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雜誌]退休就變窮 日本老人下流中 作者:彭子珊 2015-10-13 天下雜誌583期 單靠年金過活,卻要養兒、養房、養病。 日本愈來愈多中產階級,退休後向下流動,愈活愈窮,平均年收入短少二十萬台幣,有人因此做好犯罪的打算。 七十二歲的芝宮忠美,坐在住了三十年的老房子裡。一說起退休生活,他就滿肚子委屈。 在外商飯店工作了大半輩子,芝宮忠美的人生幾乎有一半在海外度過。在職涯的顛峰,他闖過倫敦、瑞典、阿布達比,年收入也曾高達七百萬日圓(約一九三萬台幣)。 但退休後,生活卻急轉直下。七十七歲的妻子生病,芝宮忠美也在兩年前檢查出大腸癌。 每個月,光是太太的日間照護費用就將近三萬,還有伙食費六萬日圓。但兩人加起來,每個月年金收入只有七萬日圓(約一.九萬台幣),加上十萬日圓(約二.八萬台幣)的生病年金給付,收支勉強打平,「生活沒有喘息的餘地,」芝宮忠美對日本雜誌《Aera》說。 在日本,跟芝宮忠美一樣,靠著微薄年金勉強度日銀髮族愈來愈多。二○一四年,日本總務省調查發現,退休後靠著年金生活的銀髮夫妻,平均每個月收入短缺六萬日圓(約一.七萬台幣)。算起來,每對銀髮夫妻平均每年欠下將近七十四萬日圓(約二十.四萬台幣)的債務。 「下流老人」焦慮求生 養房、養病還要養兒女,錢不夠花,又得扛起自己或配偶的醫療花費。沉重的負擔讓長壽人生,逐漸淪為破產貧困的一場噩夢。只是,日本社會福利網為什麼會失靈?究竟該怎麼照顧這群貧困的銀髮族? 去年開始,NHK製作系列專題報導,探究日本銀髮族瀕臨破產的原因。今年六月,日本暢銷書排行榜上的《下流老人》,再次剖析日本銀髮族的貧窮困境。出版兩個月內,就在日本熱賣超過十萬本,引發熱烈討論。 「下流老人」指的是收入不足、沒有儲蓄,生病了也沒有親友在身邊的長者。 這些曾在退休前享受中產階級生活的銀髮族,卻在老年向下流動,面臨貧苦無依的孤立生活。 像這樣的人究竟有多少? 藤田孝典估算,日本全國「下流老人」至少六百萬人,人數還在快速增加。 山窮水盡時,他們一天只吃一餐。餓得受不了了,再到超市買快過期的小菜裹腹。有些人甚至為了生活偷竊,生病了也不到醫院就醫,寧可吃成藥忍耐。 他們背負的,可能是生病、意外後的高額醫藥費支出,需要照顧的配偶、啃老族的孩子,或是單身、中年離婚後獨居,在孤立中生活。 收入減少,支出卻持續增加。孩子的學費、房貸,都成了壓垮駱駝的最後那根稻草。 財務壓力,加上求助無門的焦慮,讓愈來愈多日本銀髮族在無助中誤入歧途。 貧困求助者 一半是銀髮族 今年六月底,七十一歲的林崎春生,就在貧困的屈辱下,選擇在新幹線中自焚,結束生命。 從鐵工廠退休後,他只換來每個月十二萬日圓的年金給付。扣掉每個月四萬日圓房租、各種稅金和健康保險稅等開銷的壓力,讓他走上輕生一途。 《下流老人》作者藤田孝典過去十二年來,一直在針對貧窮族群提供諮詢及各種協助。他發現,十年前會來尋求協助的,多半是五十多歲的失業上班族。現在,六十歲以上的高齡銀髮族比例,卻大幅增加。 今年五月,日本政府的統計也顯示,位在貧窮線以下、靠著領取生活保護費度日的人數,創下一六二萬人的歷史新高。其中將近一半,都是六十五歲以上的高齡世代。 藤田孝典認為,日本家庭結構改變,走向兩代同住的核心家庭,縮小了陪伴、支援銀髮族的生活系統。 