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果日報]吳若權:長期照護的風險 2016年04月13日00:03 之前,我家長期聘用的看護小姐曾經回印尼省親,整整休假一個月。剛開始我以為可以靠自己的力量照顧媽媽,決定回到最初的狀況,不假外人之手,獨自扛起照護與家務的工作,從清晨5點半忙到晚上11點,點眼藥水、中藥、西藥,早餐、午餐、晚餐,洗碗、洗衣、拖地,門診、拿藥、復健,再加上電台主持節目與寫作,團團轉了半個多月,很快把自己搞到心力交瘁。 才剛進入第三個星期,覺得自己快要熬不下去,我主動向兩位姊姊求助,開列具體清單,希望她們可以提供我哪些協助。雖然只有少少1、2個項目,像是「星期六傍晚,請幫我準備兩個便當」、「星期一下午3點到6點,請姊夫來家裡幫忙看顧媽。」起初我不想麻煩她們,即使有點想,也開不了口,但後來因為時間壓力把自己搞到快要崩潰,我還是勇敢提出請求,事後發現他們有求必應的程度,比我預期中的還要好。而且,在她們眼裡只是舉手之勞的幫助,對我來說卻是莫大助益。 在這次經驗中,我發現自己從前不願求助、或不接受援助,其實是既悲觀又不近人情的表現。適時對兄弟姊妹舉手求援,並非懦弱的行為,而是開放機會,讓他們可以一起共盡孝道。 當然,我也知道像我這樣的案例,算是非常幸運。不可否認,有很多照顧者從頭到尾都是孤軍奮戰,奔波於親友之間求助無門,甚至被斷然拒絕,還遭到冷嘲熱諷。在長期無法喘息的壓力下,導致悲劇發生。 台中曾發生一起不幸事件,一位30歲的林姓女子,本身罹患憂鬱症,照顧久病50歲母親,疑似因為身心無法負擔過勞的壓力,先對母潑汽油引火焚燒,再將她推落溝圳溺死。 除了上述特殊極端個案之外,其實多數因為無法負擔長期照護的隱形弱勢高風險家庭一直存在社會幽暗的角落,照顧者長期抑鬱寡歡,通常有憂鬱的傾向,身心都承受相當大的折磨。他們不知道如何對外求助,也不清楚或不相信有哪些資源可以幫上忙。其實,即使沒有任何親友可以依靠,還是不要放棄一線希望,可以透過當地社會福利機構申請,獲得適當的幫助。目前,各縣市政府的社會局,都能提供部份諮詢或協助,可以多加利用。 台灣急速邁向人口高齡化的社會,許多積極的民間組織,早已經開始推動長期照護計畫,並和政府單位一起合作,著手研究如何因應快速高齡化的趨勢,讓所有長輩在晚年承受病痛之苦時,能夠透過保險與福利制度,獲得妥善的照顧。 或許這些計畫的進度緩不濟急,但至少是一個可以期待的未來。而我們照護自家長輩的經驗,將來也可以貢獻出來, 提供給公務部門參考,讓更多人知道如何照顧其他更多的長輩。透過專業的傳承,所有的照護經驗,都會累積成寶貴的智慧,所有的辛酸淚水,都會轉化為溫柔的慈悲。 新聞轉載自http://www.appledaily.com.tw/realtimenews/article/new/20160413/834341/
[康健雜誌]照顧者,別小看你的生活價值 決定你的生活品質 作者:照顧者關懷協會(社團法人高雄市家庭照顧者關懷協會)2016.04.13 在大家的鼓勵下,好不容易勸動李媽媽和我們一起去爬山,那天的天氣很好,沿途可以看到大樹筆直的衝向雲際,陽光鑽出樹葉的縫隙,輕巧的落在身上,耳畔聽著流水蟲鳴,還看到頭頂上展翅飛翔的老鷹,爬了一小段路,遠眺一望無際的大海讓人驚艷,心中洋溢著幸福與平靜。 我問李媽媽,怎不常來爬山,多好!李媽媽說,以前我也常來爬啊!現在身體不行了,也沒時間,家裡要做的事情太多!我好奇的再問:那在照顧家人上,你覺得自己最需要的是什麼呢?李媽媽說:應該是照顧技巧吧!我想學怎樣幫忙阿嬤洗澡、知道她在想什麼?需要什麼?我該怎麼做吧!減少摸索,我想自己可以做得更好! 李媽媽說的話讓我陷入長思,如果照顧者最需要的是照顧技巧,那是否熟能生巧的照顧者應該就萬事OK了呢?但如果有機會和照顧者聊聊,都不難發現,大家在照顧路上身心都越來越失衡,那,究竟大家最需要的是什麼? 在2013年家總調查的照顧者十大期待中,前三項分別是:需要有人持續的關懷、陪伴;自我尊嚴的提升與受肯定、認同;家庭的和諧關係與分工合作。談的都是心理層面的議題,反倒是第八項才是到宅且個別化照顧的技巧指導。在生活緊湊的步調催促下,許多照顧者習慣關注日復一日的生活事件如何處理,像是:看病掛號、買菜烹食、家務管理等,慢慢忽略自己的身心需求,像是:休閒紓壓、有品質的休息、心理健康促進等,久了身心都失衡了,惡性循環下,笑容和希望慢慢就很難出現了。 三個檢視點,照顧者觀察自己有無為身心健康把關: 一、每天睜開眼,感覺我今天又能遇到更多的好人好事 這是心理將每天過的好壞抉擇點,放在往正向思考的重要標準!每天起床,若能開始練習期待有好的事情發生,注意力就會往正向去觀察,反之,就會一直和別人做比較,不如人的會抱怨,別人不順我的會憤怒,朝著負向情緒去經營。如果抉擇正向思考是一天,抉擇痛苦沉重也是一天,您會想過怎樣的一天? 