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報]塵爆救助/八仙補助整合3資源 依個案分配 2015-07-16 02:30:32 聯合報 陳正芬/中華民國家庭照顧者關懷總會理事長、文化大學 八仙家屬自救會家屬唐美娜的話引發社會反彈:「傷者不是乞丐,也是有繳交健保費,中央政府應該提出具體的回應…,傷者出院後,可能必須聘請看護這類的復健費用…,我們真的沒有這麼多錢…。」 這正是民眾對於全民健保、商業健康險及社會救助的誤解。筆者提醒,政府應先針對每位個案的狀況,盤點其既有資源的優劣性,再決定有限社會資源的分配,才不致造成資源錯置與排擠。 一、全民健保不是吃到飽,而是有法定理賠項目,例如聘看護費用或長期照顧費用就不在其中。 二、台灣估計有半數以上民眾都投保的商業保險,醫療險病房日額、實支實付,甚至傷燙傷等重大傷病還有加額給付,另外還有意外險、殘障給付。八仙塵爆受害民眾是不是都獲得保險公司該有的賠付? 三、政府是否該請保險公會,統一清查八仙塵爆受害民眾所領到的保險金,再依照其家庭所得狀況,才能作第三層—社會救助資源的分配,因為社福資源是有限的,而復健路是漫長的。 依據社會救助法第十八條規定,有下列情形之一者,得檢同有關證明,向戶籍所在地主管機關申請醫療補助:一、低收入戶之傷、病患者。二、患嚴重傷、病,所需醫療費用非其本人或扶養義務人所能負擔者。參加全民健康保險可取得之醫療給付者,不得再依前項規定申請醫療補助。這也就是地方政府應負責任。 建議衛生福利部與金管會,盡速組成委員會,針對八仙理賠個案所獲得最終理賠的商業保險資料,邀請地方政府與民間團體,共同評估檢視,以決定社福資源最適切的分配方式。 再則,長期照顧保險法的通過更重要。面對燒燙傷,病人需歷經急性、急性後期以及長期照顧三個階段,如果燒燙傷面積不大,病人可能無須進入長期照顧體系。但截肢個案則在狀況穩定後需身心障礙與長期照顧體系的支持。這次八仙塵爆事件已引發資源是否排擠的爭議,過去的燒燙傷病患是否也應得到類似八仙案被高度重視的醫療處置?更遑論長期照顧。因此,訂定一個一體適用,全民皆享的長期照顧體制,才是正本清源之道。 新聞轉載http://udn.com/news/story/7339/1058851
[The News Lens 關鍵評論網]不是只有八仙家屬累倒了...民團呼籲:育嬰假應擴大為「照顧假」 [The News Lens 關鍵評論網] 新聞整理:李牧宜 八仙塵爆案讓逾500個家庭蒙上陰影,許多家長請長假照顧孩子,甚至為了陪孩子度過漫長的治療復健期,被迫離開職場。中華民國家庭照顧者關懷總會 12日呼籲將「育嬰假」改為「照顧假」,強調照顧範疇不只嬰幼兒,應擴及至各年齡層需照顧的家人,協助這些家庭能有更寬裕的照護空間。 大紀元報導,家庭照顧者關懷總會理事長陳正芬以八仙塵爆為例,表示燒燙傷嚴重傷患,至少要照顧3個月以上,家屬必須請事假,並非長久之計。陳正芬表示,若孩子經過2、3年後身體順利恢復,這些有工作能力的家長卻再也無法回到原來的職場,「公司長期培養的人才,卻只能付諸流水。」 依《勞工請假規則》,勞工普通傷病假若超過規定期限、加上事假或特休假仍無法痊癒者,可申請留職停薪,最長1年;另依《性別工作平等法》規定,勞工在子女滿3歲前,最長可申請2年育嬰留職停薪。除上述兩情形外,其餘皆由勞雇雙方協議。 陳正芬也表示,家庭照顧強調適用對象在12歲以下,12歲以上身心障礙者或失能老人卻被忽略,希望全職照顧者每逢六、日後休假一天。《長期照顧服務法》新增家庭措施,包括居家式喘息服務,但現僅有14至21天,未明定每週一休假。她指出,全國有15萬名全職照顧者,若年休52天,政府要撥出經費70億元,但現今一年經費僅24億元。 