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社]職場深耕服務 助智能障礙者穩定就業 (中央社記者廖壬楷台中31日電)「我有能力照顧家人」,有智能障礙的小益在台中市勞工局「身心障礙者職場深耕」服務協助下,不但找到合適工作,還能扛起家計照顧家人。 台中市勞工局長黃荷婷表示,小益身世坎坷,全靠外公、外婆拉拔長大,懂事的小益高中畢業後,不忍年邁二老還要照顧一家大小,決心外出工作扛起家計,卻因自身條件限制,謀職不易。 去年5月,小益經由勞工局輔導,進入經營CNC換刀系統的聖杰公司工作。輔導小益的就服員劉澄蓉說,聖杰公司對於身心障礙朋友的協助,除提供就業機會,也能多方照顧他們的需求,適才適用,多所包容。 劉澄蓉指出,小益第1個月領到薪水,就為家人更換老舊電視機,看著畫面清晰的電視機,外婆開心地直說「憨孫長大了」。 外公、外婆年邁多病,日間乏人照顧,讓小益憂心忡忡,或多或少影響工作效能。為此,小益任職的公司向勞工局申請「身心障礙者職場深耕」服務,希望透過深耕服務為他解決問題,以強化工作表現與穩定性。 黃荷婷表示,勞工局為協助身心障礙者穩定就業,還規畫「職場深耕服務」,這是針對職場適應不良的身心障礙勞工,提供「即時性」的後續服務,可協助他們排除障礙專心工作。 此外,也希望能提升企業雇主對身心障礙者就業服務的信賴度,進而強化雇主進用身心障礙者意願,一舉兩得。1040731 *更多關於臺中市身心障礙者職場深耕計畫,請看臺中市政府勞工局網站 http://www.labor.taichung.gov.tw/ct.asp?xItem=58944&ctNode=19699&mp=117010
[中央社]雲林推行動社福 照顧老殘婦幼貧 中央社-2015年07月31日 上午10:33 (中央社記者葉子綱雲林縣31日電)雲林縣政府推出「行動社福」方案,照顧老殘婦幼貧,社會處今天表示,幸福專車、長青食堂、日間托老等,正逐步擴大服務。 雲林縣政府社會處長丁彥哲指出,對於照顧老殘婦幼貧,縣民觸手可及的行動社福,有一鄉鎮一長青食堂、幸福專車、實物銀行、輔具銀行、社區關懷據點、家庭服務中心、紫絲帶零暴力家園等。 他說,雲林有20鄉鎮,已有12鄉鎮辦理長青食堂,透過長青學苑、樂齡中心等持續推廣中;日間托老由56個社區關懷據點,長者可上課或用餐,得到關懷。 至於輔具資源中心,雲林縣是全台少數整合社政、衛政、長照、教育、勞政為單一窗口的資源中心,並成立輔具銀行,推動使用後追蹤、到宅服務等。 丁彥哲表示,幸福專車今年擴大到11部,巡迴10鄉鎮提供偏鄉民眾免費搭乘,嘉惠長者及身障者等;家庭暴力防治透過家庭服務中心落實到社區;實物銀行持續獲得各界捐助,協助經濟弱勢家庭,生活獲得改善。 新聞轉載自http://n.yam.com/cna/society/20150731/20150731185141.html
[中央社]失能者難洗澡 民團服務尊嚴沐浴 失能者難洗澡 民團服務尊嚴沐浴 發稿時間:2015/07/28 19:19 最新更新:2015/07/28 19:19 (中央社記者龍珮寧台北28日電)中華聖母基金會將於8月到11月巡迴各縣市,提供超過百位長期臥床失能或身心障礙者,有尊嚴的到宅沐浴服務。基金會估計,臥床超過10年者,有4成沒有洗澡。 衛福部推估全台人口失能人數,民國104年約75.5萬人,120年快速增至120萬人。天主教中華聖母基金會執行長黎世宏今天公布長期臥床者清潔照顧調查報告。 報告顯示,64%家屬只能用擦澡代替幫家人洗澡,失能1年以上沒洗澡就有46%,其中,臥床超過10年者,更有40%臥床的人沒有洗澡。少洗澡的主因在於家屬認為,幫失能者洗澡是危險的事,在體力和經濟上都有很大的負擔和無力感。 