘋果日報]即日起 北市民可免費申請住宅無障礙設施健檢 2016年01月19日12:35 北市都發局今表示,即日起推出住宅免費健檢。至今年3月31日止,只要建築物符合集合住宅(不受樓層數、戶數限制)、住商混合而且供住宅使用比例達2/3以上,即可免費申請原有住宅無障礙設施健檢,名額有限,儘早報名。   都發局指出,為協助原有住宅改善無障礙設施,北市前年起也已陸續編列改善補助經費,補助比例以總工程經費45%為上限,分為12組不同補助套裝,最高每案可補助107萬元,每年預計約有50至80棟住宅受惠。   都發局指出,為鼓勵市民主動積極改善無障礙設施,對於經勘檢符合規定或改善完成者,已規劃頒發台北市無障礙住宅標章,並將公告其改善事蹟於市府相關網站,使身心障礙者、高齡者、孕婦、推娃娃車或菜籃車及其他暫時性行動不便者等享有無礙生活,詳情可撥打1999轉8393~4陳小姐洽詢。(張博亭/台北報導)   新聞轉載自http://www.appledaily.com.tw/realtimenews/article/new/20160119/778586/

[中央通訊社]孝子孝女快學! 老人保暖有訣竅

2016-01-20 11:31

[中央通訊社]孝子孝女快學! 老人保暖有訣竅 入冬首波寒流將在23日報到,家醫科醫師提醒,曾有失智長者將暖暖包當成芝麻糊誤食,使用保暖用品應小心,且慢性病史者應服藥並注意血壓,不要貿然起床,增心血管疾病風險。   入冬以來最強冷空氣即將報到,中央氣象局今天說,根據最新資料顯示,23日起受冷空氣和華南雲雨系統南下,原本的強烈大陸冷氣團已經調整為寒流,台北市低溫僅8度,沿海空曠地區甚至可能出現7度低溫。 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家庭暨社區醫學部主任顏啟華受訪表示,年長者應注意保暖,若寒流報到,可減少外出,避免受寒,若要外出運動,也一定要做好暖身,避免運動傷害。若有霧霾隨冷空氣報到,謹記做好防護措施,待在室內也應注意關好門窗。 最容易感覺寒冷通常為起床前和入睡前,顏啟華建議,床邊一定放保暖衣物,睡醒時不用急著起床,以免猛然站起讓血壓驟降,容易暈眩跌倒,且應穿好保暖衣物再起身。睡前則可泡腳溫暖全身,促進血液循環,也幫助入睡。 他說,台灣老人跌倒的風險偏高,根據調查,台灣安養中心中的老人至少一半一年內曾跌倒一次,且80%還會二度跌倒,台灣髖骨骨折發生率也是亞洲第一,可能跟台灣人骨質量較少、含鈣量不足、日曬不足或常騎乘機車、跌倒有關。 顏啟華表示,低溫雖不一定跟跌倒有直接關係,但若穿太多、太厚,可能讓行動變遲緩、反應較差。若糖尿病患使用電熱毯、暖暖包等保暖產品,也一定要注意溫度,避免因下肢敏感度較低,沒有察覺溫度過高,反而燙傷。 家有失智老人也要注意,顏啟華表示,過去曾發生個案,失智老人以為暖暖包是芝麻糊,剪開沖泡差點中毒,若使用相關產品一定要放好。 台灣高血壓學會秘書長王宗道受訪時也表示,溫差大容易引發心血管疾病發作,早上起床一定要做好保暖工作,可先在被窩裡待著、伸展筋骨,不用急著站起,可降低風險。(記者陳偉婷報導)   新聞轉載自http://health.cna.com.tw/elder/20160118S014.aspx

