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健雜誌]照顧悲歌是如何發生的?

2016-02-25 20:46

[康健雜誌]照顧悲歌是如何發生的? 作者:照顧者關懷協會(社團法人高雄市家庭照顧者關懷協會)2016.02.24 近幾年,愈來愈多的照顧者不堪負荷而結束被照顧者生命,自己隨後自殺的新聞發生,一般人可能會覺得這是一個精神問題,但其實這是一種心理疲乏的現象,何謂照顧者的心理疲乏?有以下幾種現象: (1)心理負荷過大: 就好像人只能搬運某範圍重量的物品,超過此範圍如果還要硬搬運此重物,人就會受傷,心理和身體一樣,人只能負荷他的心理所能承受的範圍,超過此範圍,就會有無力崩潰、被擊倒的感覺。 (2)覺得被照顧者是自己一人的責任: 照顧者通常會對被照顧者生病失能感到悲傷不捨,於是覺得自己有責任要好好照顧他,久而久之因為朝夕相處就開始覺得被照顧者不開心是他的責任;被照顧者今天身體微恙也是他的責任;被照顧者沒有好好的吃飯吞嚥也是他的責任;被照顧者不能長命百歲也是他的責任……責任就這樣被無止盡的放大擴大,直到整個人失去了自我只為了被照顧者的存在而活。 (3)感受疲乏了: 通常照顧者一開始照顧會蠻同情被照顧者的處境,被照顧者也往往因為自己生病失能了而有很多各類型的悲傷情緒表達,照顧者會接收這些負面情緒然後把它變成自己照顧的動力(照顧者想:只要我努力照顧就可以停止這份悲傷)。 但是照顧者面對的是無論如何努力照顧都還是要目睹被照顧者的生命一天一天地消逝,而且被照顧者的負面情緒通常也沒有因為他努力照顧而變成他想要的那種正向快樂,於是照顧者開始感到自己面對照顧工作已經沒什麼感覺了,接著擴大解釋自己沒感覺是不愛家人了、是這份照顧工作沒意義價值了,最後就會興起結束一切的念頭。 (4)為被照顧者的人生下結論做決定: 當照顧者開始覺得這世上只有他可以好好的照顧被照顧者,其他人都做不到他所提供的照顧品質,照顧者就會覺得照顧工作是永遠無法放下的,但是照顧者又已經瀕臨崩潰、很累、想休息,這時照顧者就會透過了結自己的生命來讓自己「好好休息」,另外,為了不讓被照顧者在他死後遭受到不好的照顧對待,照顧者就會覺得應該要帶著被照顧者一起離開人世間。 照顧者應如何善待自己,避免此悲劇呢? (一)學習放下責任、放自己一馬(我們不是上帝,關於生命很多部分都不歸我們管與掌控) (二)變成照顧者後仍然保有部分屬於自己個人的生活(譬如:繼續自己的興趣嗜好或參加自己喜歡的照顧者紓壓活動) (三)停止問「為什麼」,因為沒有人需要為這個不幸負責,關於生命的悲傷只需要靜靜地陪伴,時間會慢慢一點一點的給你答案,不需要急著下結論。 < 本文作者:呂依真/家庭照顧者關懷總會心理師、台北市立聯合醫院北投門診心理師> < 本專欄反映專家意見,不代表本社立場> 新聞轉載自http://www.commonhealth.com.tw/blog/blogTopic.action;?nid=1522

