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財經網]朱提長照 不排除營利機構 2015-11-30 14:34:11 聯合晚報 記者程平/台北報導 朱立倫質疑蔡英文的長照政策,財源既不足夠也不穩定。 記者胡經周/攝影、報系資料照 國民黨總統參選人朱立倫30日舉行長照政策談話會,提出「多元長照、安心養老」政策,主張服務健全、多元選擇、財源充足和在地老化的目標;透過落實社區照 顧、多元長照服務、長照保險、提供支持服務等策略,讓銀髮族及失能者能得到更妥適的照顧。朱立倫也希望,在長照雙法的基礎上,盡早建立長照保險制度。 朱立倫公布自己的長照政策,主張以長照保險法做為永續發展長照的財源,並也質疑對手民進黨主席蔡英文的「長照十年2.0」政策,主張用遺贈稅和房地產交易稅支應長照經費,但是這兩項稅收是機會稅,蔡英文必須說明如何提供穩定的長照經費。 朱立倫也以他在新北市推動的政策為基礎,主張老人樂齡學習、老人共餐、銀髮俱樂部、公共托老中心,並強調需要更多努力,長期照護機制非常重要;多元化的長照服務,除了政府經營的長照機構之外,也會納入非政府組織、個人化或是營利機構經營的長照機構,滿足民眾不同需求。 長照人力方面,朱立倫主張持續推動「長期照顧服務量能提升計畫」,加強偏鄉長照資源之建置,預計三年投入300億元,未來將銜接長照保險。朱立倫並主張透過職業訓練與輔導,培育長照人力及相關照護技能與證照,創造長照產業服務人才。 朱立倫說,目前規定,長照服務必須由財團法人才能經營,國民黨主張多元化,但仍會嚴格管理與把關,也會針對民眾不同需求,平價長照機構還是會繼續存在,結合志工的家庭式托老,是未來可以走的方向,但營利機構投入更精緻化的服務,雖然價格可能比較高,但也不能排除。 新聞轉載自http://money.udn.com/money/story/7307/1346976-%E6%9C%B1%E6%8F%90%E9%95%B...
[yam天空新聞]「你是我的家後」 失智照顧不離不棄 健康醫療網/記者郭明琪報導- 2015年11月28日 下午12:26 (健康醫療網/記者郭明琪報導)王光輝先生的妻子於7年前妻子確診阿茲海默症,情緒容易躁動,卻因為行動能力還很 好,常常一不注意就開門跑出去,全家動員找人的次數已數不清。藥物雖然控制了情緒躁動,妻子卻因此更遲鈍與退化,黃先生自己卻無能為力,非常心疼。想到年 輕時與妻子共同為生活打拼,原本計畫退休後可以享清福,沒料到計畫趕不上變化,現在有更多的時間陪伴妻子,也許是另一種補償。年輕時「選你所愛」現在是 「愛你所選」,既然發生了,就全家人一同勇敢面對。 失智症人數日多 95%家人照顧負擔重 依 據台灣失智症協會統計推估,目前全台失智症患者約24.4萬人,到了民國150年人數可能高達93萬人。在調查中發現95%以上的失智患者都在家中由家人 照顧。而家人長期照顧失智患者常出現憂鬱、失眠、社會孤立,照顧者沒有喘息空間,壓力無法抒解,就可能導致照顧悲劇的發生。 自行照顧壓力大 適時放手照顧更好 照 顧失智先生的司筱桂表示,照顧失智症的丈夫已8年,看著摯愛的另一半逐漸退化是很難接受的。從疾病初期還能帶著一起出門遊山玩水,到後來開始出現行為問 題,不僅容易躁動、亂發脾氣甚至開始出現攻擊行為,已經超出獨力照顧的負荷量。今年初,先生的狀況每況愈下,甚至影響到其他的家人,不得已將先生送到安養 中心,讓他獲得更好的照顧。現在,除了照顧外孫女以及年邁的母親,也常帶著孫女到安養中心陪先生唱歌。 