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籍看護工施暴或受虐,只是冰山一角! 家總呼籲建立「家庭照顧巡守隊」協助家庭監督照顧品質 (北市訊)同一天,出現了兩則新聞,一則是新北市發生外籍看護工對失智阿嬤施暴;一則是台中市的洗腎阿嬤對外籍看護工施暴。 這不是個案,而是冰山一角,暴露了全國22萬個聘僱外籍看護工家庭,每日提心吊膽的窘境:既擔心受照顧家人是否被外勞善待?也要小心處理與外籍看護工在語言、文化上的隔閡,或擔心外勞逃跑。 雖然有不少家庭找到值得信賴的外籍看護工,就曾聽說有外勞請假一個月返國後,全家人在巷口熱淚盈地迎接。但也有不少家庭抱怨外籍看護工不合格,向仲介公司反映常三推四阻、求助無門。 家總始終主張,就長期目標,政府應訂定「外籍看護工退場計畫與時間表」,以本國的人力物力發展在地長期照顧服務體系。但政府失職,台灣起步太晚,目前已累計的22萬名外籍看護工,也不能以鴕鳥心態,漠視他們的存在,這也等於陷22萬家庭於猜忌、爭執、衝突的照顧處境,政府是間接加害人。 例如,外勞逃跑被認定是雇主責任,除了罰款,申請資格會被凍結三個月,才能重新申請;若再加上仲介公司重新引進需耗時三個月以上,前後需要半年時間。這也造成雇主以防賊態度面對外勞,管理不盡合理。 此外,政府服務也不是很友善於已聘僱外勞的家庭,以「聘請外籍看護工家庭,是否能申請喘息服務」為例,目前中央規定「外籍看護工休假或返國時超過一個月,可申請喘息服務」,但目前各縣市實際做法不一,22縣市中僅8個縣市能做到照顧沒有空窗期「無縫接軌」,包括: ● 台北市、桃園縣、新竹縣、苗栗縣、基隆市、花蓮縣、澎湖縣、連江縣規定「外籍監護工休假離境一個月,可以提前申請喘息服」,有利家庭照顧者事前安排,可以「無縫接軌」。 ● 新北市、新竹市、台中市、彰化縣、南投縣、台南市、高雄市、嘉義市、屏東縣、宜蘭縣、台東縣、金門縣等12縣市「必須等到外籍看護工離境才能申請」或是「必須家屬自行照顧滿一個月才能申請」。 ● 另有雲林縣、嘉義縣,「不提供喘息服務給聘僱外籍看護工的家庭」,連中央規定的標準都未達。 因此,家總有以下幾項建議: 1. 政府應重新檢討外勞聘僱政策,修正其對家庭照顧者不盡合理處,例如要求所有縣市必須落實「友善喘息服務」政策。 2. 由政府與民間組織共同推動成立「家庭照顧巡守隊」,建立家庭訪視標準程序,派遣家庭照顧巡守隊員,協助家庭監督外籍看護工品質,例如受照顧者人身健康、居家環境整齊安全等;另外也協助家庭面對仲介公司溝通。 3. 「家庭照顧巡守隊」應優先聘僱家庭照顧者畢業生(已經卸下照顧責任者),有效利用它們的寶貴經驗貢獻,也能促進家庭照顧者的再就業。 家庭照顧者時常獨自面對所有的照顧問題,卻束手無策。家庭照顧者關懷總會提供單一窗口諮詢服務,若遇到任何照顧過程中的問題,請撥打家庭照顧者關懷專線0800-50-7272(台語:有你,真好、真好) (附件)各縣市「外籍監護工休假返國空窗期,家庭是否能申請喘息服務?」調查一覽表 ***************************************************************** 聯絡人: 家庭照顧者關懷總會秘書長陳景寧2585-5171轉11、0933-206052 副秘書長袁慧文2585-5171轉13、0985-328-420
[台北活動]瑞典長期照顧政策 演講活動 今年九月家庭照顧者關懷總會參加「第六屆國際家庭照顧者研討會」。這次會議共有32個國家,600多人參與。這是照顧者會議第一次在非英語系國家瑞典召開,會議當中與各國照顧者組織之實務工作者及學者進行交流,吸取各國服務經驗與不同的思考觀點。在與各國的交流中,碰巧得知於Linunus University, Sweden的Senior Lecturer,Judy Chow 將於11月到台灣,因此積極邀請她進行公開演講介紹瑞典的長照制度,為我國的長期照顧政策加入不同的思維。原本Judy Chow並未安排台北行程,這次應本會邀請特別安排在台北停留半天進行演講,Judy Chow為香港裔將以中文演講,希望了解瑞典照顧政策的夥伴們歡迎報名參加。 詳請請見演講活動簡章 *活動人數已達額滿,感謝您!