[自由時報電子報]〈中部〉彰化老人全口假牙補助 三月起申請

2016-02-25 09:13

[自由時報電子報]〈中部〉彰化老人全口假牙補助 三月起申請 2016-02-24 去年5千多人申請 1970人裝妥 〔記者劉曉欣/彰化報導〕向中央請命!老人裝置全口假牙補助地方需求殷切,縣府去年編列六千五百萬元,有五千多人完成申請,卻只夠一千九百七十位長者完成假牙裝置,其餘必須等到今年才能如願,因此,縣府將於三月初辦理公聽會, 希望能把這項老人福利,納為中央政策,讓全國有需要的長者都能受惠。 廣告 今年彰化縣老人裝置全口假牙補助,將於3月起受理申請。(資料照,記者劉曉欣翻攝)   社會處長黃淑娟表示,老人裝置全口假牙從去年七月起跑,去年七月起至十月底受理申請,短短四個月就有五千多人完成申請;今年申請作業將從三月一日起跑,將受理到九月底,今年編列預算是兩億元。 縣府將開公聽會 盼中央重視 黃淑娟強調,由於中央政策只有中低收入戶的老人,才能裝置假牙補助;但不少縣市都自行加碼,因此這項老人福利應該是全國性的政策,所以將會召開公聽會,希望中央能夠聽到地方的聲音,讓照護老人健康就從牙齒做起。 彰化縣牙醫師公會理事長黃人修指出,全縣六十五歲以上約有十七萬人,預估全口無牙的長者約有一成,估計有一萬七千人,由於縣內老人全口假牙裝置計畫去年才剛上路,大概需要有三到四年的消化時間,申請人數才會趨緩。 縣內老人裝置全口假牙補助,只要年滿六十五歲以上,只要全口無牙或是上、下顎健康牙齒各存三顆以內,設籍彰化縣三年以上,就可以向各地公所提出申請作業。 新聞轉載自http://news.ltn.com.tw/news/local/paper/961249

[聯合財經網]蔡英文:建立平價長照體系

2016-02-24 20:47

[聯合財經網]蔡英文:建立平價長照體系 2016-02-23 02:32:12 經濟日報 記者何孟奎╱台北報導 !--追蹤-->!---> 出席榮總研討會 強調將從稅收籌措每年400億財源 讓照護社區化、普及化   報系資料照 分享 facebook twitter pinterest 總統當選人蔡英文昨(22)日表示,長期照顧政策刻不容緩,是新政府最重要施政規劃之一,將設置跨部門的「長期照顧推動小組」,整合所有資源來推動。長照財源將用指定稅收加上公務預算,籌措每年300億至400億元資金,作為長照體系穩定財源。 台北榮民總醫院高齡醫學中心昨天舉行十周年暨國際學術研討會,包括蔡英文、台積電董事長夫人暨志工社長張淑芬、民進黨立院黨團總召柯建銘等都受邀出席。 蔡英文致詞時表示,在選舉期間提出長照政策,她主張建立社區化、普及化、及平價的長照體系,讓老人家在熟悉社區在地安養;另外也會推動社區整合服務中心,提供多元照護服務;還要將在地衛生所適度轉型社區健康管理中心,打造在地健康網路,提供即時便利的醫療服務。 她指出,大選期間她提出成立國家級高齡及健康研究中心的政策,未來將聽取各方意見和經驗,來落實這項政策;北榮、陽明大學、國家衛生研究院所組成高齡健康者的研究中心,已有相當完整的組織架構,並建立國際合作的網路,希望此平台逐漸擴大,將台灣的研究成果貢獻給全世界。 蔡英文主張「稅收制」,民進黨政策會目前正草擬長期照顧服務法修正草案,將明訂長照財源為稅收制,來源是調高遺贈稅、營業稅,及今年開徵的房地合一稅。     分享 facebook twitter pinterest 台積董娘同台 頻咬耳朵 總統當選人蔡英文昨(22)日在榮總國際研討會上與台積電董事長夫人暨志工社長張淑芬同台,兩人互動熱絡,大合照時頻咬耳朵格外醒目。張淑芬會後受訪說,她和蔡英文談到自己現在做的事,蔡英文對於她在做的事情有更多的了解。 張淑芬長期投入關懷獨居老人的計畫,近四年來已在六個縣市推動關懷低收入獨居老人。據了解,她對蔡英文的長照政策很感興趣,昨天在會場不但向民進黨立院黨團總召柯建銘詢問政策內容,還約定3月初要赴立法院拜會柯建銘,深入了解新政府長照政策的立法規劃。 張淑芬受訪指出,現在正在全台推廣關懷低收入獨居老人,已經有六個縣市開始做了,台北榮總也在幫忙,希望低收入獨居老人能夠得到更多重視。媒體詢問是否邀請蔡英文參訪或提出建言,她說,建言不敢,是交換意見。被問到蔡經常向台積電董事長張忠謀請益?她低調說,「我們基本上是朋友」。 榮總高齡醫學中心主任陳亮恭受訪則表示,台積電志工社運作很多年,有一年辦關懷獨居老人的活動,張淑芬發現獨居老人很可憐,於是發起為獨居老人做一些事,她透過各縣市尋找有心參與的人,然後找醫療院所、找志工團體,共同來推動。 張淑芬表示,現在替台南、高雄、台中、新竹等縣市推廣關懷低收入獨居老人,也成立「愛互聯」。去年她覺得也許可以試試台北市,所以來找榮總合作,雙方決定先做北投區獨居老人,結果成效很不錯。 新聞轉載自http://money.udn.com/money/story/5648/1518665-%E8%94%A1%E8%8B%B1%E6%96%8...

