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大紀元]長照缺人缺錢 民團籲政府正視 【記者莊麗存/台北報導】高齡化社會的來臨,老人的長期照顧問題越來越受 重視,但台灣長期照顧服務人力卻始終不足,必需仰賴外籍看護工補足缺口,雖然長照十年計畫推了8年、《長期照顧服務法》106年就要上路,但目前台灣失能 人口約76萬人,政府所能提供的長照服務僅能涵蓋12%的失能者,剩下的就得幾乎靠外籍看護工及家屬照顧,因此,學者認為政府需要建立完整的長照體系。 普及照顧政策聯盟副召集人、國立台北大學社會科學學院社會工作學系助理教授王品表示,台灣高齡化速度是世界最快,原因是30年來台灣所有催生政策都 無效。根據國發會中華民國人口推計,截至去年12月,65歲以上的老年人口已超過280萬多人,未來10年會增加200萬人,台灣將進入超高齡國家。 高齡化的問題關鍵是少子化 王品指出,高齡化的問題關鍵是少子化,而且挑戰的是時間,因為極端人口結構趨勢將使青壯人口負擔沉重,社會無法存續。台灣女性婚育主要考量是「有工 作」,高齡化及少子化問題,是否能同步克服?北歐瑞典是目前擁有高女性勞參率及高生育率的國家,原因是瑞典能利用「公共長照服務」、「公共托育服務」來支 撐最高的女性就業。 王品表示,台灣長照的困境,是輕中度服務不足,偏重服務重度失能者;雖然台灣政府有「公共長照服務」,但服務量低、嚴重依賴外勞,台灣人不願意做長 照工作。根據衛福部資料統計,台灣有10萬人受訓卻只有8千人在從事居家照顧服務工作,1萬8千人從事機構式工作,機構還得聘僱外籍看護工。 王品指出,台灣日前剛通過「空殼《長照法》」,並沒有改變現行長照服務結構。現在服務設計造成服務還是不好用、薪資不合理,這時若開辦長照保險,繳 保險就得給付,因長照服務不普及,人民等不及,家屬要現金給付,政府給錢後,家屬自行提供服務,造成婦女無法就業家庭繼續貧窮,貧窮也造成生育率無法提 升,養不起就不敢生;家屬要現金給付,也可能聘僱外勞,本勞不進入長照,關鍵原因是長照設計服務有問題,吸引不了本勞進入長照。 社區式的照顧服務為長照出路 普及照顧政策聯盟認為,台灣長照的出路為建構社區大家庭的整體照顧服務,因為現在台灣的困境就是預防照顧不足,所以很容易落入重度失能,因此壓垮家 屬和外籍看護工。現在台灣有2千多個社區關懷據點,對一般、重度失能的老人照顧充足,但對體衰者、輕中度失能的老人沒有充足照顧。台灣也缺乏到宅支持服 務,包括陪診、家事支持等,及快速普及建構社區式的老人日間托老服務,讓各地方因地置宜。政府建構的公共長照服務要吸引本勞就業,「遍地開花創造長照經 濟」,讓本勞進入長照體系延緩失能成為良性循環。 為培育國內長照服務人力,中華民國家庭照顧者關懷總會理事長、中國文化大學社會福利學系副教授陳正芬認為,根據政府統計數據來看,目前外籍看護工人 數已超過20萬人,事實上不只家庭可聘外勞,機構也可以。在次級照顧勞動市場中,居家與機構的外籍看護工薪資卻不同,國籍不同薪資也有所不同,照顧機構的 外籍看護工早已在1998年納入《勞基法》,外籍看護工的薪資與本勞的基本工資一樣,但家庭外籍看護工的薪資仍是1萬5,840元,單月薪資相差近5千 元。 陳正芬表示,照顧機構與家庭的外籍看護工由於僱用量管制不同、薪資不同,加上聘僱規定又不同,導致照顧機構聘僱外勞也相對減少,因此,政府的政策會 誘導服務使用者的行為。台灣的長期照顧政策主軸應將家庭外籍看護工的引進界定為補充性人力,期待透過台籍照顧人力勞動條件的提升,吸引台籍人力投入照顧市 場。 陳正芬說,目前只有12%失能老人是使用社區、居家服務,其他都聘僱外勞,建議家庭外籍看護工成為《勞基法》保障的局內人,政府應訂立外籍看護工20年退場計畫,降低失能老人對外籍看護工的依賴,才能提升社區居家服務使用率。 財源穩定 長照才得以永續 《長照法》已經三讀,未來長照基金財源主要來自政府預算與菸捐收入,政府有沒有辦法支應未來5年高達百億元以上的長照支出?以我國當前的財政能力,長照恐淪為空談。 陳正芬舉例,聘有外籍看護工的家庭每個月必須上繳新台幣2千元,以作為就業安定基金,累計每年約有48億元,卻沒花在刀口上。應將外籍看護工就業安定基金專款專用在長照服務,協助22萬個聘僱家庭提升外勞照顧品質,同時培植我國的長照人力。 陳正芬表示,首先把家庭外籍看護工成為《勞基法》保障的局內人,促使居家場域的照顧服務員薪資、勞動條件盡可能一致,且打破對聘僱外籍看護家庭的政 策歧視,刪除不得申請長照服務或居家服務補助的限制,增列提升家庭照顧與本國長照就業促進用途,建立一個穩定的長照制度。除《長照法》外,還需要穩定的財 源,才能讓長期照護得以永續。 新聞轉載自http://www.epochtimes.com.tw/n152296/%E9%95%B7%E7%85%A7%E7%BC%BA%E4%BA%B...