二、每天叮嚀自己:能為我身體負責的,只有我自己 換位思考,你會覺得身體有你這個主人是慶幸的嗎?常看到照顧者生病了卻不去看病,覺得還可以撐;常看到照顧者覺得自己一個人苦就好,拒絕讓家人一起來,也沒想過去找其他支援,久了也就習慣讓身體不斷耗損。除上述外,還有很多認知錯謬,讓自己很快就倒下去。要記得,正確的投資身心健康,是照顧者為自己和家人的重要功課。 三、擁有願意陪伴我的親友或打算開始經營社交網絡 在照顧歷程中,我們最需要的就是夥伴,有的可能是心靈加油站;有的是照顧替手;有的是經濟或物資的支援者;有的是生活導師;有的甚至是吃喝玩樂、吐苦水的朋友,無論需要的是哪種功能,重點是社交網絡要善於經營!這條路打的是團體戰,採取個人戰的看來都撐不久。 好夥伴,別擔心自己身邊什麼都沒有,有時候可能只是我們沒有張開眼睛去看、用心去感受,其實照顧路是要不斷學習、有智慧去經營的,你的價值觀決定你的生活,別只看表相層面,就像李媽媽覺得自己最缺照顧技巧,抽絲剝繭來看,實際上照顧技巧很容易學,難以面對的是自己的身心失衡!學習去認識生命中的主要和輔助,我們的照顧路會走得更輕快。 < 本文作者:簡璽如/前中華民國家庭照顧者關懷總會秘書長> 關於【社團法人高雄市家庭照顧者關懷協會】 < 本專欄反映專家意見,不代表本社立場> 新聞轉載自http://www.commonhealth.com.tw/blog/blogTopic.action;?nid=1586
[自由時報電子報]〈南部〉東市社區照顧據點 升級日托中心 〔記者王秀亭/台東報導〕台東市第一處、全縣第三處由社區照顧關懷據點「升級」的日間托老服務中心,昨天上午在蘇巴陽活動中心揭牌,縣府社會處長曹劍秋表示,關懷據點一週僅提供一至兩天的照顧服務,日托中心服務天數及時數增加為一週五天,每週六小時,讓長輩獲得照顧,年輕人安心工作,至今年底,全縣會設置七處日托中心。 廣告 新園社區日間托老服務中心昨天上午揭牌。(記者王秀亭攝) 社會處社會福利科長謝楚培表示,衛福部十年長照推動一鄉鎮一日照中心,照顧失能老人,礙於設置條件較嚴,部分鄉鎮苦尋不著設置點,遂有意以老人日托中心補齊不足之處,以尚未有日照中心的鄉鎮優先設置,不過,日托中心主要是促進健康的長輩社區參與。 昨天上午揭牌儀式中,新園、康樂社區長輩上台表演歌舞,為活動揭幕,東甯志工服務協會理事長陳姿伶表示,協會配合中央、地方政府推動縣內長者福利,讓長輩們擁有「安心的老本、稱心的老身、溫馨的老居、放心的老年、知心的老伴、歡心的老友」等六心照顧。 新聞轉載自http://news.ltn.com.tw/news/local/paper/978745
彰化據點-「切膚之愛基金會公益微電影 忘春風」 彰化據點-「切膚之愛基金會公益微電影 忘春風」 「人的記憶怎會弄丟了呢?」請來觀賞金馬、金鐘影帝吳朋奉如何細緻詮釋失智症家屬的心情,不可錯失的公益微電影~「忘」.春風,每點看一次,台哥大就捐1元給切膚之愛基金¬會,請大家點點手指做公益,更歡迎轉po分享。謝謝您~請幫忙轉傳出去,每點閱一次,¬等於奉獻1元喔,讓我們為失智症者盡一點心意。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u2R9sIaRRUo&nohtml5=False
【闔安心活動報名】4/30 癌症照顧:口腔癌、大腸癌如何照顧? 【癌症照顧:口腔癌、大腸癌如何照顧?】 * 時間:2016年4月30日(六) 13:30-17:30 * 地點:台北市松山區敦化南路一段3號6樓 (活力會議室) * 活動議程與內容: 1. 口腔癌、大腸癌的預防措施 2. 癌症照顧:口腔癌、大腸癌的照顧技巧 3. 醫師現場分享癌症知識、解答癌症照顧技巧與預防照顧謬誤 * 講師:聯合醫院忠孝院區-許良豪醫師 主治科別:家庭醫學科 專長(一):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等慢性病 專長(二):體檢健檢、疫苗接種、旅遊醫學、職業醫學 專長(三):戒煙 擅長之特殊檢查:外勞健檢、職業健檢、腹部超音波、癩病檢查 ..................................................................................................................................................................................... 點此【立即線上報名】,報名截至4/29下午6點止! 歡迎照服員免費參加 電話報名,02-5572-0940 岳小姐 活動轉載自http://www.homesenior.com.tw/news2.jsp?id=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