[聯合新聞網]雲林全國第二老 日照中心幫照顧 2015-10-20 07:28:19 聯合報 記者胡瑋芳/台西報導 雲林縣沿海台西等偏鄉,許多鄉親為了謀生,被迫離鄉背井討生活,老人、小孩及外籍配偶多是共同現象,雲林老人人口比率更高居全台第二,許多老人為了家計仍須外出工作,適逢歡慶重陽節前夕,更令人不捨。 其中年邁的陳阿公因媳婦離家出走,兒子靠外出打零工為生,他必須帶孫子,肩負隔代教養重擔,為了家計每天綁蚵仔殼賺工錢,鄰居都說阿公真是很辛苦。 這是不少沿海居民的寫照,工作機會少,青壯年人大多到都市找工作,子女面臨嚴重隔代教養問題,成了求學、生活弱勢族群,是沿海偏鄉世代悲情。 縣政府社會處長丁彥哲表示,縣內弱勢學童及老人人口偏高,縣府除開辦課輔班外,為減輕家庭照顧老人壓力,陸續在各區開辦日間照顧服務中心,針對家人因工作白天無法提供照顧的老人、身心障礙者或失能者,提供另一種照顧的選擇。 紅十字會雲林縣支會劉素禎指出,該會在台西區開設的日間照顧中心,服務區域包括台西、東勢、麥寮及四湖鄉,負責老人日間照顧及居家服務,地址在台西鄉海口 村中山路299巷56號,聯絡電話(05)6985632、6980578,歡迎鄉親提出申請,減輕家屬照顧壓力與負荷,並可增進老人家生活品質。 新聞轉載自http://udn.com/news/story/7326/1259576-%E9%9B%B2%E6%9E%97%E5%85%A8%E5%9C...
[元氣網/聯合新聞網]老人顧老人…人瑞主要照顧者 70歲以上占七成 2015-10-20 00:00:00 聯合報 記者鄧桂芬、吳佳珍、莊旻靜 北部某醫學中心急診室,小林阿嬤皺眉躺在推床上,表情痛苦,被單下的身軀看起來好小好小。小林阿嬤不小心跌倒兩天了,因為很能忍痛,平常活動又少,家人一直沒發現,直到女兒來看她。 在急診室張羅事情的小林阿嬤的女兒,看起來也是一位「阿嬤」,頭髮花白的她六十五歲 ,是百歲小林阿嬤最小的女兒。小林阿嬤的女兒說,媽媽其實最想看到大兒子,也就是她大哥,但大哥八十一歲了,又有高血壓,沒有辦法到急診室看護媽媽。 人瑞兒女也老了 人瑞走過百年歲月,人瑞的兒女也是老人了。新竹最年長的人瑞曾彭尾妹,兒子曾錦芳八十三歲,卻常感受自己「仍是媽媽的孩子」。 根據本報委託,台大社工系教授楊培珊進行「人瑞調查」,發現人瑞主要照顧者與同居者為子女,且子女多數在六十到九十歲間,七十歲以上照顧者占七成,百分之廿八點九甚至超過八十歲。 「中老、老老照顧的問題正在發生。」楊培珊表示,大多數都是中老年及老年子女照顧超老年的人瑞,家族性老化的現象愈來愈常見。 楊培珊五年前進行人瑞調查時就發現,有八十餘歲老婦人每天背著百歲婆婆上下樓。家有長壽老人是福氣,但中老人照顧老老人,所承受的壓力跟負擔比年輕人沉重。七、八十歲的子女,無力照顧臥床的人瑞爸媽,需要看護工或機構協助,對於已退休的子女而言,體力和經濟上也不堪負荷。 圖/聯合報提供 家住新北市張老師六十七歲,她的父母年過九旬,兄姊都在國外,照顧工作由她一肩扛起。張老師說,照顧父母這廿年,她曾在父母住院時壓力大到失眠,必須服用安眠藥,還得膀胱炎而血尿,她也因此提早退休,以免自己累垮。 想要偷閒被叩回 她的生活中幾乎只有照顧爸媽,無法和先生一起享受退休生活。