防失智! 運動可降50%風險 2016-01-17 02:48 世界日報 編譯宋凌蘭/綜合15日電 到2050年,罹患阿茲海默症病患的人數預期將三級跳,超過1億人。但是「阿茲海默症研究與預防基金會」表示,經常運動可使罹患包括阿茲海默症在內的失智風險,降低達50%。而且,對開始有認知問題的人,運動可延緩病況惡化。 運動為何可預防失智?大腦的海馬體和前額皮質,在形成記憶和複雜思考方面,扮演關鍵角色,這些部位衰退,是阿茲海默症的預測因素。同時令人驚訝的是,這些部位正是對運動有反應的部位。體能愈好,海馬體和前額皮質也較大。也就是說,運動幫助大腦繼續成長,阻止認知衰退。 那麼,每周需要運動多久呢?前年在「阿茲海默症研究期刊」刊登的研究指出,每周進行150分鐘的中等強度運動,12周後記憶表現大有改進。150分鐘也是聯邦疾病防治中心(CDC)對成人每周運動的建議時間。 理想的健身計畫結合心肺運動和力量訓練,但是只要讓你心跳加速,都是好的開始。適合剛開始運動者的活動,包括步行和游泳。不過即使是打掃和園藝等家務,只要令你活動筋骨都算運動。 適度的力量和阻力訓練,不僅增加肌肉量,也有助維持大腦健康。結合有氧運動和力量訓練,優於單獨進行這兩種運動的其中一種。 隨著年齡增長,跌倒造成頭傷的風險也提高,頭傷會提高阿茲海默症和失智的風險。平衡和協調運動可幫助你保持敏捷,避免跌倒。何不嘗試瑜伽、太極拳、或使用平衡盤或平衡球的運動。 養成一個新習慣,約需28天,所以盡可能維持運動一個月。熬過這段時間後,經常運動會成為生活中很自然的一部分。 新聞轉載自http://udn.com/news/story/7266/1446438-%E9%98%B2%E5%A4%B1%E6%99%BA%EF%BC...
屏東縣政府滿足身心障礙朋友 投票無障礙接受預約復康巴士 【大成報-記者吳富正/屏東報導】 屏東縣政府為滿足身心障礙朋友 1/16參與選舉投票之交通需要,即日起至1/15下午5點止接受領有身障證明或手冊之民眾預約選舉當日的復康巴士,至縣內投開票所投下神聖一票。中央選 舉委員會今年開辦多項身心障礙選舉人投票協助措施,除選擇具有無障礙設施場地或以鋪設簡易無障礙設備方式設置投開票所,並針對視障者錄製有聲選舉公報與備 置投票輔助器。視障選舉人也可由陪同之家屬,依其意思眼同協助或代為圈投,無陪同家屬在場者,亦可請求投票所指派管理員及監察員各1人,依據其本人意思, 眼同協助或代為圈投。 屏東縣政府社會處表示,部分身心障礙朋友因為交通問題,遇選舉日多只能留在家中,看 著電視關心選情。但是參與選舉投票,是人民展現公民權的具體表現,盼身心障礙朋友,能夠走出家門,將神聖的一票投給心中屬意的候選人。投票日當天復康巴士 服務時間,將於投票時間前後延長1小時(即自上午7點起出車至下午5點止收車),收費方式為上車基本費100元,里程費每公里5元,家屬陪同1人免費,另 共乘打七折、低收入戶享有服務費用半價之優惠,預約電話:屏北區738-6626、屏中區788-7433、屏南區889-2293#731。 新聞轉載自http://n.yam.com/greatnews/society/20160113/20160113505736.html
[ETtoday東森新聞雲]台中醫院「長期照護大樓」開工! 盼建構完整老人醫療 ▲長期照護大樓預計於107年興建完成。(圖/台中醫院提供) 記者趙于婷/台北報導 衛福部臺中醫院今(13)日舉行「長期照護大樓」開工動土典禮。臺中醫院李孟智院長表示,新大樓將納入雲端數位資訊、綠建築、智慧建築等創新的建築概念,融入隱私、感控及無障礙通用的設計理念,客制化的醫療照護滿足各類型病人,特別是中高齡與失能者的醫療、復健與長期照護需求。 即將新建的長期照護大樓規模為地下2樓、地上8樓的鋼筋混凝土構造,在健康照護方面,規劃老人特別門診、老人日照中心、兒童復健治療中心及第二復健治療中心,另增設區域健康管理中心及老人健康教育中心以及社區轉診及輔具租借服務中心。 在病房方面,除了針對長者及復健病人加開病床福利社區民眾外,針對近年來推行的善終政策,也會增設安寧緩和病房。李孟智院長表示,臺中醫院於民國87年啟 用醫療大樓、97年擴建健康促進大樓,未來將傳染病防治與急重症醫療留置在原有醫療大樓內,將老人、急性後期、安寧療護、復健及護理之家依個案的照顧需求 作流程重置與硬體改造,讓急、慢性病患分流,縮短醫療人員治療空間移動所需時間與空間。 長期照護大樓預計於107年興建完成,佔地19,104.53平方公尺,經費高達5億多,未來將連結院區醫療大樓、健康促進大樓、舊院區B、C棟及結合國立臺中科技大學民生分校、臺中市中西區衛生所,併入現規劃中「建構完整老人醫療照護園區」。 ▼「長期照護大樓」開工動土典禮。(圖/台中醫院提供) 新聞轉載自http://www.ettoday.net/news/20160113/630062.htm
