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健雜誌]在多重的互動中,留下許多美好的回憶 作者:照顧者關懷協會(社團法人高雄市家庭照顧者關懷協會)2016.02.15 振台年輕時常覺得脊椎容易僵硬,2014年他開始出現視幻覺說乾淨的地上有螞蟻、無法蹲下,情緒容易爆發等狀況。這與身為軍人,體格英挺、自律嚴格的過去,都反差太大。太太蘇菲屢次勸他就醫,都被拒絕。一直到3年後才在他妹妹與蘇菲堅持陪同下,正式診斷為路易士體失智症,當時是58歲。 他的病症合併了阿茲海默氏症和巴金森氏症,所以除了認知功能退化外,還會有動作緩慢、視幻覺、容易跌倒、自主神經系統異常、空間辨識能力變差和精神症狀等問題,在照顧上相對的困難。 醫生鼓勵他們夫婦趁著還能行動時多外出走動、與人互動,延緩肢體的硬化和認知的退化。所以蘇菲就積極地帶著振台參加天主教聚會、失智症和巴金森氏症醫療或照顧的講座、病友團體、台北市健康中心舉辦的樂齡音樂照護課程、親友間的聚會。更在教友的協助下一起去國外旅行,也跟病友和其他照顧者參加國內參訪和郊遊。在多重的互動中,留下許多美好的回憶。 這期間最大的夢靨來自於3次的走失,在不經意地轉身間,人就不見了,幸好都在1-10個小時內找到。但對家屬來說,尋找和等待是難以平復的恐懼。所以之後外出,他們都會牢牢的牽手。 隨著身體失能越來越嚴重,加上認知功能的退化,蘇菲即使有護理背景,也開始對照顧力不從心。 2010年,她開始申請社會資源中的居家服務,在核定的每周10小時中,服務員每周來4次,初期以陪伴外出行走為主。之後,居家服務增加為每周5次,每次2.5小時,服務的項目,也改變成餵食、洗澡、四肢復健和身體按摩,後三項都是蘇菲與居家服務員共同完成。此時,振台已需要依賴輪椅代步,政府資源中的復康巴士,就是外出和就醫的最佳交通接送。 接下來的臥床,就是要避免造成褥瘡。除了使用氣墊床外,還要注意補充水分、每2-3小時更換尿布和清潔衛生、翻身拍痰、早中晚各坐起來1次餵食等細節的照顧。除了親力親為外,一定要注意觀察皮膚的變化。因為越到疾病的後期,免疫力大大降低,皮膚會變薄,一不留意褥瘡就上身,也很不容易復原,增加照顧的困難度。振台沒有得到褥瘡,最後是被肺炎和敗血症打敗,享年66歲。 蘇菲一路扛起照顧責任,但遠嫁高雄的女兒和已上班成家的兒子,都會時時關注,或在需要的時候代班,讓蘇菲有調適的空間。她很感謝居家服務員蘇先生,這些年振台僵硬的肢體,就是因為蘇先生專業的照顧和協助,才能順利完成日常個人衛生、營養和安全移位的照顧,提升了疾病重度時期的生活品質。 < 本文作者:巫瑩慧為文字工作者> < 本專欄反映專家意見,不代表本社立場> 文章轉載自http://www.commonhealth.com.tw/blog/blogTopic.action;?nid=1502
[ETtoday 東森新聞雲]失智症外出通報系統 長輩一出門就立刻通知 ▲▼失智症外出通報系統只需要家人配戴感應器。(圖/翻攝自francebed.co.jp) 國際中心/綜合報導 如果家中有患有失智症的長輩照顧起來會相當費心,如果會自行獨自外更是一件危險的事情。日本就有公司推出安裝在玄關等處的「失智症外出通報系統」,只要患者經過機器,就會傳送通知音效給其他家人,以便做出最迅速的反應和紀錄。 據《朝日新聞》報導,由於失智症外出通報系統只會偵測沒有感應器的人,患者身上並不需要攜帶任何東西,而是家屬配戴感應器;通報系統可以設置3台,並依不同的地點傳送不同的音效,讓家人方便掌握患者離開的地方。 失智症外出通報系統售價為約22萬5000日圓(約新台幣6萬5000元),除了直接購買外,也能透過租借的方式使用此產品。 失智症(Dementia)也稱為癡呆症,是腦部疾病的一種,會導致思考能力和記憶力長期而逐漸地退化,並使個人日常生活功能受到影響。其他常見症狀包含情緒問題、語言問題、還有行動能力降低,不過個人意識卻不會受到影響;診斷失智症有兩個要點,一是心智功能出現退化;二是退化的程度比一般老化的情形更嚴重。 最常見的失智症類型是阿茲海默症,佔所有失智症患者人數的50%到70%,其他常見的種類還包括血管型失智症(佔25%)、路易氏體型失智症(佔15%)、以及額顳葉型失智症;同一個人可以同時得到超過一種失智症。 預防失智症的方式主要是減少常見的風險因子,比如說高血壓、吸菸、糖尿病、以及肥胖症等,不過目前並不建議全面進行一般民眾的失智症篩檢。 新聞轉載自http://www.ettoday.net/news/20160210/636927.htm
