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報]失智症日間照護 資源嚴重不足 2015-10-10 02:51:43 聯合報 記者黃安琪/台北報導 「2015台灣國際失智症研討會」昨天登場,專家指出,目前國內失智症與疑似失智症患者約22萬人,40年後可能達72萬人,等同每25人就有1名失智症患者,失智沉默海嘯襲來,但國內社區日間照護與專業人才卻嚴重不足。 南韓、新加坡、英國、澳洲等專家昨天一致指出,失智症照護的發展重點為「社區日間照護」,讓患者在住家社區或鄰近周邊便可獲得照護與醫療資源,晚上回家, 在熟悉的環境中與家人相處。不過,衛福部護理及健康照護司長鄧素文指出,目前全台368個鄉鎮市區,僅有社區型日間照護單位191家。 台灣失智症協會理事長、台大醫院神經科主治醫師邱銘章表示,雖然明年的目標是368個鄉鎮市區,至少有1家日間照護單位,但以台北市來說,目前失智症患者 約一萬人,12個行政區就算有12間日照單位,仍供不應求,遑論走出雙北、高雄、台南與台中等都會區,東部與偏鄉的失智照顧資源更遠遠不足。 研討會也請到失智症患者家屬,與大家分享經驗。台大數學系教授張鎮華的妻子嚴劍琴,是全家大小的好管家,也是電信業裡精明幹練的部門主管,五年前某一天, 她拿著一疊公司文件給張鎮華,「可以幫我讀裡面的內容嗎?我看不懂」,有次主持公司會議的她竟忘記時間,被診斷為早發性失智症。 今年62歲的嚴劍琴病情逐漸嚴重,雖然小女兒毅然從美國回台,協助照顧母親直到父親退休,但家人在今年9月做了重大抉擇,決定雇用一位外籍看護工進入家庭,協助照護她。 邱銘章說,國內失智症患者近三分之一申請外籍看護工,但外傭缺乏照顧失智症患者的訓練。他說,目前已試辦訓練計畫,以外語教材教導照護大小事,但接受訓練的人數畢竟不多。 鄧素文說,缺乏照護失智症患者的專業人才,是目前的困境,未來將結合教育體系積極培養人材。 新聞轉載自http://udn.com/news/story/7266/1239510-%E5%A4%B1%E6%99%BA%E7%97%87%E6%97...
照顧基層勞工 台中市府明年補助健檢 轉載自【中時即時】 縣市合併後,市府並未編列預算補助一般健康檢查。目前台中市職業工會會員約25萬人,多數為無一定雇主或自營作業者,僅有少數符合特殊作業環境條件者,可獲特殊作業勞工健檢補助;市長林佳龍為加強照顧勞工,由勞工局編列明年度預算300萬元,針對易發生職災及從事高風險職業,且無一定雇主或自營作業勞工,補助一般健康檢查,希望幫助他們及早發現因職業或慢性病造成的疾病,以免延誤就醫時機。 勞工局長黃荷婷說,這項明年300萬元補助無一定雇主或自營作業勞工健康檢查預算案,將提送市議會審議;盼市議會支持,讓勞工不致因職業傷病未能及早診治,而喪失了健康,甚至傷殘死亡。 勞工局指出,目前台中市職業工會會員約25萬人,多為無一定雇主或自營作業者,而僅有少數勞工於符合特殊作業環境條件時,可獲得特殊作業勞工及高工時從業人員健檢補助;而受僱勞工部分,則有職業安全衛生法規定雇主應對在職勞工施行健康檢查,保障勞工健康。 勞工局表示,市府已針對特殊作業勞工及高工時從業人員補助相關健檢費用,例如對於長期暴露於噪音環境勞工,進行聽力測驗;在異常氣壓環境工作下的勞工,則進行抗壓力檢查及耐氧試驗等。 轉載自【中時即時】 http://www.chinatimes.com/realtimenews/20151007001807-260407