善用社會資源 提供最好照顧 台灣失智症協會呼籲,照顧失智者是不容易的,必須要把自己照顧好,才有足夠的能量照顧失智的親人。家屬們要有效運用社會資源,適時讓自己喘息,不離不棄並非無時無刻的照顧,而是對失智者及家人的最好的照顧。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24213 新聞轉載自http://n.yam.com/healthnews/healthy/20151128/20151128418901.html
[yam天空新聞]家有失能者壓力大 宜適時排解紓壓 【GRi草根影響力新視野/記者梁瓈月】 很多人無法想像老年社會會是甚麼樣子,除了每5個人口就有一個老人之外,家中也會有照護失能長者的壓力。在目前長照制度還沒有完善前,許多家有失能者的家庭仍然要自己照料,當中的壓力外人無法想像,每日平均要工作14個小時,而且全年無休。 「他是我最親密的伴侶,但現在卻是我最沉重的負擔」林女士照顧車禍昏迷的先生時,無法調適突如其來的壓力,曾在一個月內暴瘦十公斤,後來她接觸新北市衛生局服務資源,透過家庭照顧者支持活動,排解大量壓力,最後才得以走出陰霾,陪著先生重新面對新生。」 林 女士在分享照顧者經驗時表示:自己的先生突遭車禍昏迷,剛開始不懂照顧技巧的她,為了幫先生移位與復健,即便瘦弱的身軀,也只能以意志力撐下去,她在一個 月內暴瘦到僅剩40多公斤,醫院堅持須恢復到50多公斤才能出院,於是林女士猛吃,以便儘速出院回家幫先生移位、復健,也因此被醫院通報高風險家庭。衛生 局透過家庭照顧者關懷協會主動介入下,林女士的人生整個改觀。 後來申請長期照顧服務,在家庭照顧者關懷協會 的協助下,與先生參與「用相機記錄照顧故事」課程,工作人員與其他照顧者們溫暖的支持,讓原本擔心先生在外受到異樣眼光的她,得到信心與力量,並且在各式 照顧技巧課程中,學到正確的照顧知能,讓她懂得放慢腳步,體認唯有照顧好自己,才能更有品質的照顧好先生。 依 據中華民國家庭照顧者關懷總會結合過去的統計資料顯示,照顧失能家人的家庭照顧者全臺已經高達90萬人,配偶比例超過三成(33.9%),其次為兒子 (17.5%)與媳婦(16.4%),約三分之二(64.6%)照顧者為女性、年齡層集中於41 歲至64 歲間(53.4%)。平均每名照顧者每天要照顧家人高達14個小時。 在長照人員不足的狀況,他們會遭遇到沒 有照顧替手、辛苦不被肯定、溝通不良、經濟壓力、選擇照顧機構、對資源的陌生、不知道自己的照顧是否正確、不知如何處理被照顧者的情緒或疾病,以及情緒困 擾調適不良等困境,當遇到這種狀況時,應當要從持續的照顧負擔中獲得短暫的休息,並且找尋外部資源,例如新北市政府長期照顧管理中心有提供有各項資源,如 居家服務、喘息服務,讓照顧者有機會休息喘口氣。除此之外,新北市家庭照顧者關懷協會也開辦照顧技巧、健康促進、社福資源、身心靈紓壓等免費課程,透過參 與課程結識新朋友、分享照顧經驗,讓照顧者在漫長的照顧路中有人扶持陪伴、不覺孤單,對人生也有更多啟發。 新聞轉載自http://n.yam.com/grinews/healthy/20151125/20151125412970.html