[ETtoday東森新聞雲]嘉義專為老人的「暖暖食堂」 每人每餐只要20元 ▲嘉義縣長張花冠親自到暖暖食堂為老人家打菜。(圖/嘉義縣政府提供) 地方中心/嘉義報導 嘉義縣青壯人口外流嚴重,老年人口比例不斷攀升,長輩獨居或兩老相依的情形非常普遍,為了給好人家更妥適的照顧,縣內設有34個老人食堂,其中鹿草鄉下潭的「暖暖食堂」是唯一週一至週五都供餐,65歲以上低收、中低收和身心障礙的長輩免費,一般戶則每餐酌收20元。 為了提供長者更妥適的生活照顧,中華聖母基金會、慈揚基金會、高通基金會及地方人士熱心奔走,結合縣府、公所、企業及民間捐贈,開設多處老人食堂,提供獨居老人及長輩熱騰騰的午餐,落實照顧老人社區化福利政策,目前嘉義縣18個鄉鎮市共設有34個老人食堂。 位在鹿草鄉下潭的暖暖食堂,服務範圍最多可涵蓋五個村里,1月26日由縣長張花冠等人出席揭牌儀式,並與天主教中華聖母社會福利慈善事業基金會董事長陳美惠、鹿草鄉長楊秀玉、縣議員林沐惠為老人家們打菜。 嘉義縣府表示,希望透過老人食堂讓社區成為長輩聯繫情感與相互關心的地方,鼓勵老人家走出家門、走進社區,對於無法外出但有需求的弱勢族群,也將由志工負責送餐服務,希望未來在籌募餐費及招募志工能有更多的社會愛心湧入與支持。 新聞轉載自http://www.ettoday.net/news/20160213/639232.htm
[yam天空新聞 ]年節陪伴失智長者 注意飲食、相處3原則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思綺/綜合報導)年節即將進入尾聲,許多民眾返鄉時發現,許久不見的長輩開始變的忘東忘西、重複問話、判斷力變差,甚至變得容易生氣,專家表示,這些都可能是失智症的徵兆,應及早就醫、把握治療黃金期。 台灣失智症協會賴德仁理事長表示,失智症早期徵兆包括記憶力減退、方向感變差、判斷力變差、個性改變、過去擅長的能力退化等,長者可能忘東忘西、不斷重複談同一件事情;如媽媽過去簡單就能料理一桌豐盛的年夜飯,現在卻變得困難重重;爺爺過去寫得一手好書法,現在卻不知如何下筆;也可能出現懷疑東西被偷或配偶外遇等以前未曾出現之言行。 湯麗玉秘書長則提醒,年節與長輩相處,應注意以下3原則: 1)請留意失智長者飲食安全/失智長輩在食用糯米製年糕、元宵時,應切成小片,進食時有人陪伴在側,避免嘻笑以降低噎食意外。食物包裝中之防潮包請先拿出來,避免長者誤食。 2)請留意失智長者出外安全/春節期間帶長者外出時,儘量安排兩人陪同,外出時先幫長輩拍照,可在衣服內側或衣領後側寫上聯絡資料,並在長者衣服及背包放置聯絡資料,以便有需要協尋時使用。讓長者穿上顏色鮮艷、易辨識衣服,身上配戴個人衛星定位器、愛心手鍊等。可帶長者至警局捺印指紋或自行捺印以備不時之需。出外每逢上廁所時,務必有一家人陪伴失智長者,切勿只叮嚀長者而讓他單獨一人等候。 3)與失智長者愉快相處小撇步/年節家人返家團聚,應主動告訴長者自己的名字,切勿一直問「我是誰?他是誰?」,以免長者生氣。白天儘量多陪長者下棋、打麻將、唱卡拉ok、公園散步,與長者多聊聊往日豐功偉業、請教過年的習俗,多讚美長輩。長輩躁動時,了解其需求適時滿足或轉移注意力,如提供長輩最愛吃的食物或看喜歡的電視。失智的長輩們在技巧地引導陪伴下,可以幫忙撿菜、洗菜等簡單的工作,能吸引長輩的注意力,增加互動的機會。長者情緒不穩定時,則減少人及環境刺激,提供長者喜歡的音樂或食物,讓熟悉的人來安撫長者情緒,避免責備長者或與其爭辯。 資料來源:http://www.uho.com.tw/hotnews.asp 新聞轉載自http://n.yam.com/uho/healthy/20160213/20160213552873.html