有次想偷閒半天,和老公離開大台北,去新竹吃貢丸,車才下交流道,就接到母親電話:「妳爸尿不出來」,貢丸沒買,就掉頭回家帶父親去醫院。 壯年的孫子女奉養人瑞,同樣不容易。家有人瑞的許先生和哥哥從小和奶奶感情好,爸爸早逝,當初說好奶奶輪流住兩兄弟家,但奶奶失智後,一直覺得大嫂拿了她的衣服,讓他們不堪其擾,再加上其他行為,大嫂不想照顧奶奶,兄弟兩人因此四年不相往來。 台大兒少與家庭研究中心主任薛承泰提醒,現在八十歲以上者,兒女大約四十到六十歲,正是戰後嬰兒潮出生、兄弟姊妹最多的時候,家庭機制比現在廿、卅歲年輕人完整。中老人照顧老老人現在已成常態,未來將面臨更嚴酷的考驗。 新聞轉載自http://health.udn.com/health/story/8770/1257058-%E8%80%81%E4%BA%BA%E9%A1...
[聯合新聞網]美國老人日托中心收費 服務範圍廣 2015-10-18 07:52:05 中央社 波特蘭18日專電 美國老人日托中心如同接收嬰幼兒的托兒所,接收需要照顧或協助的老年人,包括行動不便、身體狀況虛弱或具有認知障礙等,更有強調專門照顧阿茲海默症或其他失智症患者。 美國目前約有4600家老人日托中心,除了有公立的,也有私人經營,另外還有隸屬於非營利組織的日托服務。 所有的老人日托中心(adult day service center或adult day care),都需要擁有州政府核發的執照,並且接受法律規範。 許多州對於老人日托中心的最低員工人數、每位員工可以照顧幾名病患的比例等,都有明文規定。美國「全國老人日托服務協會」(National Adult Day Services Association)建議的照顧比例為每名員工負責照顧六名患者。 老人日托中心營業時間多半是週一至週五早晨7點到晚上6點,某些中心週末假日也開放,某些機構則提供交通接送的服務。 參加老人日托的收費標準,依地方不同、服務項目差別,會有不同價格。一般而言,美國老人日托每天收費約在40多美元(約新台幣1261元)到60多美元之間。 根據統計,2014年全美老人日托平均收費標準為每日65美元,對臨時有需要短時間請人代替照料老年人的家庭來說,可以說是相當方便且經濟的選擇。 美國政府提供65歲以上老人的公營「Medicare聯邦醫療保險」並不給付老人日托的費用,但美國政府提供低收入戶的公營「Medicaid 醫療補助」在許多州則會給付老人日托費用,尤其是患者需要全職護士照顧的情況。 另外,某些州政府提供老人日托費用補助,患者必須主動提出申請,這些補助計畫的主要用意,則是希望透過日托中心的服務,延緩或避免高齡州民被安置到老人院,造成州政府更大的預算負擔。 住在紐約州的女作家斯特丁紐斯(Martha Stettinius)形容自己是典型的「三明治世代」,除了要照顧丈夫與兩個孩子的生活起居,還負責照料患有血管型失智症及阿茲海默症的高齡母親。 斯特丁紐斯分析,如果身為配偶或伴侶,常會覺得自己理應讓心愛的人留在家裡,並且要親手幫忙打理一切;有些則是寧可自己勞累,也不願把心愛的人過去辛苦賺錢存下來的積蓄,用來花在老人日托服務上頭。 她以自身經驗指出,拒絕外界的幫助,可能導致操勞過度,所有能量消耗殆盡,原本負責照顧人的人,到頭來健康卻出現嚴重問題,「身為負責照顧者,我們需要有自己的時間,我們每個人都需要,而且每週都需要!」 新聞轉載自http://udn.com/news/story/5/1256272