家庭照顧悲劇頻傳,中央、地方「牛步化長照政策殺人」 家總籲訂外籍看護工20年退場計畫、建立五項政府長照表現評鑑指標 47萬失能老年人口,每月僅分配802元長照預算? 過去12年間,台北市小型長照機構從202家減少至102家,倒了100家? 政府「轉介本國服務成功率」每年目標僅訂7%,減少仰賴外勞真有決心? 自戕與殺人悲劇頻傳,家庭照顧者忍無可忍?針對行政院甫公布「104-107年長期照顧服務量能提升計畫」。家庭照顧者關懷總會(家總)今(25)日舉辦記者會,要求政府展現培植本國長照服務決心,訂定外籍看護工20年退場計畫;家總並宣示將從預算、專業人力、長照機構床位數、社區與家庭長照服務量、外籍看護工人數等五大面向,監督中央與縣市政府的「長照表現」,定期公佈評鑑結果,檢驗首長施政表現。 面對層出不窮的家庭照顧者自戕或加害案件,家總秘書長陳景寧指出,主因是家庭的服務選擇性不足,政府「牛步化長照政策殺人」。目前65歲以上失能老年人口約48.7萬人,家總分析103年度長照預算、專業人力服務比、社區與居家服務量、長照機構床位數、外籍看護工人數,顯示服務量能嚴重不足、政策思維矛盾。 一、從長照經費來看,長照經費約45億元,分配至失能人口,每人每月僅分配到802元。 二、從專業人力來看,平均一個「照顧服務員」要服務17位失能老人、一個「社工員」要服務135位失能老人、一個「護理人員」要服務43位失能老人、一位「物理治療師」要服務235位失能老人、一位「職能治療師」要服務428位失能老人;而負責評估失能老人長照需求的「照顧管理人員」,一位則要服務599位失能老人。 三、從社區與居家服務量來看,約八成失能老人居住在社區或家庭之中,需求人口約370,747人,實際使用服務的人數只有45,889人,僅滿足八分之一的需求量;且過去三年服務量幾乎停滯。 四、從長照機構床位數來看,約二成重度失能老人會選擇「長照機構」或「護理之家」,推估103年度約92,687位入住需求,但供給量僅82,226位。且縣市差異大,以台北市為例,2.2位失能老人僅能分配到1個床位。 五、在外籍看護工部分,雖然政府表示「要培植本國長照服務與人力」,但截至2014年,開放進用22萬名外籍看護工,且逐年增加,約占全國75萬失能人口的三分之一。 家總理事長、文化大學社福系副教授陳正芬研究認為,政府雖然訂定22大區、63次區、368小區的「長期照護服務網計畫」,但如何落實才是困難。目前長照服務存在「在地化、差異大」現象,無法以中央一體適用的標準或規則去推動,必須下放資源、授權地方政府發展「因地制宜」策略。 以長照機構床位數為例,103年僅嘉義縣、宜蘭縣、屏東縣、花蓮縣、台南市、基隆市、新北市等7縣市能提供當地失能老年人口所需要的床位數,其餘三分之二的縣市都有不足現象。 從中也發現各縣市長照機構有三種發展模式:第一種「供不應求」,以台北市為例,2005年1.3失能老人分配到1個床位,但至2014年差距增加到2.2位失能老人僅分配到1個床位。第二種「供過於求」,以宜蘭縣為例,過去十年床位數從738床增加到2,203床,在2012年就已經過剩,或許有台北等外來人口跨區使用?值得研究。第三種情況「穩定成長但始終不足」,以桃園市為例,過去十年間床位數雖持續成長,但一直僅滿足需求量4至5成間。 根據陳正芬研究,過去12年間,台北市小型機構從202家縮減至102家,減少了100家,少了2千多床,但同時間老年失能需求人口增加了3,387人,一來一往短缺5千多。政府說要長照去大型機構化,照顧資源要深入社區,這等於狠狠打了一巴掌! 陳正芬也提醒,「開放外籍看護工,會降低民眾對社區及居家服務的使用」,以台北市與高雄市做比較,台北市失能老年人口38萬,高雄市33萬,但台北市聘僱外籍看護工4.1萬多人,高雄市1.8萬人,高雄市社區及居家服務家數,明顯優於台北市。 