對於在職照顧者,法定雖保障育嬰假6個月留職有薪、2年留職停薪,但是,並未包括失能照顧。陳正芬說,照顧生病及意外者有7天以內假期,但並沒辦法負荷長期照顧。因此她希望育嬰假擴大為照顧假後,可讓極重度病患照顧者留職停薪1至2年。 陳正芬表示,長期照顧需要6個月以上,在職照顧者很難維持工作,若離開工作,恐怕落入貧窮議題。大多數國家都在設法採彈性工時或留職停薪,讓照顧者留住工作。 中央報導,勞動部勞動條件及就業平等司司長謝倩蒨表示,所謂育嬰假其實是留職停薪,現行勞工若因其他因素需留職停薪,如家庭照顧需求,只要和雇主達成協議就可以請,若要入法,需凝聚社會共識,還需再研議。 中時報導,八仙樂園塵爆案發迄今16天來,除傷患與家屬受關注外,中華民國職能治療師公會全國聯合會也提醒,應重視第一線照顧者,包含醫師、護理師、物理治療師等人的心情與紓壓需求,因此該會規劃推出「Care the Carer」計畫。 職能治療師公會理事長、八里療養院能治療科主任張自強說,「Care the Carer」計畫4大原則為該休息時就休息、感到壓力就找人說、學習壓力放鬆技巧、團體事件分享與抒壓,避免把工作壓力帶入私領域,持續扮演好照顧者的角色。 新聞轉載自http://www.thenewslens.com/post/188750/
[大紀元]照料重病心力交瘁 台家總籲比照育嬰假訂照顧假 【 【大紀元2015年07月13日訊】(大紀元記者徐翠玲台灣台北報導)八仙塵爆燒燙傷嚴重傷患,至少要照顧3個月以上,家屬必須請事假,並非長久之計。中華民國家庭照顧者關懷總會理事長陳正芬12日在20周年記者會表示,家庭照顧強調適用對象在12歲以下,12歲以上身心障礙者或失能老人卻被忽略。她建議,讓全職照顧者週休1日,在職照顧者,比照育嬰假,擴大為照顧假。 陳正芬指出,若台灣勞工都已週休二日,希望全職照顧者每逢六、日後,休假一天。《長期照顧服務法》新增家庭措施,包括喘息服務,但現在僅有14~21天,未明定每週一休。不過,全國有15萬名全職照顧者,若年休52天,政府要撥出經費70億元,這也將創造出內需照顧產業,但現在一年經費才24億元。 關於在職照顧者,法定雖有育嬰假6個月留職有薪、2年留職停薪,但是,並未包括失能照顧。《性別工作平等法》第16條有規定照顧生病及意外,假期7天以內,並沒辦法負荷長期照顧。她希望能將育嬰假擴大為照顧假,照顧極重度家人病患時,可請留職停薪1~2年。 陳正芬表示,長期照顧需要6個月以上,在職照顧者很難維持工作,若離開工作,恐怕落入貧窮議題。大多數國家都在設法採彈性工時或留職停薪,讓照顧者留住工作。 八仙事件突顯40、50歲照顧者在職場最顛峰時,可能為了父母、家人而被迫提早退休。陳正芬說,在職照顧者估計至少50萬人,他們需要彈性工時、照顧假、留職停薪,也就是1年7天的照顧假,讓所有照顧者一體適用。照顧年老父母應比照育嬰假,前6個月薪資八成,2年留職停薪。◇ 責任編輯:吳明芳 新聞轉載自http://www.epochtimes.com/b5/15/7/13/n4478994.htm
[聯合報]家總籲:擴大育嬰假為照顧假 2015-07-13 02:31:13 聯合報 記者陳雨鑫/台北報導 八仙塵爆案讓近五百個家庭蒙上陰影,為了專心照料孩子,許多家長不得已請假,甚至辭掉工作。家庭照顧者關懷總會呼籲將育嬰假改為「照顧假」,強調照顧範疇不只嬰幼兒,應擴及各年齡層需照顧的家人。 「八仙塵爆凸顯家庭照顧問題。」家庭照顧者關懷總會理事長陳正芬昨表示,家總走過廿個年頭,看到台灣照顧者的急迫需求,年輕人因人口老化所承擔的壓力,已到臨界點,再不正視,百萬照顧者的壓力恐會崩盤。 