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督教靈實協會開設全港首間設有延展服務的長者日間護理中心,長者最遲可逗留至晚上10時,方便他們的家人下班後才到中心接他們回家。勞工及福利局局長張建宗指出,日後獲政府資助的長者日間護理中心都會延長服務時間,未來10年將會新設約2,000個服務名額。 【本報港聞部報道】基督教靈實協會開設全港首間設有延展服務的長者日間護理中心,長者最遲可逗留至晚上10時,方 便他們的家人下班後才到中心接他們回家。勞工及福利局局長張建宗指出,日後獲政府資助的長者日間護理中心都會延長服務時間,未來10年將會新設約 2,000個服務名額。 基督教靈實協會行政總裁林正財昨日在記者會上表示:「我們深明現代人工作時間 長,實在難以兼顧家中長者的起居照顧和護理。透過這種嶄新的延展服務,希望減輕護老者心理負擔和照顧壓力。」張建宗也稱,要照顧家中的老人有一定壓力,社 區支援不足有可能會使長者過早進入院舍,認為新服務可以有助釋放勞動力。 未來10年增2000名額 張建宗又稱,延展服務時間會是政府未來長者日間護老中心的新方向,將來新接受社會福利署資助的中心,都會設有延展服務,未來10年將會新設約2,000個服務名額。但政府要考慮現有中心面對的限制,不會強制要求現有中心增設延展務,但會鼓勵他們延長服務時間。 他又說,「我們會繼續爭取多一些資源和爭取多一些處所,因為做社區支援便一定要做好社區配套,居家安老一定要做好社區配套,因為即使長者在家居住,他們 日間也需要支援,例如洗澡、食飯、物理治療、復康和社交,回到家中真的可以休息、家庭團聚、談天,那就真是一個黃金歲月,對長者來說也是好的。」 人手土地為最大困難 林正財補充,要延長服務時間的困難不在金錢,而在人手和土地問題,表示中心職員現時要分兩更,但現時市場上醫護人員短缺,在招聘上並不容易。另外,他又 指要找合適的土地並不容易,指不少居民都會反對在自己家附近開設長者護理中心,認為中心不會對環境和生構成負面影響,希望市民不要歧視長者。 長者日間護理中心設有60個名額,星期一至六服務時間由上午8時至晚上8時,有需要時更可以延至10時,至在星期日和假日則早兩小時關門,由3月底開幕到今服務了約100名長者。 新聞轉載自http://www.singpao.com/xw/gat/201509/t20150930_573862.html
[風傳媒]觀點投書:年老台灣誰來顧? 臺灣社會已經越來越老了,且成長速度位居世界第一,依據行政院經建會評估,我國在114年時老年人口將超過人口總數20%,每5個人中就有一位是需要社會 照護的老年長者,使超高齡化社會已經成為國安問題,未來老人安養及照顧的議題在各界學者疾呼下引起重視,於99年由原衛生署送行政院審議,迄今歷經四年半 時間,長照服務法終於在104年5月15日由立法院完成三讀,預計提供5年新台幣120億元長照基金,將所有長照機構納入管理,並提供長照家庭的支援與津 貼,並預計在106年施行,惟該法條仍具有相當大的爭議,引發許多社福團體及小型養護機構的反彈,為避免淪為空殼法案,仍有需多問題尚待解決。 政府提供長期照顧服務多年,但使用率不到2成,最大問題就是我國長照機構規範標準太凌亂,雖然長照服務法期待整合不同法規,但存在基金財源及人力不 足、評鑑機構虛有其表等爭議。首先,政府為提供有失能者家庭能夠負擔得起的長照服務,欲以自助互助之社會保險方式來建構「長期照顧保險法」,但我國政府為 獲得民眾選票,又必須安撫財團,僅先行通過「長期照顧服務法」來討好民眾,而擱置強調須由雇主負擔6成保險費之「長期照顧保險法」,使106年推行後,財 源僅能透過稅收支付,因稅收極容易受到經濟景氣影響,根本無法穩定提供財源,財源健全與否係長期照顧政策是否能永續發展,而我國卻因短視近利終使長照法淪 為空殼法案。 其次,人力來源爭議亦是相當大的問題,根據衛福部長照專業人力盤點結果,105年居家服務員需求缺額仍高達破萬人,因此「長期照顧服務法」推出外籍 看護雙軌制,讓外勞擔此重任,除家屬可聘僱外籍看護外,長照機構亦可聘僱外籍看護工執行時段制的居家服務,但恐嚴重削弱臺灣本土長照人力。 目前本土長照人力為每日3,000至5,000萬元不等,一個月費用根本不是中產家庭可以負擔,因此民眾傾向選擇花費1萬8,000元請便宜耐操的 24小時外籍看護工。