[美麗島電子報 (新聞發布)]預防失智長者走失的方法 百分之四十以上的失智患者曾經走失,更有百分之五的失智患者經常走失,守護失智長者免於走失危險,是失智症照顧裡頭,相當基本且重要的一環。 今年七十歲的資深台語演員侯傑,日前被發現在寒夜裡遊蕩在台北市東區街頭,他衣衫不整、言語不清,民眾見狀趕緊報案請警察協助,將他送回養護中心。事後發現,原來他失智數年,認知功能已有中度障礙。中年觀眾若看到侯傑年輕時的照片,應該都還記得這位在老三台時代,活躍於中午或傍晚時段的帥氣台語小生。 類似侯傑這樣的長者走失事件,台灣一年發生超過三千件,其中絕大多數當事人都是失智老人家。這些走失的老人家,絕大多數都可以被找回,但每年約有百分之三,也就是一百位老人家,他們不告而別以後,從此未能再與家人見面。 百分之四十以上的失智患者曾經走失,更有百分之五的失智患者經常走失;走失除了可能導致傷亡,也會帶給家屬或照顧心理衝擊,更經常需要出動大批人力設備協尋,耗費社會資源。因此,守護失智長者免於走失危險,是失智症照顧裡頭,相當基本且重要的一環。 【失智老人家不告而別的原因】 ‧認知混亂:患者定向感變差,不能分辨時間、方位與人物,出了家門當然迷路。 ‧重覆尋覓:患者想要尋找某些人事物,找來找去,不慎走出家門而迷路。 ‧逃避威脅:患者可能覺得家裡或房間有壞人或其他威脅,而試圖逃離。 ‧煩燥不安:失智以後對於環境刺激忍受度下降,可能因受到噪音驚嚇、太冷太熱、嘈雜或煩悶而想要出門。 ‧延續某種生活習慣:比如失智前有外出工作、運動或接小孩的習慣,時間到了便會想要出門。 ‧精力過剩:患者精力無處發洩而東走西走,不慎走出家門。 【如何預防失智老人家走失】 ‧安排失智長者從事重複性的動作或工作,例如坐搖搖椅、摺衣服或在屋內踱步。 ‧了解失智長者的日常生活習慣並注意任何異常行為。 ‧陪同老人家一起外出。 ‧門窗可安裝警報器,老人家一走出大門就作響。 ‧告知鄰居家裡有老人家容易走失,並請他們幫忙留意。 ‧在門口貼上「停住」標誌或風景圖畫,可減少老人家外出意願。 ‧失智患者所穿的衣服鞋襪,可繡上名字、地址與聯絡電話。 【防走失設備】 ‧走失手鍊:金屬材質,上頭刻上老人家的基本資料,戴在手腕。可向當地社會局或公所社會課申請,也可向老人福利聯盟洽詢。 ‧GPS定位手環:手環上頭另加上手機感應功能,尋獲時可經由掃描而獲知老人家的基本資料。可向老人福利聯盟洽詢。 ‧衛星定位器:類似小型手機,由老人家帶在身上,可透過GPS在主機螢幕獲知老人家所在位置,但費用較昂貴。目前政府可補助五千到一萬元,可向當地社會局或公所社會課申請。 【圖片翻攝自《大愛戲劇》官網】 本文經沈政男授權刊登,原文發表於此http://blog.udn.com/thegloberover/45836018 【作者 沈政男】 2016/02/04 新聞轉載自http://www.my-formosa.com/DOC_95534.htm
[蘋果日報] 北市舊公寓增設電梯補助 最高300萬 2016年02月04日12:43 舊公寓因僅有通行樓梯,經常造成銀髮族、身心障礙人士不便,北市府都市更新處近期公告自2月15日起至12月30日止,開始受理屋齡20年以上、6樓以下公寓今年度的「簡易增設電梯補助」申請,每案最高可補助到300萬元。 北市都市更新處工程科科長湯勇循表示,去年開始首創簡易補助方案,只要公寓領有建管處核發電梯建築許可,並且經公寓建築所有權人100%同意,就可提出申請,每案補助包括設計及施工費最高200萬元,若電梯規格符合北市通用設計規範,可提高上限至300萬元。 湯勇循表示,此次補助初步編列1000萬元預算,可補助5~6棟公寓,欲申請民眾可至北市都市更新處網站下載填寫申請書,並附上建造執照、使用執照及100%所有權人同意書,現場申請送件或郵寄到都發局即可,增設電梯完工後,就會撥出補助款。(于靜芳/台北報導) 新聞轉載自http://www.appledaily.com.tw/realtimenews/article/new/20160204/790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