陳正芬表示,國內針對生育夫妻提供育嬰假,子女未滿三歲前,父母可申請留職停薪,最多兩年,就業保險另提供育嬰津貼六個月。她建議應修正性別平等法第十六條及第廿條,將育嬰假擴大為照顧假。 在台北榮總救治的塵爆傷患朱俐,燒燙傷面積近八成 ,擔任計程車司機的朱俐爸爸說,事發至今無法工作,天天都得到院照料。他說,若有照顧假,對一般上班族絕對受惠,但自由業、中低收入戶者也該考量進去。但他也認為,塵爆肇事端應全權負責,不該由政府埋單。 新聞轉載自http://udn.com/news/story/8313/1051946
謝佳容:照顧失智長者 先評估個案再改善環境 臺北護理健康大學護理系副教授謝佳容演講的神情。 [中央日報 網路報] 臺灣老人人口急速攀升,至2025年將邁入超高齡化社會,老人的照顧已逐漸成為顯學。臺北護理健康大學護理系副教授謝佳容7日在「失智者照顧技巧」講座中指出,在照顧上,要先評估了解個案的狀態,再根據病情的發展及健康狀態、殘存能力,進行支援與照護。 「失智者照顧技巧」是「居家高齡長者生活照顧」系列講座之一,由臺北市陽明老人公寓結合恆安照護集團、亞東技術學院護理系及臺北護理健康大學護理系專業師資,與士林區富光里辦公處共同舉辦。 謝佳容表示,長者失智的核心症狀,是腦神經細胞遭破壞所引發的症狀,依症狀可能惡化失智症者,會無法辨識事實,簡單的說,會產生記憶障礙,記不 住新的事物;判斷力障礙,無法依事物到底思考;執行功能障礙差,無法依訂定計畫,執行順序,步驟;解決問題功能障礙弱化,無法對意外狀況作出回應,只會陷 入混亂狀況;定向感障礙,不知今天是幾月幾日及自己目前的所在地;失認、失語、失用,不知衣服穿法及工具使用、不知眼前的東西是什麼、想不起東西的名稱、 無法理解人們說話的意思。 周邊症狀則是失智症的核心症狀加上本身的個性、身體狀況、經驗、環境等因素夾雜一起,所引發的症狀,導致憂鬱、妄想等精神問題。此類症狀使失智症者無法適應正常生活。 謝佳容提醒家屬,如長者發生以下症狀,應立即就醫,包括:判斷力急速退化、無法勝任以前熟悉的工作、經常忘記最近所發生的事情,說話時無法以適當的字彙表達、容易走失、對生活失去興趣及經常找不到東西等等。 針對失智長者日常生活照顧的方法與策略,謝佳容指出,應改變失智長者做事的方法;避免用火危險,改用電磁爐煮食物,拜拜時以手拜代替上香;改變 物品:避免輪椅角刮傷足部,加上襪墊減少摩擦傷害,門的喇叭不易轉開,改造成握把式壓下開門;運用輔具減少活動操作難度:借輪椅或拐杖移動,維持正常社交 功能,操作筷子不便,改用輔具仍可自行進食;改造環境:硬體上,空間規劃及物品擺設能簡化、明示,以家庭式的個別照顧空間為目標,軟體上,營造良好環境- 友善的照護語彙共識。 另外,要避免環境或身體的過度刺激,噪音、訪客,避免負面的態度及說話語氣,不要責罵或驚嚇到長者,應以正面鼓勵的方式,避免不合理的期待,消除容易造成被害妄想的情境,切勿使用化學性或物理性約束長者等等。 系列講座尚有2週2場次: 7月14日,臺北市兆如老人安養護中心復健師朱家德主講「預防跌倒」;7月21日,基隆市立仁愛之家養護大樓督導林素雲主講「居家長者照顧技術」。 陽明公寓主任邱昭琪歡迎士林區家中有居家高齡長者及其家屬共同進行課程研習,建立家屬對高齡長者日常生活照顧之相關知識及技術。報名電話如下:士林區富光里區民活動中心:28162459;陽明公寓:28619296。(王鵬捷編) 新聞轉載自http://www.cdnews.com.tw/cdnews_site/docDetail.jsp?coluid=108&docid=1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