[聯合報]基隆日照中心好少…明年4月開第三間 2015-10-16 08:13:58 聯合報 記者張芮瑜/基隆報導 基隆市老年人口比例雖在全台排名第9,但年成長速度飛快,老人照顧機構近幾年已成燃眉之急,全基隆卻只有兩家日間照顧中心。基市府社會處長青身障科科長陳儒東說,現正努力中,明年4月預計會有第三家日照中心成立。 去年基隆市65歲以上高齡人口約4萬6000人,其中領有失智手冊者約有300人,失智老人的日間照顧成問題;基隆市立醫院附有設日間照護機構,前年底基隆第二家日照機構「第一日照中心」也在中正區中船路上設置。 第一日照中心照顧的是各區失智失能的老人約34人,平均年紀80歲,長者大多由專車每日接送至中心,昨天中午中心舉辦重陽節活動,慈音幼兒園約小朋友來日照中心載歌載舞,與阿公阿嬤同樂,整個空間頓時年輕起來,笑聲洋溢。 社會處長青身障科科長陳儒東說,面對高齡化局勢,衛服部訂定政策,要在105年以前達到「一鄉鎮一日照」的目標,基市府雖急欲拓展日照機構,卻有其困難與限制。 根據主計處統計資料,基隆市 101年出生人口數從2399人跌至102年2165人、103年的2,062 人,出生人口下跌加上移出的年輕人口加劇;且遷出率又大於遷入率,社會增加率呈現負成長;再加上過去的一波戰後嬰兒潮,現在都步入老年,三者綜合起來,人 口老化速度居全台之冠 陳儒東說,日照機構成立門檻高,不只規定坪數需在100坪以上,容納人數限制在30人上下,且硬體、公安、消安等設備更須符合法令,基隆市老舊建築多,尋找空間處處碰壁。 社會處尋找許久,才在七堵區泰安路上找到合適地點,已委託籌設中,預計明年4月會成立第三間日照中心。 彌補不足 關懷據點變日托 基隆157個里共有78個關懷據點,平均每2個里就有1個據點,密集度全台之最,關懷據點多設在社區或里鄰活動中心之中較普及,陳儒東盼能用此優勢,補足日照中心的不足。 陳儒東說,社區照顧關懷據點是由有意願的村里辦公處及民間團體參與設置,邀請當地民眾擔任志工,提供老人關懷訪視、電話問安諮詢及轉介服務,並視當地需求 特性,提供餐飲或辦理健康促進活動,老人留在熟悉的環境中生活,也讓家庭照顧者有喘息服務,預防長期照顧問題惡化,發揮社區自助互助功能。 基市府社會處長青身障科現正積極將關懷據點轉型為日托班,空間雖然沒有日照中心寬敞、專業,但使用人數也限制在15至20人,多了社區化、在地化的特色, 老人家更方便前往、彼此互動更緊密,今年起暖暖區過港里和七堵區堵北里就各有一間成功轉型,年底前,中山區通明里的據點也預計會搖身一變。 日照中心多為失能、失智患者使用,每月收費1萬1000元至1萬5000元含餐,但日托班每月收費2000至3000元不等,價格較親民,期盼日托班的普設能吸引更多長者走出家門,和社區、社會互動。 新聞轉載自http://udn.com/news/story/7328/1252039-%E6%97%A5%E7%85%A7%E4%B8%AD%E5%B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