[台灣大紀元]長照缺人缺錢 民團籲政府正視

2016-01-20 09:21

[台灣大紀元]長照缺人缺錢 民團籲政府正視 【記者莊麗存/台北報導】高齡化社會的來臨,老人的長期照顧問題越來越受 重視,但台灣長期照顧服務人力卻始終不足,必需仰賴外籍看護工補足缺口,雖然長照十年計畫推了8年、《長期照顧服務法》106年就要上路,但目前台灣失能 人口約76萬人,政府所能提供的長照服務僅能涵蓋12%的失能者,剩下的就得幾乎靠外籍看護工及家屬照顧,因此,學者認為政府需要建立完整的長照體系。 普及照顧政策聯盟副召集人、國立台北大學社會科學學院社會工作學系助理教授王品表示,台灣高齡化速度是世界最快,原因是30年來台灣所有催生政策都 無效。根據國發會中華民國人口推計,截至去年12月,65歲以上的老年人口已超過280萬多人,未來10年會增加200萬人,台灣將進入超高齡國家。 高齡化的問題關鍵是少子化 王品指出,高齡化的問題關鍵是少子化,而且挑戰的是時間,因為極端人口結構趨勢將使青壯人口負擔沉重,社會無法存續。台灣女性婚育主要考量是「有工 作」,高齡化及少子化問題,是否能同步克服?北歐瑞典是目前擁有高女性勞參率及高生育率的國家,原因是瑞典能利用「公共長照服務」、「公共托育服務」來支 撐最高的女性就業。 王品表示,台灣長照的困境,是輕中度服務不足,偏重服務重度失能者;雖然台灣政府有「公共長照服務」,但服務量低、嚴重依賴外勞,台灣人不願意做長 照工作。根據衛福部資料統計,台灣有10萬人受訓卻只有8千人在從事居家照顧服務工作,1萬8千人從事機構式工作,機構還得聘僱外籍看護工。 王品指出,台灣日前剛通過「空殼《長照法》」,並沒有改變現行長照服務結構。現在服務設計造成服務還是不好用、薪資不合理,這時若開辦長照保險,繳 保險就得給付,因長照服務不普及,人民等不及,家屬要現金給付,政府給錢後,家屬自行提供服務,造成婦女無法就業家庭繼續貧窮,貧窮也造成生育率無法提 升,養不起就不敢生;家屬要現金給付,也可能聘僱外勞,本勞不進入長照,關鍵原因是長照設計服務有問題,吸引不了本勞進入長照。 社區式的照顧服務為長照出路 普及照顧政策聯盟認為,台灣長照的出路為建構社區大家庭的整體照顧服務,因為現在台灣的困境就是預防照顧不足,所以很容易落入重度失能,因此壓垮家 屬和外籍看護工。現在台灣有2千多個社區關懷據點,對一般、重度失能的老人照顧充足,但對體衰者、輕中度失能的老人沒有充足照顧。台灣也缺乏到宅支持服 務,包括陪診、家事支持等,及快速普及建構社區式的老人日間托老服務,讓各地方因地置宜。政府建構的公共長照服務要吸引本勞就業,「遍地開花創造長照經 濟」,讓本勞進入長照體系延緩失能成為良性循環。 為培育國內長照服務人力,中華民國家庭照顧者關懷總會理事長、中國文化大學社會福利學系副教授陳正芬認為,根據政府統計數據來看,目前外籍看護工人 數已超過20萬人,事實上不只家庭可聘外勞,機構也可以。在次級照顧勞動市場中,居家與機構的外籍看護工薪資卻不同,國籍不同薪資也有所不同,照顧機構的 外籍看護工早已在1998年納入《勞基法》,外籍看護工的薪資與本勞的基本工資一樣,但家庭外籍看護工的薪資仍是1萬5,840元,單月薪資相差近5千 元。 陳正芬表示,照顧機構與家庭的外籍看護工由於僱用量管制不同、薪資不同,加上聘僱規定又不同,導致照顧機構聘僱外勞也相對減少,因此,政府的政策會 誘導服務使用者的行為。台灣的長期照顧政策主軸應將家庭外籍看護工的引進界定為補充性人力,期待透過台籍照顧人力勞動條件的提升,吸引台籍人力投入照顧市 場。 陳正芬說,目前只有12%失能老人是使用社區、居家服務,其他都聘僱外勞,建議家庭外籍看護工成為《勞基法》保障的局內人,政府應訂立外籍看護工20年退場計畫,降低失能老人對外籍看護工的依賴,才能提升社區居家服務使用率。 財源穩定 長照才得以永續 《長照法》已經三讀,未來長照基金財源主要來自政府預算與菸捐收入,政府有沒有辦法支應未來5年高達百億元以上的長照支出?以我國當前的財政能力,長照恐淪為空談。 陳正芬舉例,聘有外籍看護工的家庭每個月必須上繳新台幣2千元,以作為就業安定基金,累計每年約有48億元,卻沒花在刀口上。應將外籍看護工就業安定基金專款專用在長照服務,協助22萬個聘僱家庭提升外勞照顧品質,同時培植我國的長照人力。 陳正芬表示,首先把家庭外籍看護工成為《勞基法》保障的局內人,促使居家場域的照顧服務員薪資、勞動條件盡可能一致,且打破對聘僱外籍看護家庭的政 策歧視,刪除不得申請長照服務或居家服務補助的限制,增列提升家庭照顧與本國長照就業促進用途,建立一個穩定的長照制度。除《長照法》外,還需要穩定的財 源,才能讓長期照護得以永續。 新聞轉載自http://www.epochtimes.com.tw/n152296/%E9%95%B7%E7%85%A7%E7%BC%BA%E4%BA%B...