黎世宏說,1天以上沒洗澡的失能者,有73%覺得很難受,但這些失能者卻必須接受很多年沒辦法洗澡的壓力,並被迫放棄身而為人應該擁有的乾淨尊嚴。 中華聖母基金會推動到宅沐浴車,今天舉辦為失能者家庭「澡」回幸福時光,到宅沐浴車推廣巡迴服務記者會,國際影后楊貴媚擔任愛心大使,籲支持沐浴車巡迴偏鄉服務。 在今天記者會上親自示範如何幫失能者沐浴的楊貴媚表示,若非母親中風,也不會注意到洗澡有困難,未來到各縣巡迴服務,只要她時間允許,都願意當志工,為失能家庭服務。 天主教中華聖母基金會將從今年8月起,由北至南巡迴各縣市,預計停留12站,提供超過100位長期臥床失能或身心障礙者,有尊嚴的到宅沐浴服務。 可致電(05)278-0040轉3301、3322詢問。 新聞轉載自http://www.cna.com.tw/news/ahel/201507280384-1.aspx
[中時電子報]長泰護理之家開幕 提供98床銀髮護理照護 2015年07月26日 14:40 陳育賢/竹縣報導 隨著人口老化,未來銀髮族護理照顧的需求勢必大增,位在新竹縣新豐鄉埔和村的長泰護理之家26日在副縣長徐柑妹、議長張鎮榮共同剪綵下正式啟用,即日起將提供98床的服務,為桃、竹地區長者提供優質的照顧。 副縣長徐柑妹表示,縣府近年積極推動老人生活照顧,除加強推展長期照顧服務方案、42社區照顧關懷據點外,對於失能老人還提供交通接送服務、日間照顧、輔具租借及無障礙環境改善等3項長期照顧服務。 尤其日間照顧方面至2013年止共成立5所日照中心,預計在芎林鄉及湖口鄉分別再成立一般型日照中心,另偏遠地區則優先輔導現有日間關懷站體系,於至2017年完成新竹縣日照中心網絡。 長泰董事長郭格則指出,長泰護理中心佔地2,000平方公尺,跨專業的護理照護團隊將營造1個以家庭為出發點的照護環境,此外區內另包括有無障礙空間設計、懷舊復古區、宗教區、中央廚房、老人特殊餐具及2座無障礙電梯等銀髮友善環境。 院長周細蓮並表示,護理之家服務對象包括慢性病需長期照護者、植物人及大小便失禁、中風、癱瘓、行動不便、生活自理需人陪伴的健康老人、老人失智症及行動不方便、出院後仍需護理扶持照護、癌症患者需短、長期照護者,初期照護對象可達98人。(中時即時) 出版編輯:林柏安 新聞轉載自http://www.chinatimes.com/realtimenews/20150726002144-260405
[風傳媒]柯P力挺「友善台北好餐廳」為身障朋友提供一條鞭服務 台北市長柯文哲23日上午出席「友善台北好餐廳標章」記者會,由「众社會企業」推動的友善餐廳認證標章,凡經身障訪察特派員前往考察、通過認證,就可加入「友善台北好餐廳」手機APP列表中,成為台北身障朋友吃飯歇息的友善名單。同時「皇冠大車隊」也加入身障服務,已提供135台友善計程車,直送友善餐廳,完善台北身障者的一條鞭服務。 友善餐廳APP一目瞭然 能獲得友善餐廳標章的條件,包括進出門口有輪椅斜坡、導盲犬可進入餐廳、走道夠寬敞能夠容納得下輪椅、桌椅高度適合身障者、有足夠的容納膝蓋等,就連軟性服務也要是平等的,如此才能夠通過認證,之後每年都要重新申請。 众社會企業國際營運長周涵表示,2014年由社會局補助180萬元,用於培訓訪察特派員150名,這些特派員都是身障者,目的在將他們的不便經驗轉變為訪察餐廳的專業,由他們出動前往各大小餐廳訪察拍照,將訊息公佈在與民共用的「友善台北好餐廳」手機APP上,供身障者隨時用APP查詢周邊友善的餐廳,方便前往用餐。 周涵說,目前台北市、新北市、基隆市已經有1200家友善餐廳,目標在5年內達到4000家,她現場秀出APP,當中明確標記出哪些店家經過認證,並且可看到特派員拍攝的店家友善空間樣態。 