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 家總年度研討會】家庭照顧者人權與福利需求

《家庭照顧者人權與福利需求》

2022年中華民國家庭照顧者關懷總會年度研討會

【1110923菱傳媒報導】戰線拉長!健保會決議住院看護納健保案 兩案併陳送部長裁奪

(許玲瑄、單蔓婷/台北報導)住院看護納保新政策今(23日)協商,健保會委員有兩派意見,保險醫事服務提供者代表建議預算維持3億元試辦,付費者代表則建議增至6億元;兩方協商沒有獲得結論,全案將交由衛福部長薛瑞元在年底前裁決。

 112年健保總額預算協商今天落幕,其中讓民眾住院不用自聘看護,且照護費用至少降低六成的「住院整合照護計畫」,廣受各界關注。衛福部照護司今年提案增加60億試辦預算,據悉健保會委員呈兩派意見,保險醫事服務提供者代表建議預算維持3億,付費者代表則建議增至6億,兩方協商未果,全案將交由衛福部長薛瑞元裁決,照往年慣例可能在年底公告結果。

衛福部照護司早在去年就提出《全民健保住院整合照護三年計畫》,原定第一年需47.5億元預算,因經費與人力問題遭質疑,僅獲3億元試辦。不過今年試辦投件醫院相當踴躍,照護司重振旗鼓,提案擴大試辦經費至60億,並規劃逐年推進,於114年全面實施,卻仍在健保會中受阻。

【1110922菱傳媒報導】住院看護納健保/高齡社會不能少的保險3 門諾醫院成功整合3面向 領先近20年實施「全責照護」

作者/洪敏隆

「謝謝你們陪伴我爸爸」、「謝謝你們有人專注、在乎我媽媽的健康」、「謝謝你們讓我不用一個人吃飯」一封封病人或家屬寫的信,代表著對花蓮門諾醫院照護人員的感謝。

花蓮門諾醫院是臺灣最早實施「全責照護」的醫院,病人如果住院,基本的生活照護都由醫院負責,醫院聘任並培訓照顧服務員或護佐,再由他們照顧病人。在門諾,總共 25 名照護人員每年照顧好幾千次的病人,幾乎「零離職」。

這樣的機制,不只解決現代家庭照護病人分身乏術的困擾,比起過往家屬自行陪病照顧或請看護,全責照護更關注病人身心靈等各面向的需求,令人倍感溫暖,也讓醫病產生連結,形成不可或缺的支持力量。

領先近 20 年,門諾如何推行令人安心的全責照護?

2005 年,門諾醫院成立長期照護部,把醫院的全責照護納入門諾建構的「長期照護模式」中。

門諾資源開發中心長照服務主任戴玉琴說,全臺護理人力荒以花東最為嚴峻,使得花東護理及照護人力資源相當不足,且許多照護員本來是職業婦女,婚後時常為了照顧家庭而放棄工作機會,使照護人力更吃緊。

【1110921家總新聞稿】呼籲健保會體恤廣大民意與衛生福利部努力通過住院整合照護計畫

 

請協商代表體恤廣大民意:八成一民眾願調保費支持「住院看護納健保給付」

盼健保會9月21日起協商通過「建立住院整合照護計畫」

(台北訊)112年度健保總額將於明(21日)展開協商,其中衛福部提出「建立住院整合照護計畫」備受關注,依護理及健康照護司規劃,擬自112年起爭取60億元經費培訓新形態的「照護輔佐人員」,由醫院統一培訓、管理、排班,未來民眾住院不必自聘看護,解決照護品質、家屬負擔與醫院感染管控等沉痾,預計至114年推展至所有醫院。

根據中華民國家庭照顧者關懷總會與菱傳媒於今年五月間所做「國人住院陪病經驗調查」發現,近八成有陪病經驗的民眾表示「住院照顧影響到工作(79.9%)」,八成六「對照顧病人感到困難或焦慮(85.6%)」。近九成同意「由醫院訓練、排班及管理的住院看護更有品質(89.8%)」、八成一(81.0%)民眾願意增加保費推動「住院看護納健保(81.0%)」,疫情更使得此一問題嚴重性更加凸顯。

【1110921菱傳媒報導】住院看護納健保/高齡社會不能少的保險2 醫護憂資源遭瓜分 李伯璋:重分配給予合理給付

作者/洪敏隆

為避免「一人住院全家倒」,衛生福利部照護司從 2018 年開始推動「住院友善照顧共聘」制度,由醫院和家屬共同聘僱看護,至今全臺 483 家醫院中,僅 93 家(19%)醫院響應。

中華民國家庭照顧者關懷總會(家總)等民間團體及護理界認為,共聘看護若缺乏醫院管理層支持,推動會很困難,也需要穩定的財源,因此主張「將看護費納入健保,由醫院統籌調配人力」。

也就是,國人每天多繳不到 2 元的健保費,當家人住院時,便可用遠低於現行看護費的自付額(每日 900-1100 元),和醫院共同聘僱有品質的看護,實踐歐美和日本都已行之多年的「全責照護」。

床位難橋、勞動條件不佳,共聘制如何邁向全責照護?

全責照護的初衷,來自臺灣長期的陪病文化常導致「一人住院,全家住院」,家屬不論花錢僱用看護或自己照顧,都造成精神、體力或經濟上的沉重負擔,頻繁出入的人流也增加院內交互感染的機會。

【1110920菱傳媒報導】住院看護納健保/高齡社會不能少的保險1!民團倡議每日多付不到2元健保費 「全責照護」掙脫照顧重負

作者/洪敏隆

馬小姐屬於「三明治時代」,承擔著上有老、下有小的照顧難題。今年 4 月,她住在安養機構的母親生病送醫院急診,但她還有個自閉症的兒子及年邁的公婆需要照顧,那時新冠肺炎疫情嚴峻,馬小姐花了一番工夫,才找到看護。 可是每天累積下來的昂貴看護費用,對她造成很大的經濟負擔,她又沒辦法放下孩子跟公婆,只照顧自己的母親。馬小姐承受很大的身心壓力,恨不得能有好幾個分身。所幸在醫院幫助下,她母親住院第 5 天時,被安排進入「照護友善病房」,由醫院和家屬一起聘請看護(共聘制),減輕了不少經濟壓力。

隨著需要照顧的老年人口越來越多,三明治時代、老老照顧、家戶量減少衰退等,都是當前正在發生、且持續惡化的照護困境。

根據內政部「109 年簡易生命表」顯示,臺灣人的平均壽命為 81.3 歲,過去 30 年,90 歲以上老年人口增加了近 10 倍,未來「老老人」互相照顧,或依靠 65 歲以上「年輕老人」照顧的情況會愈來愈普遍。

本系統已提升網路傳輸加密等級,IE8及以下版本將無法支援。為維護網路交易安全性,請升級或更換至右列其他瀏覽器。