年輕人薪水不漲,兼職、約聘工作比例增加,加重撫養雙親的重擔,年邁的父母只能想辦法自力更生。 在繳不出房租、醫藥費的壓力下,藤田孝典每年平均接觸到二十位銀髮族坦言,已經做好犯罪坐牢的最壞打算。 四年前,藤田孝典創辦非營利組織「放心加」,每年為三百名生活窮困的人提供服務,其中六十五歲以上比例將近一半。 但該怎麼扭轉銀髮族「下流」的趨勢?藤田孝典認為,日本現在的生活保護制度,應該從搶救貧窮,轉向「防止」貧窮。 防止貧窮 要先減輕房屋負擔 他對《日經》舉例說,許多人退休後還在背負房貸負擔,減輕租屋、購屋的負擔是首要任務。以法國為例,過去四十年來,法國政府把公營住宅佔整體住宅比例提高到二○%,但日本還維持在四%。 儘管法國退休年金和日本差不多,都是每個月十萬到十二萬日圓左右。但法國每個月住房負擔不超過一萬日圓,日本卻有許多銀髮族得把年金一半收入用來養房子。 除了減少支出,提高收入、儲蓄,也是幫助銀髮族重拾生活品質的必要對策。 《東洋經濟週刊》估算,日本泡沫世代,至少必須準備三千五百萬日圓(九六二.五萬台幣),才能安享晚年。 從退休前做好理財規劃,削減不必要的開支和生活習慣,都可以避免退休後「下流」的風險。不過,瑞穗情報總研資深研究員藤森克彥則認為,提高年金給付也必須兼顧。 「防止給付規模縮水,最好的解決方法,就是鼓勵大家盡量延長工作期限,延遲領取年金給付的時間,」藤森克彥對《鑽石週刊》說。 隨著平均壽命不斷延長,「人生九十才開始」也不再只是空想。能不能逆轉「下流老人」的趨勢,重建老有所養的社會,日本政府正面臨諸多考驗。 新聞轉載自http://www.cw.com.tw/article/article.action?id=5071528
[聯合新聞網]托老新概念 看見長輩回饋社會能力 2015-10-14 02:51:30 聯合報 記者林昭彰/鶯歌報導 新北市第20家公共托老中心昨天在鶯歌區大湖路落成啟用,率先引進醫療資源提供職能治療、物理復健,市政府也已展開跨局處資源整合,打算在「就養」之外加入廣義的「就業」概念,未來希望安排長輩參與公益性社區服務,奉獻職能專長反向回饋社會,目前正規畫作業模式。 市長朱立倫說,新北市65歲以上老年人口已突破41萬,「關懷老人」是現代社會最重要的議題,市政府推動銀髮俱樂部、老人共餐、佈老志工、公共托老中心等 政策,都是為了讓長輩活得更好,希望健康的長輩多到銀髮俱樂部休閒交朋友,失智、失能可到日間照顧中心,讓子女安心去上班。 他說,托老中心或許不像托育中心,一開設就會滿額,需要漸進式倡導觀念,讓市民知道妥適照護可以延緩失能失智程度,達到在地健康樂活老化的目標。 鶯歌大湖公共托老中心備有「履帶爬梯機」,能協助行動不便的長者上下樓梯;中心提供失智、失能長輩們專業的照護及復健外,還有銀髮俱樂部各項休閒娛樂設施,供長輩揪團同樂。 社會局長張錦麗說,過去托老中心專注在照顧,鶯歌大湖率先規畫職能治療室,未來視需求可逐步推廣至其他中心,而且還要再提高長輩的社會參與。 衛生局長林奇宏說,以往的觀念較注重「就養」,近期再加入醫療復健元素促進健康維持,並參考歐洲、日本經驗,打算加入廣義的「就業」概念,老人家創造的「產值」並非薪資,而是再度發揮職能專長、奉獻勞力從事公益性社區服務,從被照顧者的身分反向回饋社會。 新聞轉載自http://udn.com/news/story/7266/1247431-%E6%89%98%E8%80%81%E6%96%B0%E6%A6...