陳正芬批評,政府說要減少對外籍看護工的依賴,但勞動部「媒合轉介本國服務成功率」在100年有11%,103年掉到7%,未來四年也預定7%低標,看不出減少外勞決心。 陳正芬表示,家庭照顧者的期待不外乎:『有足夠而多元的選擇?』、『有滿足個別需求的品質?』、『不同經濟條件能負擔得起?』,若政府耗費人力、物力推動「走火入魔」的機構評鑑指標,拿醫療機構的「高標準」套用在社福機構,過度不合理的要求,可能導致「長照醫療化發展」、「中小型社福機構消失」。 因此,家總提出三項主張: 1.有鑑於外籍看護工不可能成為國家長期穩定的長照人力,政府應預做準備,訂定「外籍看護工20年退場計畫」,積極推動讓每年近48億元就業安定基金發揮最大效益,挹注於長照本國人力培植。 2.為達成「長期照顧服務量能」,政府除扮演「監督」角色,也必須負起「輔導」之責,家總將邀集專家學者,從預算、專業人力、社區與家庭服務量、長照機構床位數、外籍看護工人數等五項層面,訂定「政府長照表現評鑑指標」,針對中央與縣市政府進行評鑑,定期公布於網站,供全民監督。 3.長照評鑑指標之訂定應該合理,回歸民眾實際需求,因此,建請邀集家庭照顧者代表共同參與,訂定「使用者導向的長照機構評鑑指標」。 陳正芬說,當官員表現也要被評鑑,當服務提供量也變成政府長照表現的指標,相信官員自會在法規訂定與執法寬、鬆之間找到平衡,打造更符合民眾需求與期待的長照服務。
[蘋果日報]長照資源不足 失能者平均僅分配802元 中華民國家庭照顧者關懷總會今舉辦記者會表示,長照經費約45億元,失能人口每人每月僅分配到802元。許麗珍攝 2015年11月25日11:14 家庭照顧悲劇頻傳,中華民國家庭照顧者關懷總會今舉辦記者會表示,長照經費約45億元,失能人口每人每月僅分配到802元,平均一位照顧服務員要服務17 位失能老人,一位社工員要服務135位失能長者,總會要求政府訂定「外籍看護工20年退場計畫」並公布「政府長照表現評鑑指標」供全民監督,專家學者共同 訂定「使用者導向的長照機構評鑑指標」。 中華民國家庭照顧者關懷總會秘書長陳景寧表示,面對層出不窮的家庭照顧者自戕或加害案件,主因是 家庭服務的選擇性不足,政府牛步化長照政策殺人,目前65歲以上失能老年人口約48.7萬人,但去年度的長照預算、專業人力服務比、社區與居家服務量、長 照床位數、外籍看護工人數都不足。 總會表示,以去年為例,只有嘉義縣、宜蘭縣、屏東縣、花蓮縣、台南市、基隆市、新北市等7縣市,能提供 當地失能老年人口所需的床位數,其餘三分之二縣市都有床位不足現象。中華民國家庭照顧者關懷總會理事長陳正芬指出,各縣市長照機構有三種發展模式,台北市 2.2位失能老人僅分配到1個床位呈現「供不應求」模式,但宜蘭縣2012年床位就已過剩則呈現「供過於求」模式,桃園市過去10年床位數雖有成長但仍不 足而呈現「穩定成長但始終不足」模式。 中華民國家庭照顧者關懷總會今也邀2位長庭照顧者現身說法。67歲身材嬌小的阿美姐照顧73歲中風 癱瘓的先生,她說以前體力還夠,但照顧10多年來她自己也累了,全身也是一堆病痛跑出來,常會不由自主感傷,即使看著電視播放喜劇,但心情很憂鬱,現在她 參加協會的喘息服務,每周走出去當2小時志工透透氣;60歲黃姐照顧中風癱瘓的先生12年,她說雖然政府提供長照服務,但光是訂復康巴士常常都訂不到。 (許麗珍/台北報導) 新聞轉載自http://www.appledaily.com.tw/realtimenews/article/new/20151125/7398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