[聯合新聞網]防失智! 運動可降50%風險

2016-01-18 09:22

防失智! 運動可降50%風險 2016-01-17 02:48 世界日報 編譯宋凌蘭/綜合15日電 到2050年,罹患阿茲海默症病患的人數預期將三級跳,超過1億人。但是「阿茲海默症研究與預防基金會」表示,經常運動可使罹患包括阿茲海默症在內的失智風險,降低達50%。而且,對開始有認知問題的人,運動可延緩病況惡化。 運動為何可預防失智?大腦的海馬體和前額皮質,在形成記憶和複雜思考方面,扮演關鍵角色,這些部位衰退,是阿茲海默症的預測因素。同時令人驚訝的是,這些部位正是對運動有反應的部位。體能愈好,海馬體和前額皮質也較大。也就是說,運動幫助大腦繼續成長,阻止認知衰退。 那麼,每周需要運動多久呢?前年在「阿茲海默症研究期刊」刊登的研究指出,每周進行150分鐘的中等強度運動,12周後記憶表現大有改進。150分鐘也是聯邦疾病防治中心(CDC)對成人每周運動的建議時間。 理想的健身計畫結合心肺運動和力量訓練,但是只要讓你心跳加速,都是好的開始。適合剛開始運動者的活動,包括步行和游泳。不過即使是打掃和園藝等家務,只要令你活動筋骨都算運動。 適度的力量和阻力訓練,不僅增加肌肉量,也有助維持大腦健康。結合有氧運動和力量訓練,優於單獨進行這兩種運動的其中一種。 隨著年齡增長,跌倒造成頭傷的風險也提高,頭傷會提高阿茲海默症和失智的風險。平衡和協調運動可幫助你保持敏捷,避免跌倒。何不嘗試瑜伽、太極拳、或使用平衡盤或平衡球的運動。 養成一個新習慣,約需28天,所以盡可能維持運動一個月。熬過這段時間後,經常運動會成為生活中很自然的一部分。 新聞轉載自http://udn.com/news/story/7266/1446438-%E9%98%B2%E5%A4%B1%E6%99%BA%EF%BC...  

[yam天空新聞]屏東縣政府滿足身心障礙朋友 投票無障礙接受預約復康巴士

2016-01-15 09:14

屏東縣政府滿足身心障礙朋友 投票無障礙接受預約復康巴士 【大成報-記者吳富正/屏東報導】  屏東縣政府為滿足身心障礙朋友 1/16參與選舉投票之交通需要,即日起至1/15下午5點止接受領有身障證明或手冊之民眾預約選舉當日的復康巴士,至縣內投開票所投下神聖一票。中央選 舉委員會今年開辦多項身心障礙選舉人投票協助措施,除選擇具有無障礙設施場地或以鋪設簡易無障礙設備方式設置投開票所,並針對視障者錄製有聲選舉公報與備 置投票輔助器。視障選舉人也可由陪同之家屬,依其意思眼同協助或代為圈投,無陪同家屬在場者,亦可請求投票所指派管理員及監察員各1人,依據其本人意思, 眼同協助或代為圈投。  屏東縣政府社會處表示,部分身心障礙朋友因為交通問題,遇選舉日多只能留在家中,看 著電視關心選情。但是參與選舉投票,是人民展現公民權的具體表現,盼身心障礙朋友,能夠走出家門,將神聖的一票投給心中屬意的候選人。投票日當天復康巴士 服務時間,將於投票時間前後延長1小時(即自上午7點起出車至下午5點止收車),收費方式為上車基本費100元,里程費每公里5元,家屬陪同1人免費,另 共乘打七折、低收入戶享有服務費用半價之優惠,預約電話:屏北區738-6626、屏中區788-7433、屏南區889-2293#731。 新聞轉載自http://n.yam.com/greatnews/society/20160113/20160113505736.html

頁面

本系統已提升網路傳輸加密等級,IE8及以下版本將無法支援。為維護網路交易安全性,請升級或更換至右列其他瀏覽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