[中時電子報]偏鄉原民就醫 花蓮補助交通費 2016年01月13日 04:10 阮迺閎/花蓮報導 花蓮縣衛生局為減輕偏鄉原住民就醫負擔,提供轉診就醫、重大傷病、緊急傷病就醫及入住長照機構交通費補助。(阮迺閎翻攝) 花蓮縣地形狹長,山區面積遼闊,住在偏遠地區原住民就醫交通負擔較高,花蓮縣衛生局為此向衛生福利部爭取經費挹注,提供縣內偏鄉原住民轉診就醫、重大傷病、緊急傷病就醫及入住長照機構交通費補助,減輕偏鄉原住民就醫負擔。 花 蓮縣衛生局長徐祥明指出,花蓮縣原住民人口數高達9萬多人,佔全國之冠,衛生局特別設立花蓮縣原住民健康促進委員會,推動各項原住民健康促進政策,除爭取 衛福部分派醫師至衛生所任職服務、結合醫院及衛生所提供部落巡迴醫療外,另透過就醫交通費補助,減輕偏鄉原住民就醫負擔。 徐祥明表示,凡居住地離最近醫院路程達40公里以上者,補助每人每次就醫交通費1000元,入住住宿式長照機構補助每人每次交通費1600元;居住 地離最近醫院路程達20公里以上、未滿40公里者,補助每人每次就醫交通費600元,入住住宿式長照機構補助每人每次交通費800元。 徐祥 明補充,只要居住於花蓮縣具原住民身分者,就醫當事人或家屬,持戶口名簿或戶籍謄本、就醫繳費收據、入住長照機構證明等相關文件,可向各居住地衛生所申 請。補助每人每季以申請3次為限,每年以10次為限,入住長照機構以每人每年2次為限,申請案應於就醫日或住宿式長照機構入住日起3個月內提出申請。 衛生局醫政科長林燕孜說,依據中央補助經費條件限制,今年排除慢性病例行就醫項目,但若經醫師評估慢性病需轉診其他醫院就醫,仍可提出轉診就醫的交通補助,申請至經費用罄為止。 (中國時報) 新聞轉載自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60113000448-260102
[台中市政府]長照服務春節不打烊 失能者照顧不間斷 讓家人安心出遊 農曆新年9天連續假期即將來臨,為讓失能者持續獲得長照服務,家庭照顧者安心出遊,台中市政府衛生局春節期間特別提供長照服務不打烊服務,即日起,不論是 本人、家屬或社區鄰里長,都可撥打長照專線或透過網路預先申請,將有照顧管理專員到府進行綜合性評估,再連結或轉介所需相關資源,提供完整照顧。 有需要申請長照服務春節服務不打烊的民眾,可透過市話撥打412-8080,手機撥打02-4128080或至網路申請「線上e申請」(http://goo.gl/x6IAII),以及市府「服務E櫃檯」(https://goo.gl/0xVaoI) 預先申請。 申請後將會由照顧管理專員到府進行綜合性評估,了解有長期照顧需求的民眾相關服務內容,加以連結或轉介所需資源,讓服務更為完整;由於評估需時間,衛生局呼籲有需要的民眾及早申請,以利提早完成相關需求準備。 衛生局表示,家中若有年滿65歲以上長輩、55歲原住民及50歲以上的身心障礙者,日常生活上若需他人協助,都能申請服務,包括喘息服務、居家復健、居家護理、照顧服務(居家服務、日間照顧、家庭托顧)、輔具購買租借及無障礙環境改善、營養餐飲、交通接送及長照機構等。 衛生局長徐永年表示,期盼透過春節服務不打烊的作法,讓大家能歡喜安心過新年,家庭照顧者不僅能在假期安心出遊,日常生活需受照顧的民眾也能獲得妥善的照顧。(1/13*6)*衛生局 聯絡人: 台中市政府衛生局陳小姐 聯絡電話: 04-25265394分機3300 新聞轉載自http://www.taichung.gov.tw/ct.asp?xItem=1658060&ctNode=7462&mp=100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