《經濟學人》調查:台灣安寧照顧居亞洲之冠 轉載自〔即時新聞/綜合報導〕 《經濟學人》(The Economist)「智庫」(Intelligence Unit,EIU)公布「2015死亡質量指數調查」(Quality of Death Index),英國位居第一,台灣排名第六,居亞洲之冠。調查顯示,台灣是全球最先實施臨終關懷體係的地區之一,2000年立法實施 「安寧緩和醫療條例」,臨終關懷的廣泛培訓、紓緩治療及免費的高品質服務,使其排名躍居亞洲第一,比上一次調查的全球19名進步許多。 英國再度蟬連第一。(圖擷取自BBC中文網) 調查顯示,台灣是全球最先實施臨終關懷體係的地區之一,2000年立法實施 「安寧緩和醫療條例」,示意圖。(情境照) 《經濟學人》智庫所公布的這項「2015死亡質量指數調查」顯示,英國再度蟬連第一,這代表英國有著完善的全國政策、臨終關懷全面融入英國國民健康服務體系之內、安寧服務發展成功,還有社會的積極參與。 台灣則排名全球第六,位居亞洲之冠,調查分析指出,台灣是全球最先實行臨終關懷體系的地區之一,2000年立法實施「安寧緩和醫療條例」。台灣全面的研究計劃、臨終關懷的廣泛培訓、紓緩治療及免費的高品質服務,使其排名躍居亞洲之冠,比上一次調查的全球19名進步許多。 亞洲其他地區,新加坡排名12,香港排名第22,中國則排名71。「死亡質量指數」是計算善終及醫療保健環境、人力資源、人們對服務的負擔力、服務的質量、社會參與等因素來排名。 《經濟學人》今年針對全球80個國家和地區臨終關懷的死亡質量指數進行調查,調查編輯大衛萊恩(David Line)表示,2014年世界衛生組織決議呼籲全球提升紓緩治療水平,仍有許多改善空間,強調擁有良好的死亡質量是一種人權。 「2015死亡質量指數調查」前十名分別為英國、澳洲、紐西蘭、愛爾蘭、比利時、台灣、德國、荷蘭、美國、法國。 轉自〔自由時報即時新聞/綜合報導〕 http://news.ltn.com.tw/news/world/breakingnews/1467766
長者行動不便 服務員貼心照顧 轉載自[華視新聞雜誌] 有種職業叫做照顧服務員,專門照顧行動不便的長者日常生活,刻板印象中這多半是女性會從事的工作,但今天的生命"勵"故事,找到了一位年僅20歲的照服員鴻飛,在養老院裡他是年紀最輕的,但是這位"阿弟仔"的耐心,卻遠遠超過同年齡的朋友。 參加新北市職訓中心課程後,一頭栽進長者的世界,他一點都不覺得陌生無聊,反而覺得這份工作,非常有意義。幫行動不便的長者穿好衣服,慢慢的抱下床,坐上輪椅,拿起湯匙,一口一口的餵,就怕不小心噎著,甚至肢體訓練時間,也看得到這個年輕身影,他是今年才20歲的鴻飛,光看外表很難想像,這樣一個渾身上下,都很潮的大男孩,卻有著一顆細膩的心。 酷酷的不多話,有的只是陪伴和細心照顧,會走上照顧服務員這條路,都是因為從小最疼他的阿嬤,有一天病倒了,家中經濟困難,阿嬤又臥病在床鴻飛高職畢業,只得放棄升學,專心照顧阿嬤,在醫院的照服員鼓勵下,鴻飛參加新北市職訓中心的課程也順利進入照顧產業,在養老院服務一年下來,慢慢駕輕就熟,年輕的大男孩,卻已經是年邁長者的重要倚靠。 轉載自華視新聞雜誌 http://news.cts.com.tw/cts/general/201510/201510051667438.html#.VhOTR-yqqko