[yam天空新聞]高雄市推動一站式長照多元照顧服務

2016-02-24 09:18

[yam天空新聞]高雄市推動一站式長照多元照顧服務 大成報- 2016年02月23日 下午14:25 【大成報記者吉雄世╱高雄報導】「自從爺爺來到中心後,阮ㄟ時間就多出來,壓力嘛減揪少ㄟ」,徐奶奶說「爺爺因年邁,身體機能退化到生活無法自理,語言表達困難,自己年紀大了,體力也不行了,獨自一人照顧爺爺,實在沒辦法,所以申請爺爺來 五甲 老人日間照顧中心接受服務,幸好妳們(日照中心工作人員)有在辦居家服務、夜間喘息住宿服務、交通車接送、沐浴等多項多元照顧,現在感覺生活比較輕鬆、壓力也減輕不少,我也可以有時間跟姐妹們串串們子…。」 有鑑於很多失能長者及家屬有多元的照顧需求,高雄市自105年元月開始辦理多元照顧服務(也稱作小規模多機能),該服務是以日間照顧為基礎,擴充提供居家服務、夜間臨時住宿,並視服務單位能量增加交通接送、沐浴及餐飲等多元照顧服務,本市已輔導財團法人高雄市郭吳麗珠社會福利慈善事業基金會、國軍高雄總醫院左營分院及衛生福利部旗山醫院,分別在本市 五甲 、左營及旗山等地辦理這項服務。 多元照顧服務模式(小規模多機能)在日本己行之多年,即綜合多項的照顧方式由單一機構提供,有利於長者在熟悉的生活環境下,由熟悉的人員提供服務,包括同時使用日間照顧、夜宿及居家服務,讓長者在熟悉的社區中,即能享受多層級且連續性的照顧。 徐爺爺自從來到 五甲 多元照顧中心,白天使用日間照顧服務,由專業人員提供生活照顧及文康活動,有參與社區活動的機會,傍晚回到家有照顧服務員至家中提供居家服務,協助爺爺沐浴及身體清潔,減輕了家屬照顧壓力及負擔。 「如何讓老人可以在地生活、在地照顧,是高雄市長期照顧的重要任務。」,社會局局長姚雨靜表示,本市目前已有3家多元照顧服務中心、32家居家服務單位、12家日間照顧中心及146間長期照顧機構,歡迎有長期照顧需求的長輩或家屬都可以向長期照顧管理中心412-8080(手機請加07)或社會局老人福利科07-3373376提出申請。 新聞轉載自http://n.yam.com/greatnews/society/20160223/20160223568735.html  

[自由時報電子報]〈中部〉台中市老人共餐社區化 宮廟教堂變據點

2016-02-22 09:57

[自由時報電子報]〈中部〉台中市老人共餐社區化 宮廟教堂變據點 2016-02-20 〔記者蘇金鳳/台中報導〕讓老人共餐社區化,市府社會局計劃所有的社區關懷據點都能推動老人共餐制度,但很多社區並未有社區關懷據點,社會局與民政局共同研擬與宗教團體合作,由宮廟、教堂作為據點,至少每週一次為附近的老人舉行共餐,讓老人走入社區,接近人群,讓身體更健康,最遲今年下半年實施。 廣告 社會局希望老人能一起共餐,因此研擬請宗教團體協助辦理。 (記者蘇金鳳攝)   無關懷據點社區 擬與宗教團體合作 台中市有廿八萬多名老人,為延長老人的健康,不要太早進入亞健康,社會局推動由社區關懷據點提供老人共餐政策,若社區設有關懷據點,一週至少提供一至二次老人共餐,但台中市約有二百卅個社區關懷據點,約有一百五十處共餐點,還有很多社區並未設有關懷據點,便有社區無法推動共餐制度。 社會局認為,無法要求每個社區成立據點,但可透過已成立單位團體來協助,因此研議與民政局合作,由宮廟、教堂作為據點,協助推動老人共餐。 社會局表示,初步規劃,第一階段先與宮廟合作,運用廟宇食材,在廟宇聚會時辦理共餐,一週至少一次,由於廟宇有很多志工,愛心付出力量,因此擁有龐大能量,可以協助推動老人共餐。 由於台中市各區都有社區未設有關懷據點,因此社會局計劃每一區尋找兩個宗教團體,便增加五十八個老人共餐據點。 社會局長呂建德表示,台灣老人化日益嚴重,而長照法已通過,如何延緩老化、減少老人生病是急迫之事,推動老人共餐可以讓老人走入人群,也可能因為接觸宗教,讓心靈有所寄託,讓老人更快樂。 呂建德強調,多數宗教團體不但有愛心、耐心及恆心,且志工人力充足,對提供老人共餐服務這一塊領域,有相當大能量,社會局與民政局目前正在接觸中,希望最遲能在下半年實施。 新聞轉載自http://news.ltn.com.tw/news/local/paper/959921