目標:5年4000家 「众」是一家社會企業,初期的資本來自北市社會局補助與投資人的自有資金,但周涵坦言,後續還是需要有自償的經費來源,目的在不間斷地投入特派員的訓練、訪察工作,因此,第一次認證的餐廳可以免費獲得標章,但後續每年的追蹤認證就需要繳交1萬元的認證費。由於1萬元對於小餐廳而言是一筆不小的費用,是否擔心會有商家放棄認證、無助於推展友善空間的理念?周涵表示,仍有商家表示願意付錢認證。 不僅如此,众社會企業還打算推動身障者的「友善旅遊」,目前已派員到香港、馬尼拉、馬來西亞等地,已培訓了香港30名身障特派員,培訓完成後也會比照台灣,前往餐廳訪察,提供香港身障者一個友善的餐廳空間,同時也供前往外地的台灣身障者使用。 計程車車行也共襄盛舉 「皇冠大車隊」計程車車行也致力於推廣「友善計程車」,總經理吳俊德表示,目前已有135部專供身障者乘坐的友善計程車,輪椅可以直接推入車內,車隊也願意配合友善餐廳,直送身障者到友善餐廳,完善一條鞭式的身障服務。 「改變,從台北開始」,柯文哲表示,政府力量有限,民間力量無窮,要讓全部的餐廳都改裝為友善餐廳也不太可能,一開始先用鼓勵的方式,同時會在網站上面公告相關資訊,而众社會企業也會在網路上看哪個地區比較缺友善餐廳,就會去說服廠商願不願意參加,而政府一開始會用鼓勵的政策,後來才是獎勵的做法。 柯文哲表示,未來北市府會把這項活動合併到2016設計之都的一部分,因為設計之都最重要的意義不只是好看而是實用,實用也不能只是對一般人而已,對身心障礙朋友更要實用,所以建立網站和APP後,讓身心障礙朋友可以輕易找到適合的餐廳用餐,或是進出捷運站時都可以輕鬆找到電梯出入口,柯文哲說,希望未來透過設計之都和資訊局的努力,可以把這些資訊都整合起來。 *更多關於「友善台北好餐廳」手機APP,請看http://app.ourcitylove.org/詳細介紹 新聞轉載自http://www.storm.mg/article/58412
[中央日報]如何避免臥病長者壓瘡?護理專家林素雲:落實翻身照顧SOP 中央日報 (2015-07-22 02:03) 「居家臥病長者壓瘡的形成,是完全可以避免的」。基隆市立仁愛之家養護大樓督導林素雲21日在臺北市「居家長者照顧技術」講座中強調,只要照顧者掌握護理技巧與原則,遵守翻身照顧SOP標準作業流程,長者除了可以遠離壓瘡,也可以避免併發症的發生。 「居家長者照顧技術」是「居家高齡長者生活照顧」系列講座之第4場次,由臺北市陽明老人公寓聯合恆安照護集團、亞東技術學院護理系及臺北護理健康大學護理系專業師資,與士林區富光里辦公處共同舉辦,地點在富光里民活動中心。 林素雲指出,為臥病在床長者翻身,是有護理技術與方法的,而翻身的目的主要是維持長者皮膚的完整性,避免壓瘡的發生,以及促進血液循環,增加長者舒適感。 基本上,翻身護理原則是最少每兩小時翻身一次,避免於進食後一小時內實施,標準方法是以枕頭墊於長者背臀部,使身體成傾斜姿勢,雙小腿之間支托一枕頭避免兩腿相互壓迫,並調整頭部位置以免屈曲或歪斜,同時予以適當支托,保持頭頸部呈一直線。 正確的洗手技術,是照顧者照顧長者的ABC。林素雲指出,洗手口訣是:濕、搓(內、外、夾、弓、大、立、腕)、沖、捧、擦,搓手步驟至少搓滿20秒以上,每個部位至少搓揉5~10下。 林素雲表示,洗手的目的是:去除照顧者手上的污垢,預防雙手污染及皮膚感染,減少長者和照顧者之間交互感染,降低病菌的傳播,保護住民及照顧者的身體健康。特別是照顧者接觸長者前後,不管有無執行照護業務,都要落實正確的洗手SOP,以維護自身的安全。(王鵬捷編) 【中央網路報】 新聞轉載自http://news.sina.com.tw/article/20150722/148295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