減輕壓力,企業可以為家庭照顧者做甚麼? 家總:為減輕員工負擔,企業陸續設置托嬰中心,讓員工既可以安心上班,也可以照顧到孩子,但反觀,照顧對象由孩童變為長輩時,企業是否也可以為了體恤、減輕員工的負擔,而設置、規畫更友善的職場? 減輕員工照顧壓力 企業設托嬰中心 (中央社記者蘇龍麒新北市2日電)為了減輕員工家庭照顧壓力,總部位在新北市新店的104資訊科技公司今天成立「希望搖籃托嬰中心」,新北市長朱立倫鼓勵其他企業跟進,讓孩子跟爸媽一起上下班。 「希望搖籃」托嬰中心今天揭幕,這是新北市升格後第3所由企業設置的托育機構,可提供50名「寶貝」在此快樂成長。 新北市勞工局鼓勵企業投入員工子女托育,繼遊戲橘子和永和耕莘醫院後,104資訊科技公司是新北市第3家設置托嬰中心的企業,朱立倫鼓勵企業減輕員工照顧家庭的壓力設置托兒機構,讓員工安心上班。 新北市政府勞工局積極推動勞工的工作與家庭平衡,陸續推出育嬰留職停薪復職協助服務、推動設置辦公場所哺集乳室等友善勞工朋友的政策,並積極鼓勵企業建立友善工作環境,落實關懷勞工家庭生活。 例如有企業定期舉辦親子家庭日、為懷孕女性員工準備專屬停車位、可視員工需求提供彈性上下班等友善家庭生活的措施。 勞 工局為鼓勵企業投入員工子女托育,讓「在地就業」與「企業托育」在新北市有更好的發展,凡轄內企業新興辦托兒機構,最高補助達新台幣200萬元,另有「補 助教保、保母人員人事費用」及「專業諮詢服務費用」等項目,更成立單一行政窗口,提供給有意願成立托兒機構的企業免費專業諮詢與輔導,有意者可洽勞工局勞 資關係科馬小姐(連絡電話02-29603456#6437)。 新北市協助企業建立完整的托育制度,期望企業托兒機構與新北市公共托育中心,能構築一個從社區到企業完整的托育體系,讓新北市成為一個「歡喜生、快樂養、安心工作」的友善育兒好都市。1041002 新聞連結自http://www.cna.com.tw/news/aloc/201510020164-1.aspx
[uho優活健康網]老人走不穩、尿失禁 恐患常壓性水腦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72歲江姓婦人,最近三個月以來,家人發現她走路越來越慢,步伐變小也比較不穩。同時,頻尿症狀嚴重甚至還尿失禁,記 憶力明顯退步,原以為是罹患失智症。經由醫師診斷是罹患常壓性水腦症,透過腹腔分流手術後,走路和尿失禁明顯進步了,記憶力也有所改善。 症狀似自然老化 常被錯認失智 台大醫院新竹分院神經外科李建勳醫師表示,常壓性水腦症好發於老人,是由於腦中的腦脊髓液積聚過多導致腦室擴大,造成神經的損傷,典型症狀包括行走困難、尿失禁與記憶力退步;但這些症狀常會被歸因於自然老化而忽略就醫。 分流手術助解困 標準的治療是經腦部進行腦室-腹腔分流手術,而分流量多寡也是關鍵。若分流量過少,症狀無法進步;分流量過多則可能導致腦塌陷出血,出現頭暈頭痛、意識變化、昏睡或同側手腳無力等的症狀。 李建勳醫師指出,常壓性水腦症若能正確地早期診斷,經過分流手術後,症狀有機會改善。但若失智情況已屬嚴重,或是影像檢查發現腦部結構已明顯退化者,效果恐怕不理想。因此,家中長者若同時合併上述症狀,宜盡早尋求醫師專業意見,避免錯失治療時機。 新聞轉載自http://www.uho.com.tw/hotnews.asp?aid=384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