[天下雜誌]「答應我,別送我去安養院」──世界上最難信守的承諾

2016-02-19 09:36

[天下雜誌]「答應我,別送我去安養院」──世界上最難信守的承諾 作者:《華盛頓郵報》,樂羽嘉編譯 2016-02-17 Web Only     答應我,別送我去安養院。不論是伴侶或父母,當你聽到這樣的懇求,很難狠下心拒絕,但要實踐這個諾言,往往更加困難。   莎拉‧哈利斯(Sarah Harris)每次和丈夫開車經過安養院,丈夫都會冒出同一句話:「妳以後會把我送到那裡去,我以後會被送到那裡。」   「我不會這樣做」,莎拉總是這麼回答。   莎拉的丈夫53歲時診斷出罹患阿茲海默症,莎拉比丈夫年輕10歲,相信自己能照顧丈夫直到最後。   「我知道他不喜歡安養院。」莎拉說:「他爸住在退休社區,他真的很不喜歡那些設施。」   他的擔心和她的保證,是美國許多夫妻、父母與子女之間常常出現的對話。2050年前,85歲以上人口預計將增為3倍。   答應我,別送我走。聽到這樣的懇求,很難說不,但你常常更難兌現不送走對方的諾言。   很多人覺得,把人送到安養院等同遺棄。年紀較長的美國人還記得以前的救濟院,許多老人和病人被藏在那裡,直到死亡,很多年輕人也同樣不能接受送到安養機構。   現在有各式各樣的安養設施來配合各種不同的需求,但就連最棒的安養院,也可能讓人覺得很制式,每天生活都受到嚴格管理,剝奪入住者的積極自由,看不到家人,也沒有個人空間。   莎拉跟許多照護者一樣,擔心把丈夫放到安養院會加速病情惡化。他們不斷計算,自己目前的工作能做多久,能花多少時間照顧退化的親人,同時維持健康?自我犧牲和自保的界線在哪裡?要如何同時照顧好病人跟其他家人的需要?   幾代以前,有更多人會在家裡照顧雙親,但當時人們的壽命沒這麼長。現代醫學的進步,使得像阿茲海默症等重病患者可以多活很多年,但在家照顧他們也變額愈來愈困難,因為患者的認知和自我照顧能力會持續惡化,照護者未必能信守「我絕對不會送你去安養院」的承諾。   「人們會覺得有遵守承諾的責任。」阿茲海默協會全國辦公室職員朱魯(Ruth Drew)說:「他們不知道自己許下了什麼承諾,沒有想過照顧一個比自己高30公分的人、要抬著對方去洗澡或床上睡覺,是怎麼樣的情形。」   老年醫學專家透馬司(Bill Thomas)指出,「不要把我送到安養院」的承諾,應該解讀為「答應我,你會捍衛我的尊嚴,答應我你會保護我的隱私,保證我不會活在痛苦之中」。   「諷刺的是,這項承諾常常導致施虐和忽視,因為人們能做的事情有限。」透馬司說。   透馬司認為,重點應該是要求全國的安養院提供更好的服務,而不是強迫親人許下承諾。   「全國安養業者成功說服民眾,他們別無選擇,安養院必須冷漠、了無生氣又嚴格。」透馬司說。   親自照顧患者的人,不但要背負金錢重擔,研究顯示他們罹患憂鬱等身心疾病的機率也比較高,但把摯愛留在家裡照顧的強烈欲望,往往讓他們奮不顧身。   像55歲的會計師蘇利文(Shari Sullivan)就發誓,一定會照顧阿茲海默的丈夫以及85歲的母親直到最後。   「我的結婚誓言說過,無論富貴或貧窮,無論生病或健康,」蘇利文說:「婚誓不會因丈夫生病就作廢。」她也相信,如果夫妻倆離開女兒身邊,可能會加速丈夫的衰退,甚至讓他倒下。   蘇利文在其他家人幫助下,努力撐了5年,接著她丈夫倒下,送到醫院,6週後因併發症身亡。蘇利文仍和母親同住,用長期照護險來支應居家照護費用。   「母親說,『如果我得了阿茲海默,希望妳送我去安養院。』