「長期照顧服務法」一味推動居家照顧,企圖以外籍勞動力填補缺口,對於如何提供並培養本土長照人員制度置之不理,在薪資、福利、升遷 等制度不明,年輕人根本不願意投入耗費大量體力、勞力及耐心的照顧工作,一味推動在宅醫療,只會使本土長照人力日亦稀薄。此外,在長照人力過度仰賴外籍勞 動力情況下,卻未能提出能整併本土及外籍、長機構與居家聘僱看護工的統一培訓及審核制度,使外籍看護工存在是否能勝任照護的專業需求之隱憂。 再者,「長期照顧服務法」有意整合並審視長照機構規範與進入門檻,並將長照服務區分成居家式、社區式及機構式三種, 其中只允許機構式提供住宿,等於扼殺目前現有的社區型小型養護機構。「在地老化」是老人的期待,亦為華人社會的特色文化,能讓爺爺奶奶在社區就近住宿,子 女兒孫可每天探視,但在長照機構審核門檻過高下,營運成本迫使長照機構由「社區型小型養護機構」轉變為「郊區大型獨棟長照機構」,讓長照機構走向去社區化 及郊區集中化,讓政府宣稱的在地老化變成空頭口號。此外,限定只有法人才可成立住宿型長照機構,嚴苛限制將使長照機構嚴重供需失衡,屆時我國將發生與日本 長照機構一般的「排隊盛況」一樣。 我國將邁入超高齡化社會,沉重的照護壓力已逐漸侵蝕社會的安全網。我們雖然不能將養育父母的工作都交由政府,但政府有責任提供一個完善的老人長期照護政策,讓禮運大同篇所描述的「老有所終」的理想世界可以在台灣實現。 *作者曾任智庫研究人員,現為自由文字工作者 新聞轉載自http://www.storm.mg/article/66379
[自由時報]聲音轉文字 北市提供聽障者「聽打服務」 2015-09-26 13:25 〔記者何世昌/台北報導〕「噠噠噠」的鍵盤敲打聲,將聲音轉成文字且呈現螢幕,造福聽障者。北市府社會局補助中華民國聽障人協會試辦聽打服務,由打字高手協助聽障者,將各種場合的對話內容,透過鍵盤打字呈現在螢幕上,方便聽障者即時掌握溝通內容。 根據衛生福利部最新統計,截至今年6月底,全國身心障礙者逾114萬人,其中聽語障礙者多達13萬人,僅次於肢體障礙者。但國人對聽障者通常迷思,認為聽障者都會手語,或多配戴有助聽器而能口語溝通。 事實上,根據社團法人中華民國聽障人協會調查結果顯示,多達8成聽障者不懂手語,另外,聽障者即便配戴助聽器,仍無法清楚辨明所有的語意,這使得聽障朋友參與會議、活動、進修,甚至的對話過程中,因聽覺不佳而訊息缺漏,影響溝通。 為協助聽障朋友,北市府社會局補助中華民國聽障人協會試辦聽打服務,由打字高手協助聽障者,將各種場合的對話內容,透過鍵盤打字呈現在螢幕上,方便聽障者即時掌握溝通內容。 社會局身障科表示,聽打服務可免費申請,個人每次得申2小時的服務、北市的非營利組織或政府機關申請則不限時數。去年9月試辦至今年7月,已累積220小時的服務量,且服務需求日益增加,顯示聽障者逐漸接受這種新型態的服務模式。 新聞轉載自http://news.ltn.com.tw/news/life/breakingnews/1456868
[中央通訊社]八仙塵爆 新北醫療墊付到9/30 發稿時間:2015/09/29 17:02 最新更新:2015/09/29 17:02 (中央社記者王鴻國新北市29日電)新北市政府今天表示,八仙塵爆傷者自費醫療費用墊付方案,確定將於30日到期,但持續住院的91人仍持續適用墊付。 新北市政府衛生局長林奇宏、社會局長張錦麗及馬偕醫院外科部主任董光義今天代表八仙塵爆管委會工作小組召開記者會,說明傷情分類的原則。 林奇宏答覆媒體時表示,八仙塵爆傷者健保不支付的自費醫療費用,先行由健保署墊付後再由新北市政府專案返還的墊付方案,將如期於30日到期。 他表示,依墊付方案,408位已出院或曾出院的傷者,9月30日後的醫療照顧回到健保醫療常規,10月1日以後健保自付負擔部分要自行付費。 他除提醒傷者家屬在10月後應保存醫療收據作為日後求償的依據,至於499位傷者中有91位仍住院,也就是從6月27日意外發生後就持續住院,意謂急性醫療期仍未完成,市府墊付方案仍照舊。 墊付會到急性醫療期結束,有些傷者出院再住院,但急性醫療期已結束,健保署燒燙傷後期照顧專案,出院傷者可以在醫師評估下加入專案,在醫療照護許可下,鼓勵儘快出院並持續復建及生活重健,重返社區。 他說明,大部分傷者受傷面積都超過20%,都可領取重大傷病卡,也就是有近7成的傷者都能取得重大傷病卡,可免部分自費負擔。 林奇宏表示,各醫院每月會核算墊付的費用陳報健保署,核報上有1到1個半月的時間差,目前收到的是7月墊付款,總額約7000多萬元,換算9月墊付款要遲到11月才會知道,市府一定會還這筆墊付款,但要先得知總額才能定得出還款計畫。1040929 新聞轉載自http://www.cna.com.tw/news/ahel/201509290315-1.aspx