[中時電子報]加油站、公車、藥局...233家守護失智者 阿嬤在哪裡?國內失智人口快速增加,彰化縣政府去年開始推動友善認證,邀請商家加入守護失智者行列,至今已有233家響應,今年擴大範圍,不僅把全 縣員警全納入此體系,中油加油站、公車業者、藥局與商店也都加入;縣長魏明谷期待明年能達到2000家友善店家的目標,一起守護失智者。 魏明谷表示,「友善認證」的店家越多,守護網絡就越完整,失智者出了門,不論到哪兒都有人關懷、照應,不僅安全無虞,家人也安心,他期待更多業者、商家,一起來打造彰化成為「友善城市」。 友善認證委由彰基切膚之愛基金會辦理,執行長詹麗珠說,很欣慰警方非常重視此一問題,全縣已有2000多名員警接受協助失智長者的培訓。「友善商店」資訊可上網站http://www.cbda.url.tw/custom_cg4545.html查詢。(中國時報) 新聞轉載自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51014000683-260107
[中廣新聞網]正視失智症 桃巿衛生局深入社區宣傳 中廣新聞網 (2015-10-13 06:10) 根據國際失智症協會的調查,全球平均每3秒就有一人罹患失智症,其中,桃園巿依盛行率推估可能有9千多人罹病,衛生局呼籲民眾多關心長者的身體健康,正視失智症的影響。(李明朝報導) 失智症原因很多型態,衛生福利部桃園醫院神經內科主治醫師江俊宜表示,比較常見有三型,有阿茲海默症、血管型態失智症、額顳葉型失智症,失智症好發在60歲以後,大部分是腦部退化引起,如果家人經常有遺忘無法再想起等訊息,或者懷疑東懷疑西,或者原本常規活動,突然無法勝任,就要注意,最好到醫院篩檢。 至於桃園巿患有的失智症人數有多少?根據桃園巿政府衛生局的推估盛行率,可能約有9千多人,衛生局表示,為了讓民眾瞭解及預防,除了深入社區也提供相關的篩檢,以期能早日發現,早日治療。 衛生局表示,根據國際失智症協會在今年8月25日發佈全球失智症報告提到,平均每3秒就有一人罹患失智症,失智症防治已是刻不容緩的議題,呼籲民眾要多多關心長者的身體健康,正視失智症的影響。 新聞轉載自http://news.sina.com.tw/article/20151013/15323482.html
老人照顧老人,成為不容忽視的議題 家總於民國101年來觀察照顧議題及現象,發現家庭照顧的趨勢〜老老伴,家總整理了幾篇相關報導,也希冀能夠聽聽大家的想法與意見,歡迎留言。 1.[聯合新聞網]老人照顧老人 超高齡台灣無可避免的問題 https://video.udn.com/news/382793 2.[中央通訊社]聯合頭條~7成人瑞 由70歲以上子女照顧 老人照顧老人 http://www.cnabc.com/news/aall/201510130086.aspx 3.[The News Lens關鍵評論]全台三千名百歲人瑞 七成靠70歲以上子女「老老相顧」 http://www.thenewslens.com/post/231075/ 4.[健康醫療網]人瑞健康三隱憂 白內障、高血壓、骨折 http://times.hinet.net/news/16565256
[自由時報]〈中部〉台中老人逾27萬 市府規劃「托老一條龍」 〔記者黃鐘山/台中報導〕市府林佳龍團隊老少兼顧,繼「托育一條龍」後,將再針對老人健康狀況推出「托老一條龍」,並規劃銀髮生活達人館、長青快樂學堂、多功能日間托老、多元照顧中心,讓長者們從預防準備到失能長照都能獲得完善照顧,建構生活首都的福利制度。 市府關心老人健康狀況,推出「托老一條龍」政策,建構生活首都的福利制度。(記者黃鐘山攝) 社會局長呂建德昨日在市政會議報告「托老一條龍」政策時表示,中市迄今年七月止,六十五歲以上老人有廿七萬四千多人,其中一般老人廿萬五千多人、衰退老人二萬七千多人、輕中度失能二萬一千多人、中重度失能近二萬人。 呂建德說,「托老一條龍」依據老人健康狀況,從預防照護準備期(健康)、初級預防照顧(健康與亞健康)、次級預防照顧(亞健康與輕度失能)、長期照顧(失能與失智)等四階段,分別規劃對應政策,全面滿足老人需求。 第一階段以「學習成功老化,預防成為被照顧者」為目標,包含擴充社區關懷據點、共餐服務、銀髮生活達人館等學習課程;第二階段以長青快樂學堂(托老所)為主,提供一週五天、每日六小時的日間托老服務,今年已設立十二處。 第三階段針對輕度失能、失智長者,除規劃「多功能日間托老中心」,並以日本為借鏡,將透過社區定點日托服務、彈性到宅家庭支持來建立照顧體系;第四階段則是透過居家式、社區式、機構式等服務,建立長照十年計畫服務體系。 市長林佳龍表示,未來十年全市老年人口將成長一.七倍,「托老一條龍」照顧體制不是單純補助,而是以社會投資理論建立良好的投資循環機制,創造就業機會,帶動多贏發展,未來希望解決人力和經費問題,進一步擴大規劃,實現宜居城市、生活首都的目標。 新聞轉載自http://news.ltn.com.tw/news/local/paper/923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