你知道嗎?我不會送她去安養院。沒有為什麼,她需要我,我更需要她。」蘇利文說。   但蘇利文禁止女兒仿效自己,不希望老後變成女兒的負擔。「我不要她的人生變成在照顧我。」   莎拉的丈夫確診阿茲海默3年後,她面臨抉擇。身為幼教老師的她,有一天打電話回家,要告訴丈夫三明治在冰箱裡。丈夫沒接電話,轉入答錄機,答錄機的聲音令丈夫困惑,丈夫後來說:「我聽到妳的聲音,卻找不到妳。」   育有兩名子女的莎拉這時發現,把丈夫留在家裡已經不安全了。但這沒有讓她的決定過程更輕鬆,因為她不只承諾過丈夫,也承諾過自己,不會把他送走。   「我曾對自己許諾,我對自己很失望,我應該能做到的。這讓我心碎,那是我生命中最糟的一天,我把他送去安養院那天。」   無法信守承諾的罪惡感和壓力,更增加把親人送去安養院的抗拒感。   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UCLA)老年心理學系負責人史漠(Gary Small)說,最好別許下你做不到的承諾。你可以說,「媽,我知道你想留在家裡,我們也會盡一切努力留住妳,但…總有些事情很難預期」。   趁大家都還健康的時候好好談談這件事,會比較有幫助,這樣醫生或支持團體也能幫忙判斷搬到安養院是否對大家都好。   也有些人從來不給承諾。有位女性說,女兒老是開玩笑「噢,老媽,別擔心,時候到了的話,我會替妳找間很讚的安養院」。這位女兒是在暗示,她還沒準備好要中斷事業,全天候照護家人。   但這樣的對話,有時會變得很醜陋。   家庭照護聯盟負責人艾斯肯那齊(Leah Eskenazi)說:「有人會說,『如果你把我放到安養院,我的遺產不會給你。』」他指出,有時候也很難跟失智的人溝通。   霍恩巴克(Paul Hornback)的父親和祖母都罹患失智,他知道要付出多大的代價。所以當這位任職國防部的機械工程師自己診斷出阿茲海默症時,他和妻子立刻去拜訪家附近的照護設施,找到幾間喜歡的。   「我想趁還能做決定時,先看看這些安養院。」霍恩巴克說:「當然我想盡量留在家裡…但我如果會傷害到他人,或待在家裡不安全,那我願意離開,去住安養院。」   他已經收好了一箱子打算帶去安養院的東西,包括家人照片、從軍時的照片和聖經。   64歲的瑞斯頓(Reston)和丈夫威利(Willie)結婚40年,威利告訴她,如果自己重病,願意被送去安養院。他當時問妻子,「如果我得了某些病、要求去安養院,妳會夠堅強到把我送去那裡嗎?」   「我說,對,我會很堅強。」瑞斯頓說,她也讓丈夫許下同樣的誓言。幾年後,丈夫診斷出罹患阿茲海默症。   她說:「他只要求我答應他,不要把他丟到安養院後就置之不理。」再過2年後,她把丈夫送去安養院,每週去探望他3、4次。   把摯愛送去安養院是個痛苦的決定。莎拉最後終究把丈夫送去安養院,18個月後他離開人世。   莎拉還記得帶他去安養院的那天。「我把他留在那裡,他望著我們。那是非常悲傷的一刻,但接著,他接受了。我們很驚奇。」   當你在人生中面對這不得不做出的抉擇,你會做出這難以信守的承諾嗎?   新聞轉載自http://www.cw.com.tw/article/article.action?id=5074606

頁面

本系統已提升網路傳輸加密等級,IE8及以下版本將無法支援。為維護網路交易安全性,請升級或更換至右列其他瀏覽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