[聯合報]失智症社服據點 北中南大連線 2015-09-22 02:54:02 聯合報 記者徐庭揚/花蓮報導 鳳林鎮靜思堂「長照樂智社區服務據點」昨天正式啟動,同時也讓花蓮縣北、中、南失智症社區關懷網絡更加完善,不僅能加強失智症篩檢,即時診斷、早期治療,同時整合長期照護網路進行轉介,讓花蓮縣失智患者及家屬同時獲得妥善的照顧。 年齡越高、失智症罹患比例越高,台灣65歲以上長者罹患失智症的盛行率已超過5%,在花蓮已診斷為失智症的個案超過2千人,為建構多元且完整失智症服務資 源網絡,花蓮縣衛生局在103年度輔導國軍花蓮總醫院及台北榮民總醫院玉里分院,在新城鄉樹林腳老人關懷據點及玉里鎮天主教堂提供服務,今年更輔導慈濟醫 院團隊於鳳林鎮設置「長照樂智社區服務據點」,提供中區失智症者相關服務。 衛生局長林運金表示,多數民眾對失智症認知不足,誤以為失智症是正常老化現象,有鑑於此,衛生局持續積極發展失智症的多元化照護模式。 衛生局醫政科林燕孜科長說,邁向高齡化社會,研究顯示民眾最害怕罹患的疾病,失智症高居第2位,僅次於癌症,如果發現家人有「記憶力衰退、語言表達困難、人格改變」等疑似失智症的徵兆,應儘早至醫院神經內科或精神科門診就醫,接受完整評估與治療。 花蓮提供失智症患者診斷與治療服務有花蓮慈濟、門諾、國軍、部花、部玉、門諾壽豐、北榮鳳林分院、北榮玉里分院以及同心、中山兩診所等共8家醫院及2家診所,透過身心科、精神科及神經內科整合性服務。 民眾若想進一步了解樂智社區服務據點,可電洽各區服務電話:03-8265645(北區)、03-8261825轉12300(中區)、03-8883924(南區)。 新聞轉載自http://udn.com/news/story/7266/1201721-%E5%A4%B1%E6%99%BA%E7%97%87%E7%A4...
[NOWnews今日新聞]健保幼兒早療新方案 超過9000名病童受惠 2015年 09月 23日 17:34 記者陳如頤/台北報導 家有發展遲緩兒,父母常過於緊張,重複就醫。為了幫助家長照顧發展遲緩兒,健保署公告施行「全民健康保險早期療育門診醫療給付改善方案」,提供以家庭為中心的整合性療育服務,超過9000名病情複雜、需早療孩童受惠。 健保署醫管組副組長李純馥指出,國內幼兒發展遲緩疾病以腦性麻痺、自閉症、過動症、語言障礙為主,多數病童家長多欠缺照護能力。例如自閉症幼兒經常出現打自己耳光的自虐行為,常令家長不知所措,需早期療育的醫療服務介入。 李純馥表示,健保署早已提供早期療育的醫療服務,發展遲緩兒可接受健保補助,接受數十項復健及精神醫療等服務。唯近年來發現,病童重複就醫情況相當嚴重,有改善的必要。 李純馥說明,重複就醫情況發生在診斷具2至3項以上的發展遲緩兒近8000人,前一年度就醫次數過150次,且於3家以上院所就醫的病童近1000人。 彰基兒童醫院神經內科主治醫師張明裕指出,部分家長對孩子病情過於緊張,同一期間帶孩子至2、3家醫院就醫,幾乎天天排定物理治療課程,反而讓孩子產生抗拒心理。 李純馥說,目前國內已有40多家醫院成立「兒童發展聯合評估中心」,跨科整合,醫院設置單一窗口,提供發展遲緩幼兒各項醫療服務。 為了避免重複就醫的弊端,新給付方案透過醫師、個管師指導照顧者如何教養病童,如何與小朋友互動,在醫療團隊評估下,擬定個人化的照護計畫,醫護人員需上傳個案接受治療前後的資料,作為提高給付的參考依據。 李純馥表示,新方案施行後,在醫師及個管師的輔導下,讓家長、照顧者獲得正確照護觀念,預估一年額外花費約約四千多萬元,約可照護近9000多名症狀嚴重的早療孩童。 新聞轉載自http://www.nownews.com/n/2015/09/23/18234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